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170节

  张乐平一幅幅仔细看过,给了一些意见,最后夸奖一句,“这个女同志还是蛮灵光的。”

  “您太客气了!”江琴受宠若惊,一个劲儿的道谢。

  拢共花了一上午和一下午的时间,张乐平完成了四份《米》的插图。

  他今年已经70岁了,完成这么多工作,已经没了继续工作的精力,剩下的插图,只能等回头抽空再绘。

  江弦和江琴稍坐一会儿,见张乐平有点困了,便起身告辞,临走前道:

  “张先生,我还有件事情。”

  他把手上的一沓信纸递过去,笑着说,“未经您允许,我私自写了一份三毛的剧本。”

  “哦?你写了个三毛的剧本?”张乐平颇感不可思议。

  “并没有写完,我把它留给您看看,您要是觉得有意思,我就把它接着写下去,您要是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再来把它收回去,今后未经您同意,绝不发表。”

  “这”

  作为一名老艺术家,张乐平当然是会审剧本的。

  只是他对作品影视化要求严格,这么多年很少对影视改编松口。

  “我回头看看。”

  把剧本留下,江弦和江琴姐弟离开这条里弄,落日的余晖在青石板路面上铺洒上一片橘红。

  【画】的进度来到(4/10),收集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江弦看向身旁的江琴,“姐,伱回去把今天的插图修改一次,过几天再来拿给张乐平先生看。”

  “过几天再去?”

  江琴不理解,疑惑的看向他,“这太冒昧了吧,打扰别人可不好。”

  “千万别这么想。”江弦淡淡说道:“今天你也算是经受高人指点,你知道经受高人指点以后,要如何报答高人?”

  江琴迟疑片刻,“你的意思是,过几天我再来给张先生送点礼物?”

  江弦轻笑一声,摇摇头。

  “送东西就落了下乘,相比于送东西,你不如每隔上一段时间,就来给张先生汇报一下你最近的情况。”

  “嗯?”江琴没听懂江弦什么意思。

  他只好接着解释,“汇报你的情况,这样又表达了你对他指点的感谢,又能让他获得成就感。”

  “老二,你说什么呢?”

  江琴忍不住笑起来,“我能给张先生什么成就感?他那样的大师,还需要从我这获得成就感?”

  “你别不信。”

  江弦一脸认真,“好为人师这件事,是人骨子里的本能,他能看到你一直在他的指点下进步,肯定也会觉得高兴。

  我当然不是教你算计什么,也不是不尊重张先生,我是想告诉你,既然你有机会认识张先生,那脸皮千万别太薄,这是个向他请教、学习的大好机会。”

  “.”

  江琴怔怔的听了半天,忍不住摸摸他的脑袋:“这还是我那个傻弟弟么?你从哪学来的这些?”

  江弦叹一口气。

  无非是被后世那帮人卷出来的感悟。

  “你就听我的吧,遇到大人物,能有幸落在他的鞋面上,跟着他走一段路,那都是一生的幸事。”

  “你、你怎么能有这种思想?”

  “我这是进步的思想,姐,难道你不想进步吗?”

  “进步?”

  江弦的声音仿佛魔音在耳,江琴觉得有些奇怪,却又说不出哪里奇怪,还忍不住扪心自问起来。

  难道自己真的不想进步?

  (回了两天血,明天恢复日万节奏!)

第182章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张乐平坐在沙发上,喝了两口小酒。

  他好喝酒,不喝酒就画不出东西。

  刚砸吧了两口,就挨了妻子一顿数落,老夫老妻拌了几句嘴。

  张乐平不大痛快,拿起江弦留的那份剧本,先扫过开头的一段儿。

  “一九三七年,危亡到了最后关头,全面进入了非常时期,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每张嘴巴都在呼叫着:

  非常时期的经济,非常时期的金融,非常时期的财政,非常时期的精神训练,非常时期的国民教育,非常时期的民众训练,非常时期的工人,非常时期的农民,非常时期的妇女,非常时期的交通.”

  张乐平眼前一亮,砸吧出其中的黑色幽默味道,再看向第一行——

  《三毛从军记》。

  好嘛。

  改了他的漫画《三毛从军记》。

  他乐呵呵的拍了一把大腿。

  “这小子真绝!”

  但凡换一个人都写不出这个味道。

  他也不行。

  他能靠着几张图画出来,但他基本不写任何文字,所以写不出来这样的句子。

  接着往下读,他醉意正酣,江弦这剧本儿写的也极顺畅,剧情如动画似得在眼前闪烁:

  三毛像赶鸭子上架一样被赶上战场;三毛扛木头,两只脚连地都沾不着;老鬼拿着只断手扒人家戒指,还看非要掰开手指看看生命线.

  旁白的词也写的很漂亮:

  再议,就是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权衡权衡,再比较比较,再考虑考虑,再观察观察,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等等等等

  “哈哈哈哈。”

  张乐平乐得像个小孩儿,前俯后仰。

  张慰军都一阵诧异,刚和他姆妈拌了嘴,这爷老头子还能看的这么开心?

  “您看的是江弦那个剧本儿?”张慰军试探着问。

  “可惜了、可惜了。”

  “写的不好?”

  “这倒不是,他写的很好,改的也很好,有我的东西,有他的东西,味儿也没被破坏掉。”

  “那您遗憾什么。”

  “我遗憾的是,他怎么只写了这么一点?实在是没能看够。”

  咝。

  张慰军看着老爷子一脸的意犹未尽,惊诧不已。

  他是亲眼看着江弦,将这份稿子从无写到有。

  一气呵成这么多页,居然还能写的这么好,让爷老头子这么喜欢?

  “你是说,他就在咱们家里写出了这个剧本?”

  张乐平听张慰军讲了此事,颇感不可思议。

  他习惯在内间创作,因为他家外间临街,窗外成天传来叮叮当当各种杂音,街坊邻居乱作一团,扰人心神,实在不是个适合写作的环境。

  更让张乐平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听李小林女士讲,江先生正在为《收获》撰写一篇稿子,他竟然能从那篇文章中抽出思路,再改编出一部《三毛从军记》的剧本?”

  “或许是因为改编的工作比较轻松吧?”张慰军猜测。

  “轻松?”张乐平笑了笑,指了指那篇稿子,“那是你没看过这部剧本,这里面有我的东西,有他的东西,但大部分是他的,他能写到这种水准,就连涂改都很少,说明是一气呵成,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事。”

  张慰军捧起这份稿子扫了几眼,果真如张乐平所说一般,“爸爸,江先生算是一位才思敏捷的文人了吧?”

  张乐平沉吟片刻,似是想起了一桩旧事。

  “柯灵先生讲过一个故事,说张爱玲女士13岁的时候,在地摊上读了一本张芳贵先生的小说,从此爱上文学,步入文坛。

  那时候张芳贵先生的小说,在上海滩炙手可热,他同时连载《春明外史》、《春明新史》、《剑胆琴心》、《啼笑因缘》七八部小说,而且这七八部小说,还是在七八份不同报纸上连载。

  那时候每天晚上,报馆来索稿的编辑便排队在张家门口等候,嘈嘈乱乱,哄作一团,张先生就这么低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

  文人最忌讳的,就是同时撰写多部作品,但张芳贵先生一写就是七八部,七八部同时连载还不打架,这份效率才思,可谓是天下无敌,他写作还从不打草稿,从无纲线,可写起来,笔不停挥,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什么涂改,一文发出,风靡全国。”

  张慰军听着张乐平自说自话,他知道父亲口中的张芳贵,便是那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名躁一时、倾倒无数男女的大作家——张恨水,代表作《金粉世家》。

  他一生写了将近4000多万字的小说。

  拿着键盘的网文作者,看到这个数字都要汗流浃背,《校花贴身高手》写了十三年,《神话三国》写了十二年,加起来只写出4000多万字。

  而张恨水是握着笔,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4000多万字。

首节 上一节 170/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从箭术开始修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