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第1107节

  “应该不算吧,我们又没偷看你洗澡。”

  “看着人家的门口也不行啊!”福斯特无语到死,但念在他们确实不是心理出了问题,只能走出家门,复印了一本,丢给这几个人不靠谱的同事,后面的人就自己拿着复印去吧,他要开车出去躲起来了,不然会被烦死的。

  像福斯特这样极端的案例也不多见,大家基本上都是去找会议室放大之后一起拜读。

  读过后的学者立马跟同行好友交流起来。西方学者表达得最多的是震惊与好奇,他们不明白为何成天科技突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马特看了之后半响都没有回过神来,可控核聚变这样的思路,自己之前没什么就没想过呢?可能因为自己已经失去想象能力,太过于专注现有的研究框架了。

  玛丽已经呆滞了,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生物神经学,还没能彻底明白神经元处理信息的原理,长天科技竟然就把这项技术运用在一个创造出来的类生物体上面了?

  “太惊人了,处理信息是按照人类的方式,而提供能源的信息依旧是按照机械熔炉的高效方式。

  这就是赛博朋克吗?肉身无法永恒,机械带着意识飞升?

  如果在这么发展下去,长天科技哪天一定能给蜉蝣配上完整的消化系统,到了那时候,它会更像生命,更智能,更高效。无法想象啊!”玛丽跟几个同行交流之后,得出了极其惊人的结论。

  “不行!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要去夏国,去那里学习!”玛丽立马站了起来,一边走就要一边买机票。

  马特也是一脸的激动:“我也去,玛德!这里我也不要待了,做的研究全是为了资本,哪样挣钱搞哪样,根本没有发展过基础学科。”

  欧洲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也是同样的心情。

  都说数学和物理的大厦几百年前就建立好了,这些年根本就没有重大的框架搭建,这不是大家的智商出了问题,而是资本在引导,无形中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搞得这些年来,大家都是在固定框架下研究,在同一个平面发展出不同的方向,走的远的就能获得科学奖励,但是垂直层面几乎没有提升。

  长天科技以原有框架为基础,却又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来搞研究。学术报告他们能看的懂就证明一切都在框架内,但长天科技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思路太过于超前。

  “《自然》这些杂志就是垃圾!我们这么多年来已经受够了被迫发表假论文,说假话,甚至搞政治站队这一套东西了!我是个科学家,这些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重新去夏国学习!”哥本哈根大学的某个教授愤怒的吼着。

  “学术不像学术,沾染太多政治,早就不纯粹了!

  诺贝尔奖也是一样,夏国人几乎没拿什么科学奖,可是人家的技术发展就差了?这只是白人优越感在作怪,现在长天科技出来了,脸都被扇重了!”苏黎世大学的物理教授也愤懑不平。

  长天科技的邮箱里面堆满了全世界著名研究室,著名教授的学习申请,这些人甚至转而去找跟长天科技有合作关系的高校,来个曲线达成愿望。

  学术报告在国外被哄抢以及诸多知名教授,大学申请学习的事情被夏国媒体知晓后,夏国各种媒体自然没放过这个炸点新闻。

  自媒体的标题相当烂俗。

  “惊!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昔日看不起夏国科研水平的傲慢外国某教授竟然抱着长天科技的学术报告亲吻?”

  “昔日对我爱理不理,今日让你高攀不起!国外大学纷纷要求参与长天科技的研究项目!”

  “口是心非,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一边嫌弃夏国落后,一边申请学习。”

  “著名西方学者竟然要求以硕士生身份考水木大学博士学位!”

  也不能怪自媒体起的标题烂俗,是西方这些高智商人才的整活能力实在太强,其他人也就算了,诺贝尔获得者要求来夏国考博士学位这不是闹吗?

  但是那些人早就想好了,他们是为了知识,压根就不考虑面子,学到最新的东西才是王道,其他的一边去吧。

  夏国官媒也进行了报道,标题好歹正常多了。

  “崛起的夏国科技,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

  “重振民族自信必须靠科技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硬实力!”

  “长天科技再争光!”

  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夏国人的自豪感更上一层,这样的画面跟古代万国来朝有什么两样?那时候的夏国就是世界经济,科技中心,现在逐渐抢回了科技中心的地位,那么经济中心的地位迟早就要回归!

  这番反响之下,陈潇收获了一大波的影响力,不知不觉又到了升级的时候。

  陈潇性格再沉稳也依旧难掩兴奋。

  【恭喜,影响力达标,是否升级科技树】

  陈潇选择升级。

  【恭喜,获得量子通讯技术】

  【科技树:医学生物(已点亮);理化机械(已点亮);计算机信息(已点亮);通讯技术(已点亮);智慧生物(已点亮)……】

  【展开医学生物:1、微生物(LV10)2、分子生物学(LV3)】

  【展开计算机信息:集成电路设计(LV20)计算机语言(LV20)】

  【展开通讯技术:1、量子通讯技术(LV2)已经获得6G技术】

  【展开理化机械:1、普通锂电池技术(LV20),2、动力系统(LV3)】

  【展开智慧生物:1、生物芯片(LV2)】)

  “遇事不决,量子科学?好技术啊!”

  第一千零三章 重磅科技升级

  量子通讯从字面的意思看就是量子学在通讯方面的应用。

  这个话题很复杂,量子和通讯分开说都得说上一学期,只能简单的用不太准确的比喻来解释,因为准确的解释是需要推演数学公示的,现在能看到的科普全都是比较准确的科普而已,并不能奉为圭臬。

  量子通讯按照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分为两种。

  前者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这个还没有脱离光纤的范围。

  后者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隐形传送是量子学最高的追求,简单说就是把一个东西(信息)百分百的复制之后传送到接受地点,这就意味着要选取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完美复制出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复制品,但这个绝对不可能,因为量子力学有不确定性,不允许精确的复制信息。

  这种不能完全复制的特征,俗语就叫做“上帝真的投骰子”,玻尔在这一点上赢了爱因斯坦,绝对的猛人。

  如果是书面表达大体上就用贝尔不等式,测不准原理等来描。

  然后基于这种特征,量子通讯就应运而生,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在安全性方面有极大的提升,至于基于量子纠缠的隐形传送,也在计划之中!

  那么为何量子通讯会如此安全?

  事情还得从头说,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一份一份的来搞,最小的一点点分量就叫做量子。

  当我们用量子通讯卫星发送密码,就得先发偏振光子,代表一个比特1或者0。

  由于光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使得光可以细分为光子,同时又很不稳定,可以朝着不特定的方向偏振,此时我们就得事先规定偏振角度,比如朝着零角度偏振的代表0,朝着90度方向偏振的代表比特1。

  然后接受装置就只能允许零角度和90度的偏振光子通过,甚至接收装置都要提前设置好固定的角度,比如45度,这样才能顺利的接收到正确的比特,其他角度不对的偏振光子都被过滤了。

  但是如果零角度的光子想从0比特的口子和1比特的口子过去怎么办?

  那就得掷骰子呗,这就是所谓的“上帝掷骰子”。

  这样一来,通讯卫星发出的光子和接收器摆放的方向一致时候,收到的比特才是对的,有意思的是,接收器的摆放角度也是随机的。每次就得讨论摆放角度的问题

  两个都是随机的话,就会产生很多不成功传输的比特,删掉不成功的比特,剩下的就是这一回发送的随机密码。

  由于一次只发送一个光子,要是被人窃听了,就意味着被拦截看了信息,那么接收方肯定就能知道,因为前面说过了。

  量子里面不可能有完全复制这个概念,想拦下来之后再给个原来一样的光子信息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和测不准原理在起作用,真正做到了一次一密。

  随机产生,不能窃听,不能被破解,量子通讯的安全度自然就高了,目前量子通信传播密码的套路叫做BB84协议。

  目前来看,人类手头上的量子分配不做通讯,只分配密钥!只分配密钥!

  量子密钥分配不能主动防护窃听,只能被动探测人家是否窃听自己。

  窃听的探测依旧是按照测不准和不可克隆原理,这就是人类眼下的现状。

  目前的量子密钥还是依赖常规通信,无法超光速,那种超光速的量子纠缠还只是一个幻想,不打开盒子就知道猫是死是活还做不到!量子隐形传输太过魔幻了,完美的量子纠缠应用应该是无法达到的。

  目前商业化的还是量子密钥,实验室状态下的量子密钥分配最远距离是260到300千米,远程量子通信的实现依赖中继站,中继分为量子中继和可信中继,后者目前已经产业化,原理就是A传信息给B,B再传给C,中途密钥落地,有一定的风险。

  而量子中继是不落地的,以量子纠缠分发技术在相邻站点之间建立共享纠缠对,用量子存储技术储存纠缠对,再用远距离自由空间传输技术实现量子纠缠转换,保真度极高。

  眼下最好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原理性实验的最长距离是143公里,前提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环境良好。看起来比夏国首都16公里和QH省的97公里大气内传输要好不少。

  但是西班牙这次实验太多疑点,怎么看就怎么像是赌气打破夏国记录的一场骗局。

  想要达到更远的距离,就得规避大气干扰光子脆弱的量子状态,得用卫星来分发光子,太空的几千公里换算到地面也就8公里左右,走向太空势在必行。

  夏国的成果最强,也仅仅是实现了实现六光子纠缠、八光子纠缠和十比特超纠缠,即便在地面上实现了百公里传输,也只是理论上在太空能传输1000公里,距离商业化还远着呢。

  系统给了指南,但目前的制造水平还是有所欠缺,提升并不能一步到位。

  陈潇一点都不贪心,他决定先从中继站下手,把可信中继变为量子中继,然后再慢慢从量子密钥搞成量子态隐形传输,虽然绝对达不到百分百,可是这玩意的可靠性是真的强,只要接近完美量子纠缠,很多东西就可以省略了。

  思路不是没有,只需要把原物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份,经过各自的通道传送给接收者。

  收到之后就可以复制了,值得注意的是,经典信息是发送者对原物质进行某种测量而获得的,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

  该过程中传送的仅仅是原物质的量子态,而不是原物本身。

  发送者甚至可以对这个量子态一无所知,而接收者是将别的粒子处于原物质的量子态上。

  在这个方案中,纠缠态的非定域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陈潇并不是要一步到位直接传送物品,只是搞通讯,不用这么完美,难度自然就降低了不少。

  到了那时候,基于量子纠缠的通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子通讯,现在只能叫做量子加密手段通讯,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倘若量子通讯真的建设完成,就不在担心信号问题,设备搭载量子通讯芯片,只需要通过量子纠缠原理,看这边的量子状态,就能明白对方传递的信息。

  实验交给长天科技自然科学院来设计主持,之前就一直有所涉及。

  为了保险起见,陈潇还是邀请了夏国科学院的相关的大佬过来探讨,其中就有潘伟,陆阳两个顶级专家。

  说实话,他们的团队非常强大,夏国领先于世界就是他们的功劳,一开始受到邀请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有点不太重视,觉得长天科技怎么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涉及?

  但是转念一想,长天科技连可控核聚变和可自动进化的生物都搞了出来,未必没有可能啊,所以还是有些小期待的。

首节 上一节 1107/1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