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第1108节

  当学术探讨会一开始,潘伟和陆阳就知道自己错了,长天科技的进展跟夏国科学院的差不多。

  “你们的距离竟然也突破两百公里了?”

  “量子随机发生器已经到达20Gbps了?这个已经比我们要领先一点了!可惜还是不能做到真正随机。”

  “你们也有6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实验平台?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已经能同时传输了?8光子,10比特超纠缠你们也做试验了。”

  “你们也是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高出了储存和读取功能的量子交换啊!都能玩350米的光纤的长度了!这可是来长程量子通讯钟亟需的量子中继器啊,但是这个距离还是太短了。”

  潘伟和陆阳已经没有一丝丝的轻视了,长天科技闷不吭声的已经做到了这一步,难道长天科技就没有科研死角的吗?任何前沿领域都有涉及并且有很高的建树。

  几年前,长天科技在完成4G通讯布局的时候,就在实验量子技术,只是因为没有应用,所以也没有宣传。

  “你们如此坦诚公布,我们大受感动,说实话,我们这边已经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果了,惭愧啊!”潘伟实话实说,不如人就是不如人。

  长天科技量子项目的负责人是郭灿。

  此人年纪与潘伟相仿,都是年少有为之人,他很谦逊的说:“潘院士过奖了。你们有能公布的成果就意味还有更多的东西没说出来。”

  “那些都是猜测,都在做实验,还没成功……”

  “您千万不要太过自谦,到了这一步,猜想往往比现实的成就更有价值,说不定一个猜想被证实,前面的成果全都不值一提了。邀请诸位过来就是想拿出我们的想法,跟大家一起探讨,互相启发,更早的实现理论上的突破。”郭灿摆摆手。

  “那好吧,你们都有什么想法,我们也看看行不行。”陆阳直接得多,他本身就是冲着研究过来的,人情世故压根就不重要。

  “……”

  郭灿愣了下,随即把研究设想分发了过去。如果潘伟和陆阳都看不懂的话,这个星球上也没人看得懂了。

  郭灿拿到陈潇给的资料那会,整个人都懵了,这些东西自己似懂非懂,老板是从哪里弄的?

  如果自己看都不完全明白,又如何能转化为更新的成果呢?

  所以他对潘伟和陆阳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就像一个人做了一道题没有把握,正好来了两个水平差不多的人,高低也得给他们看看。

  半晌之后,潘伟和陆阳皱着眉头,半天没说一句话。

  “怎么样?您说句话吧。设想的原理和实验方案都没问题吧?”郭灿忐忑不已。

  “我没完全看懂。”陆阳院士回答得很光棍。

  潘伟院士也摇头:“我看得云里雾里,总感觉设计的实验也没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这样设计。最关键的问题是,原理和思路是哪里来的?跨度有点大啊,但是又好像有道理。”

  听到这里,郭灿悬着的心落地了,原来不是自己没把握,是大家都没把握!既然都没把握,那做起实验来还怕什么?谁都没有标准答案,那就自己找答案咯。

  “原理和思路是偶然间想到的,这个凭直觉的,所以才要找两位院士过来参考。”郭灿没有说是陈潇给的资料,这些东西的来源基本上都要保密的,陈潇不愿太引人注意。

  “有搞头,反正我们也没什么思路了。”陆阳很坦白,研究到最领先的程度就意味着要自家搭建新的路子,没有前人做参照。

  潘伟也是这个意思,虽然两人研究的细分领域有差别,但是基础都是量子运用,陆阳有难题,他自然也就有难题了。

  实验很快就进行了,真的是争分夺秒,只争朝夕。

  长天科技的具体实验思路是通过超强激光作为光源,这样的好处就是比弱相关光源要稳定,量子态不容易改变。

  缺点就是激光一发射,光子不是一个一个的往外面崩,这样的话就得解决光子搭载信息的问题。

  量子通讯安全就安全在一个光子等于一个密码,这么一堆光子,全部都有信息的话,理论上很容易被截留然后破解。

  这样一来,就得保证单个光子足够强大。长天科技要做的就是将捕捉特定的光子,至于光束中的其他光子,就等同于火箭发射时候的燃料,起到推进的作用。

  一束光里面捕捉特定的光子进行加密。接收装置受到激光之后,就会将光束进行多缝干涉,把光子给分出来,然后通过偏振设备,拿到特定的光子。过程复杂,但是都是在光速的情况下做的,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量子态发生器稳定,持续增强,打开超高压供电装置,保证激光足够强大!”

  “量子通道搭建中,已经较为稳定,就是距离太短。”

  “废话,距离不短的话,我们早就实现量子通信了!”

  “量子测试装置呢?开了吗?”

  “开了!”

  “刻录特定光子信息的设备呢?这个就是密码啊!”

  “开了!”

  “那就开始吧!”

  大家非常的紧张,设想成不成虽然得多次做实验,转换频率和偏振角度,但谁都希望一次就行。

  第一千零四章 开启上帝之盒

  实验开始的那一刻,大家全都屏住呼吸。

  然而奇迹没有发生,接收装置没有抓住特定的光子,也不知道是加密时候出了问题,还是接受的时候出了问题。

  “也可能是量子通道出了问题。”陆阳补了一句,郭灿揉揉太阳穴,脑瓜子嗡嗡的响,这不就等于所有的环节都可能有问题嘛?

  还说要搞什么彻底的隐形传态,现在就提升量子分发密钥的效率都做不到,玩呢?

  经过三天的实验,重复了几万次的实验,也就捕捉到了十次八次特定光子,这种效率让团队都麻了。

  这些学霸充分理解了学渣的痛苦,明明都给了技术说明,怎么还是解不出来呢?废话!

  黎曼猜想还有具体的证明步骤呢,能看懂的人有几个?

  基础知识达不到就得一步步验证。

  陈潇是给了技术,问题是一旦涉及到技术上的提升,那就是一个整体知识框架的拓展,现代科学考70分努力就行,90分以上的话,每一分都非常艰难,有时候双倍的努力只能提高0.001分。

  而这种跨越,哪怕有系统给的资料,也依然要努力去尝试,这是一个掌握技术的过程,只有这么做,才能让所有的配套跟着赶上来。

  “诸位,大家停一停,我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靠谱,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赶紧说吧,还能比现在更糟糕的?我们连门槛都没跨过去。”

  “既然光子发射之后就抓不住,我们可以选择先把光子关起来,刻录了信息加密之后再释放光子啊。

  光子没有属性,压根就没办法控制速度,除非是黑洞一般的重力场互相牵扯或许就有可能控制速度,可是我们搞不出来黑洞。”

  “丢!干脆直接接入光纤不更好?我们还研究个屁!况且,有黑洞的话不就干涉到量子纠缠了吗?你这博士文凭买的吗?”

  “你怎么能骂人呢!要是多重黑洞影响,说不定就能减速再恢复,影响就会平衡回来!不对!我又没说黑洞的事情。”

  “浪费时间就想出这个办法?还不是靠光纤?要不要制造部门制造一条只能容纳一个光子通过的光纤给你?”

  “都别吵了!”

  科学研究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总是文质彬彬,谦让有理,急眼了真的直接上手,大家吵来吵去根本想不出一个头,这里的基础理论要是搞不出来,手机的芯片也就没法设计和量产,量子团队的压力非常大。

  之前大家想的办法是通过激光点对点的进行直接发射,只要激光足够集中,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足够小。

  但其实不是,如果发射的过程中正好有遮挡物出现,那还接收个锤子。

  倒也不是说这个思路完全没用,最起码一些特定的机密单位紧急联络时候可以用,但这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这方法瞬时耗电大,设备复杂,还不如用无线电发特定的密码来得实在。

  民用这边的话,还是得想想更好的办法才行。

  “直接撇开经典信息,专攻量子纠缠!我们要跳着走了,按照原来路子怎么都是死路!毕竟现在已经实现了十光子纠缠。我们倒不如直接从这里开始!”郭灿几天不睡之后总算是拍板了。

  做出这个决断的理由是资料给出的技术需要配套的技术跟现有的生产内容差别太大。

  大家真的麻了,反正都是失败,倒不如换个思路失败。

  就这样,这群人闭关开始进行实验,不再涉及传统的光纤传输,而是搞真正的光子纠缠!

  如今真正的难点就在于纠缠态是一种物理资源,受到实验室条件和环境噪声的影响,很难制造出具备最大纠缠态的。纯纠缠态受到环境的消干作用也会退化为混合纠缠态,这么一来,就使得信息失真。这样一来就得把混合纠缠太转化为纯纠缠态,这就叫做纠缠纯化技术。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这群人终于在2023年年底搞出了理论,这个得益于制造部门技术的提升,把他们需要的设备制造了出来,不然的话根本就只能空想了。

  这也就是杨铭为何在学术报告上呼吁重视技术工人的原因。

  想得出造不出的话,人就得被尿活活憋死。如果制造技术提升够快,这个可行性理论年中就出来了,由此可见制造业的重要性。

  而制造业的提升同样需要基础理论的提升,然后就是所有生产部门,学科交叉同时提升才能做到,一个部份有弱点,那么上限就取决于弱点有多低。

  长天科技自然科学院与夏国科学院联合发表了相关论文,这篇论文并不公开,只有一些相关学科与制造部门的专家看了。

  一来这个并不是完整的理论,需要全套设备到位之后才能验证,另外一方面这属于国家机密,关乎通讯安全,公开不得。

  基站在2024年年初才搭建好,在此之前,联合团队在研究室不断的优化实验流程,完善理论,经过这些天的不断改进,团队对实际环境中的实验成果还是很忐忑的。

  日子终于来到了实验当天,一个基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另外一个基站在地球另一边的委内国,设备是秘密运输过去的,就算是告诉委内国估计也不会遭到反对。

  实验还有三分钟,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自己吃了那么久的苦,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期终考试,如果失败了,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收拾心情再去做研究。

  “呼!呼!”塔克拉玛干沙漠今天的风甚是喧嚣,沙尘翻涌,好似海浪一般不断拍向设备。基站如同大海狂涛中的灯塔浮标,似乎随时都要被刮倒。

  而委内国那边正好是夏季季末,正值热带雨林气候中雨量最足的时候,这个时期的云层活动非常复杂,实验的当天电闪雷鸣,天黑得好似世界末日。

  这么严苛的条件,让众人的心情忐忑不已,这样糟糕的天气对实验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如果这样的条件下都能实验成功,那么就证明技术的可靠,进入商业化运用就会很快很快。

  “实验开始!希望一切成功!”郭灿裹着棉大衣站在风沙里面,他不想站在里面等实验结果,他没有勇气自己看,而是相等手底下的员工来通知自己。

  潘建和陆阳也没有进去,他们宁愿听风沙巨响,因为这个实验太重要了,已经足以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其实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将会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量子计算机启用,量子算法准备!”

  “量子编码进行中。”

  “离子陷阱准备完善,多离子纠缠态成功实现!”

  “纠缠度达标。”

  询问信息发送了过去,事已至此,剩下的就等委内国那边的消息了。

  正常来看,现场编码需要的时间很短,只需要人工回答特定的问题就行。可这五秒钟对于大家来说,度过了五年一样。

首节 上一节 1108/1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