1978合成系文豪 第382节
戴凤莲很理智,明白队伍里有个好指挥是多么重要,使劲儿劝余占鳌处决他亲叔。
还顶着余占鳌的枪口,痛骂他说:“原以为你是个好汉呢,没想到也是个窝囊废啊!”
余占鳌呢,他浑身匪气,可他不糊涂,心里也明白啊,这回自己非得大义灭亲不可了,要不然队伍里的这帮人不会服自己。
于是他说自己一定不忘余大牙的养育之恩,打算披麻戴孝去祭扫坟墓来报恩。
不过,一码归一码,欺负无辜的人,依照队伍纪律就得被处死。
于是,余大牙晓得自己犯了事,就坦然地去赴死了。
当枪口指向他的时候,他看向远方那光芒闪耀的高粱,张嘴大声唱道:“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喽,东洋鬼子来喽,国破喽,家也亡喽.”
余大牙出生在东北的高粱地,他犯了很大的错,就是死了也不值得同情,不过在临死之前,倒也表现出了几分男子气概。
整个剧情连贯着读,并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觉得非常顺畅,每个人所作的决定和选择,都满足每个人物性格。
“这些人真是没茬找茬。”王扶毫不客气的说,“余占鳌队伍里,连聋带哑连瘸带拐,这些人是土匪吗?难道不是正规的抗日军人,一帮无名之辈就不值得去歌颂?”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江弦幽幽的说了一句。
王扶却听得精神一振。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她喃喃念了一遍,忍不住笑了起来。
“说得好,江弦,你这句说得真好。”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这会儿江弦用在这里,反怼那个名为丁鑫的老作家,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我这些天正在写一篇文学评论,准备替你解释解释丁鑫这篇文章里那些误人子弟的批评,我再把你这句话加进去,好好刺一刺他。”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我也是引用。”江弦解释说。
他并没阻止王扶写评论文章的事情。
他可不像八一厂的李俊导演那样,能洒脱的“把一切都留给时间”。
留给时间,坐等舆论自己发酵。
那就完了!
他从来都是学习鲁迅先生,凡是招惹上来的,必定回怼过去。
鲁迅先生是真猛人。
就连自己宠溺孩子这种事被人家阴阳怪气了,他都要果断的回怼,还写了一首七绝,名字就叫《答客诮》,意思回答客人的讥讽。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一个人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相反,那些怜爱孩子的人又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你可知晓,那山林中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顾看小老虎呢?
舆论从来都是要靠自己引导的,江弦作为后世人太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王扶要写评论文章,甚至要写他回怼的那一句“仗义每多屠狗辈”,江弦都是完全支持的,甚至不介意自己亲笔写上一篇。
说完这事儿,王扶又拿出高密文化馆给江弦的来信,和他约起了创作谈。
高密县关注到《红高粱》,这事儿也在江弦的预料里。
他其实有考虑过,将高密改成一个虚构的地方,避免小说发表以后自己还得想办法解释。
但是后来想想还是硬着头皮用了。
没办法。
“高粱高密辉煌。”
这一句太经典,写的也太妙了。
改了故事的发生地点,这一句的韵味不只是大打折扣,可以说是完全褪色。
所以就遵循原著,写成了高密。
至于创作谈,江弦也答应下来,一来有钱赚,二来也是向外界做出他对自己写出高密故事的一番解释。
只要听起来足够合理,也没多少人会在这个事上纠结。
王扶告辞以后,江弦的创作谈还没动笔,新华社那边又来人了。
吴克鲁给江弦来送了一趟《理解万岁》的稿酬。
他又很是不好意思的旁敲侧击,说京城好多机关单位,都想听江弦的《理解万岁》报告,问江弦能不能在京城再组织几场。
江弦婉言拒绝了他,“接下来的时间,我想我还是要专注于创作当中。”
吴克鲁遗憾告辞。
过后几天,江弦蹲在家里编《红高粱》的创作谈。
与此同时,王濛也开始替他办理调任的事情。
消息是瞒不住的,很快就传开。
可以说,王濛这忽然一步棋子打乱了很多人的布置,然而这些人的反应也很快,令王濛意想不到的快。
九月初,针对《红高粱》的批判文章数量激增,江弦又察觉到一种熟悉的气压和压迫,正如当年《铜钱街》发行以后。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江弦有些头疼之际,吴克鲁又找上门来。
这回上门还是一样,要求江弦再组织一次《理解万岁》的报告。
江弦自然是拒绝。
但吴克鲁笑着说:
“这个单位,你恐怕没办法不答应。”
江弦一头雾水。
“哪个单位这么邪门?我还没办法不答应?”
吴克鲁微微一笑,附耳过去:
那片海。
第328章 《延河》催稿了!
“哪?”
从吴克鲁嘴里又重新确认了一遍单位名称,江弦立马愣住了。
“我去那里讲什么?我不够资格。”
“这您就别担心了。”
吴克鲁眉飞色舞:“前些天,那边书记处给新华社打来电话,说领导们看到了我们记者写的关于《理解万岁》的内参,非常的感兴趣,想请您到海子里讲一讲。
领导们还特意让我转告您,不是让您审查,是领导们接受教育。”
“.”
事情发展成这样,江弦是完全没预料到。
他赶紧做好准备,马上就有人来通知他,还有人上门拜访他,很正常嘛,要调查调查身份,要弄清楚你究竟是不是根红苗正。
当然了,江弦也没去过这种单位,就找了个去过的问问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找你去报告?”
王濛吃了一惊,继而马上大喜,“这下好了,我估计你的调任很顺利就能办下来。”
“这有什么联系?”
王濛笑笑,“你不懂,别说调任了,恐怕接下来,就连文学界攻击你的那些妖魔鬼怪,也会自己快速的散去。”
“有这么神奇?”江弦有些吃惊。
“我给你说说我吧。”
王濛讲起了此前文学界的现代派批判,那时候,他被攻击的最激烈的时期,他去了一趟那里面,出来以后,对他的批判和批评像是退潮了一样消散不见。
江弦简单一想,马上也明白这个道理。
能进去,那说明你已经受到领导们的认可了。
这时候谁再批判,再反对,那不就是往打领导的脸上嘛。
在一个清晨,一辆黑色的皇冠车静静停到了江弦家的楼下。
对此,虎坊路15号的住户们早已经习惯。
“哟,这车子,应该来接三楼那位的吧。”
“除了他那还有别人么。”
“这是又上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