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85节

除了东北等日本势力比较强的地区,以及边界省份比较危险的地区,把重要的军工厂开设在内陆省份显然是最安全的。

而华东地区主要负责生产海军装备和对外出口的装备,并保留一部分陆军军工业产能。

之所以要转移军工业分布,一是为应对未来中国西扩的需要,一方面华东地区不太安全。

在华东地区很容易被轰炸,尽管率先发展起了空军之后不太可能,但也不能以防万一。

德国在二战中之所以完蛋,主要还是因为盟军的轰炸造成的,盟军打仗没有一点技术xìng,完全是用工业堆出来的胜利。

而江渝此时的一切发展行为,都是为了应对未来那场规模空前浩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能否咸鱼翻身,就指望那场空前大战了。

而此时的大量工业建设项目,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山东、河南、河北这几个省的农村人口大量向工地上转移。

同时华东集团的农垦公司则重点在北方平原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是最适合进行机械化耕作的。

也许十几年后,北方平原上星星点点的村落将消失掉大部分。

在工地上做事虽然很辛苦,但收入还是不错的,江渝还是提高了那些做苦力的工人的酬劳,一般每个月最低都有5块银元。

做苦力赚的都是辛苦钱,不容易,这方面的人口红利就不用那么多了。

同时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劳动力前往工地上建设,因此提高酬劳可以提高这些做苦力的工人的社会地位。

而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工厂,酬劳一般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工厂有一些福利,例如在住房、医疗方面。

在工地上做工的工人也有一些福利,主要是医疗上的福利,但住房上没有。

一旦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都将在两淮行政总署进行登记,不管是哪个省。登记成工业人口之后,可以享受一定的医疗福利,同时在失业时可以领取生活保障金。

这个失业保障在此时的德国就已经有了,而在中国普及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失业保险金的制度并不需要让两淮行政总署出多少钱,因为在工人领取失业保险的时候,只要工人有正常的劳动能力,都会被告知许多就业岗位供这些工人选择。

以当前有这个到处都在大建设的时局,想要失业是很难的。想要钻失业的空子也是很难的。

如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那么两淮行政总署还将对其进行长期补贴。

如果是工伤,则可以免除所有医疗费。若不是工伤,小病自己出医疗费,大病可以申请报销。

而医疗行业却又是华东集团所垄断的。

报销多少钱无所谓,医院就算是要贪污zhèngfǔ的钱也无所谓,因为这些钱都是华东集团的。

而财团是实际的国家主宰,zhèngfǔ就算欠财团再多钱也没关系,只要给财团提供优惠政策以保持垄断就不用还钱,而财团还可以继续借钱给zhèngfǔ,如此形成良xìng循环。

实际上看看病报销一下费用,成本并没有多少,尽管在数字上看起来比较恐怖,因此报销工人的医疗费用还是承担得起的。

给工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个健康的劳动力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一个不健康的劳动力是无法创造多少社会财富的。

工人们的收入增加,也推动了全国的商业逐渐走向繁荣,在华东集团、西北集团的大笔投资之下,中国各省一时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经济局面。

老百姓突然发现,只要肯走出农村,只要肯出力做事,吃饱肚子好似并不是那么困难,反而……很容易。

——————

第二更到!求收藏,求票票!

第六十二章:政策倾斜

虽然此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发展,并且由于电力革命、汽车的出现、机耕的出现,以及工业技术的突破,使得高效率的生产越来越普及,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是一次十分剧烈的社会变革。

农业人口背井离乡,放弃了祖屋、祖地,进入陌生的城市,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只有一把力气,要去创造新的生活和家园。

他们要供养孩子上学,还要攒钱购买住房。

而同一时期的很多城市人口,发展起点已经比他们高了不少。

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一个不好就会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使江渝对垄断更加上心,只有加强垄断才能杜绝社会上出现多如牛毛的小富豪,同时让政策开始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工人倾斜。

“农村人口成为工业人口后,其子女上学要免除一半学费,付不起学费的可以先欠着,什么时候有能力还就什么时候还。这些农村人口的发展落后了一步,不能让他们的子女也落后一步。”

江渝在给赵海洲的电话会谈中对他指示道,在苏州的赵海洲立即说道:“是,大帅,我马上让人拿出具体方案。”

“另外,还要多办夜校、技校,让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抓紧学习文化、生产技术,让他们未来能有更高的成就,同时再吸纳一批到生产兵团里学习文化,在住房方面要多建廉租房,廉租房不用建得太好,但要遮风挡雨,让人住得舒服就行,这方面的钱我会让华东集团出地皮。”江渝的话显然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即从工人角度的利益出发,房子起码要让人家有得住,而且居住条件不能恶劣。第二层是从财团利益角度出发,如果把廉租房建得太气派,日后这些工人有钱了之后自然不会去买商品房。

商品房同样是财团盈利的一个重大项目,现在全中国的商品房根本没有多少,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至于这个廉租房嘛!成本低得要死。

现在的民国土地都是私人所有,zhèngfǔ又不收土地税什么的,盖房子也是随便你盖,除非是城市规划区,在郊区都随便你。

工厂大多都是在郊区,工地很多也是在郊区,工厂有自己的员工宿舍,工地上的工人住郊区的廉租房就行了,城市里也可以弄一堆廉租房出来,成本是高一些,不过华东集团出了地皮,zhèngfǔ也不需要出多少钱,而华东集团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日后经济发展起来了,汽车普及了之后,工人们开着汽车上班,自然不会一大群都挤在城里,到郊区去盖房子住将变得很普遍,那时候廉租房也就没什么必要了,地皮自然收回来了。

总之这个廉租房并不需要多少钱,以华东集团的财力是完全能够承担得起的。

为了在这场空前剧烈的社会大变革中不闹出什么社会矛盾,廉租房这点钱还真得出。

首节 上一节 85/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