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173节

  “您看的是江弦那个剧本儿?”张慰军试探着问。

  “可惜了、可惜了。”

  “写的不好?”

  “这倒不是,他写的很好,改的也很好,有我的东西,有他的东西,味儿也没被破坏掉。”

  “那您遗憾什么。”

  “我遗憾的是,他怎么只写了这么一点?实在是没能看够。”

  咝。

  张慰军看着老爷子一脸的意犹未尽,惊诧不已。

  他是亲眼看着江弦,将这份稿子从无写到有。

  一气呵成这么多页,居然还能写的这么好,让爷老头子这么喜欢?

  “你是说,他就在咱们家里写出了这个剧本?”

  张乐平听张慰军讲了此事,颇感不可思议。

  他习惯在内间创作,因为他家外间临街,窗外成天传来叮叮当当各种杂音,街坊邻居乱作一团,扰人心神,实在不是个适合写作的环境。

  更让张乐平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听李小林女士讲,江先生正在为《收获》撰写一篇稿子,他竟然能从那篇文章中抽出思路,再改编出一部《三毛从军记》的剧本?”

  “或许是因为改编的工作比较轻松吧?”张慰军猜测。

  “轻松?”张乐平笑了笑,指了指那篇稿子,“那是你没看过这部剧本,这里面有我的东西,有他的东西,但大部分是他的,他能写到这种水准,就连涂改都很少,说明是一气呵成,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事。”

  张慰军捧起这份稿子扫了几眼,果真如张乐平所说一般,“爸爸,江先生算是一位才思敏捷的文人了吧?”

  张乐平沉吟片刻,似是想起了一桩旧事。

  “柯灵先生讲过一个故事,说张爱玲女士13岁的时候,在地摊上读了一本张芳贵先生的小说,从此爱上文学,步入文坛。

  那时候张芳贵先生的小说,在上海滩炙手可热,他同时连载《春明外史》、《春明新史》、《剑胆琴心》、《啼笑因缘》七八部小说,而且这七八部小说,还是在七八份不同报纸上连载。

  那时候每天晚上,报馆来索稿的编辑便排队在张家门口等候,嘈嘈乱乱,哄作一团,张先生就这么低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

  文人最忌讳的,就是同时撰写多部作品,但张芳贵先生一写就是七八部,七八部同时连载还不打架,这份效率才思,可谓是天下无敌,他写作还从不打草稿,从无纲线,可写起来,笔不停挥,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什么涂改,一文发出,风靡全国。”

  张慰军听着张乐平自说自话,他知道父亲口中的张芳贵,便是那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名躁一时、倾倒无数男女的大作家——张恨水,代表作《金粉世家》。

  他一生写了将近4000多万字的小说。

  拿着键盘的网文作者,看到这个数字都要汗流浃背,《校花贴身高手》写了十三年,《神话三国》写了十二年,加起来只写出4000多万字。

  而张恨水是握着笔,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4000多万字。

  “张芳贵先生是出了名的‘快手’,他20年每天雷打不动写作5000字,不要说刮风下雨,头痛脑热,就算约了朋友在打麻将,他左手打麻将,右手写稿,麻将、交稿两不误。”

  张乐平讲到这里,又重新捧起江弦的那份剧本,“凡搞创作,都讲究个环境安静,像张芳贵那般能闹中取静,还应付裕如,这样的文人世间罕有,以往素有京城不向上海约稿,上海不向京城约稿之习俗,张芳贵先生却名动南北,以我看,江弦这位作者,未尝不能”

  张慰军听得心惊。

  他父亲讲的虽是张恨水先生,满嘴却都是对江弦的赞叹与欣赏,简直是把这位江先生比作了那位张恨水先生。

  他也喜爱文学,也尝试着写过小说,自然明白那种逐字逐句往外挤的痛苦,对于江弦的这份才情,他便能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慰军,你去给江先生打电话,还请他把这篇剧本写完。”

  张慰军点点头,不一会儿便回来。

  “打过了?”张乐平看向他。

  “打过了。”

  张慰军擦了擦额上的热汗,“不过江先生说京城有急事处理,他已经准备启程回去,写好后会从京城寄来。”

  (本章完)

第183章 江理事

  “旅客们,列车的行程是有限的,革命的里程是无限的。

  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伴随着百灵鸟般的列车播报,火车到站京城。

  江弦伸了个懒腰,匆忙赶去虎坊路15号放下行李。

  在上海呆了那么久,虎坊路的房子里依旧是一尘不染的模样。

  嗯,朱琳那儿有把钥匙。

  不过这会儿她不在。

  江弦换身衣服,马不停蹄赶赴中作协京城分会第一次代表会议的会场。

  这会儿还没有京城作协,一直是京城作协筹备组,后来碰到嗡嗡嗡,筹备工作便放下了。

  到了1978年才又展开,今年是

  “江弦!”

  才刚进会场,江弦就被王濛喊住。

  他与他打过招呼,王濛笑了笑,“我已经看过你的那篇倡议了,没想到你会在上海搞出一个这么大的动静。”

  江弦知道他说的是文学馆的事情,露出纯良之色,“这主要是巴金老爷子的主意,我只是听了以后深受震动,由感而发,这份功劳还是巴金老爷子的。”

  “这件事如果能够促成,你和巴金老爷子都功不可没!”王濛激动道:“我已经在撰文,准备为‘文学馆’发声,响应伱的这篇倡议。”

  “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江弦一阵欣慰。

  他只是个小角色,这篇倡议必须得到多方面的响应、支持,建馆这件事才能提上章程。

  “江弦同志,文讲所可好久没看见你的身影了。”文讲所的所长徐刚过来,满脸无奈。

  要说文讲所最不好约束的学员,那就是这个江弦了,旷课次数最多,偏偏各位老师对他的印象还特别好。

  王濛就不说了,简直和他穿一条裤子,还有讲俄国文学的王瑶,对这小子赞不绝口.

  江弦和他们简单聊了一会儿,又看见许多熟悉的身影,像张洁老师,还有很多文讲所的老师,像吴组缃、萧军、骆宾基。

  吴组缃是燕大中文系教授,他小说创作深受茅盾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研究《红楼梦》的大家,是红楼研究会的会长。

  萧军和骆宾基与张洁的父亲来往密切,属于是看着张洁长大的前辈,两人这会儿和张洁聊得非常投入。

  王濛拉着江弦,与他们打过招呼,又谈论起文学馆的事情,马上便得到众人一致支持。

  “这件事应该大力‘鼓吹’,这样中作协才能负起责任。”

  “这也将是祖国的一个荣誉。”

  “这是回忆,也是前瞻!”

  “我也愿意捐出我的全部资料,建个文学馆,这件事很好。”

  九点钟,会议准时召开。

  先由筹备会致辞,随后首当其冲的,便是选出协会理事会的主席。

  阮章竞致辞以后,选举第一届京城作协理事会的理事。

  江弦此行目的正是这个,之前他与王濛商议时,所说的便是此事。

  待他获得京城作协理事的身份,再被聘请为《京城文艺》的编委,从章程上来看就合理许多。

  筹备委员会很快开始念诵理事名单。

  念到了张洁的名字,江弦小声给她道了声恭喜,张洁笑着朝他点点头。

  又过了一阵。

  筹备会委员口中,终于念出“江弦同志”四个字。

  哗声一片。

  登时许多道目光朝着江弦的位置看去。

  这个理事的含金量有多重?

  可以说,能够被选入理事名单的,无一不是京城如今声明显赫的人物,林斤澜、赵金九、刘绍棠、浩然、谢冕.

  而江弦这名作家,这位文讲所的学生,是全场年纪最小的与会者,就这么顺利的被选入四十多名理事之中!

  这可真是真是没什么能质疑的。

  虽然江弦年轻,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是摆在那里的,是无可撼动的。

  去年的全国优秀小说评选,他一举拿下第一,今年的优秀小说评选,他又连拿三座奖项,同时蝉联第一。

  唯一能诟病的就是他年轻资历不够,不然单凭《棋王》《动物凶猛》《芙蓉镇》这几部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他甚至连副主席的席位都能竞争一下。

  “希望以上的同志们,能够广泛团结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文学家!”

  讲话结束,接下来是确定章程,会议很快结束,一份写有他名字的“理事证书”也被发到江弦手里。

  着实让他激动了一阵。

  很快又有《光明X报》的记者围上来拍照、采访,问题里面自然少不了关于文学馆的事情。

  “能问问您,捐了多少钱出去么?”记者很感兴趣的问。

首节 上一节 173/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