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06节

  如今皇太极尚且在世,多尔衮虽为入关清军主帅、睿亲王,却也不敢僭越住到北京皇宫中。

  再加上李自成离开京师时,又习惯性的下令放火,虽实际只烧毁了几座宫殿,可还是让原来就比较破旧的紫禁城变得更加残破了。

  如此情况,多尔衮就算是住进去,也不怎么舒服。

  他索性暂住在皇城外的兵部衙门中。

  “折损六七千人?!”多尔衮鼻孔放大、忿怒咆哮,竟不顾阿巴泰是他兄长,起身一脚将跪在兵部大堂中的阿巴泰踹倒,接着咆哮,“你这兵是怎么领的?!亏皇上和本王对你如此信重,让你为一路主将,如今看来倒不如让一头猪领军!”

  这话就说的很羞辱人了。

  阿巴泰又是兄长,不禁羞怒得脸色通红,恨不得立即拔刀跟多尔衮单挑。

  但他不敢,因为他此战大败是事实。

  八旗军法严苛,若非他是宗室,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的哥哥,说不定已经被愤怒的多尔衮下令处死了。

  一旁两人的堂兄弟济尔哈朗虽然也很为桑园镇一役吃惊,却清楚多尔衮这么辱骂阿巴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又担心一会儿阿巴泰被逼急了,真当众跟多尔衮打起来,丢了爱新觉罗家的颜面,于是插话道:“睿王,当下最紧要的是如何应对崋军北上之事。”

  阿巴泰倒也不算很蠢,至少战争经验丰富,虽然带着残军仓皇北逃,却也知道留下探马,了解崋军后续动向。

  故此时多尔衮等已经知晓崋军北进河间府了,甚至知道诸多州县主动献城降崋之事。

  多尔衮一听这话,就紧皱起眉头。

  虽然临出征前,皇太极对他耳提面命,告诉他此番入关,若可据京师乃至河北,则取之;若不能据有,便像前几次入关那般,抢掠一番,撤回关外,以待来日。

  然而多尔衮却将此次入关当做他大展鸿途的大好机会,有心占据河北之地。

  如今宗室及八旗满洲勋贵都知道皇太极身体不好,可能没两年就一命呜呼。

  他那大侄子豪格虽贵为长子,作战颇为勇猛,却跟阿巴泰差不多,是个缺脑子的。

  多尔衮看得出来,皇太极早就在将豪格当做储君培养,有意将来传位给他。奈何豪格太不争气,虽多有战功,却也屡屡犯错,并且不像阿巴泰只犯小错,豪格偶尔是会犯大错的。

  用汉人的话来讲,此子望之不似人君。

  皇太极怎么想的多尔衮不清楚,反正他觉得,大清若交到豪格手中,多半要亡国。

  而大清本有兄终弟及的传统,这几年皇太极不断给他添担子、增加他的权利,似乎有意将他也纳入储君人选之内。

  所以,多尔衮觉得,只要他此番能主导占据河北之事,将来多半能坐上大清皇帝宝座。

  如今阿巴泰南下与崋军首战就折损六七千兵马,可以说让大清占据河北之地的希望锐减,叫他如何不怒?

  不过他也知道愤怒无用,于是在济尔哈朗的劝说下尽力平息了怒气,思量局势。

  想到阿巴泰在战报中所写的内容,多尔衮阴沉着脸问:“你说那崋军虽枪炮众多,但面对楯车难以发挥?”

  阿巴泰闷声道:“他们的虎蹲炮、火铳难以发挥,但却有不少红夷大炮,多打开花弹,威力大得很。”

  清军如今攻城颇为依赖红夷大炮,因此多尔衮对红夷大炮这词敏感得很,皱眉问:“不少是多少?”

  “估计有五六十门。”

  “什么!”多尔衮、济尔哈朗闻言都不禁震惊出声,“竟这么多?!”

  不怪两人如此失态,即便如今清军每战能调动的红夷大炮已远超过明军,可实际拥有的红夷大炮也不过一百多门而已。

  其中一小部分要用来作为重要城池、关塞的守卫力量,能调给军队野战的不足百门。

  并且这些红夷大炮要分配给各军,往往一路兵马能携带十几门红夷大炮便算多的了。

  因此,阿巴泰说一万多崋军就携带了五六十门红夷大炮,实在是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震惊之余,多尔衮不禁怀疑地看向阿巴泰,道:“你该不会为了减轻战败之责,故意多说崋军红夷大炮的数目吧?”

  阿巴泰闻言彻底怒了,脸红脖子粗地大声道:“此事全军将士都可作证,我如何夸多?睿王若不信,现在就可传其他将领找过来问一问!”

  “问就问!”

  多尔衮狡诈如狐,可不会吃激将法。

  况且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弄清楚桑园镇一役的所有细节,他才能做出战略上的决定。

  当即,多尔衮就下令将南路军中牛录章京及以上的将领都叫了过来。

第407章 京师人心

  “崋军不仅有好几十门红夷大炮,而且开花弹威力强大,打发得也准。”

  “没错,我军大炮才安置好,就被崋军火炮击毁过半。”

  “崋军那小个儿万人敌也阴毒得很,防不胜防啊。”

  “就算抛去大炮、万人敌不提,崋军士卒也比明军、顺军更难打。他们个个悍不畏死,偏偏又甲坚刃利,几乎都有明军家丁或是我军马甲的战斗力。”

  “说崋军士卒有我军马甲战力或许夸张了,但绝对不输于我军步甲。”

  “···”

  听南路军一众将领你一言、我一语的讲完,多尔衮、济尔哈朗都不禁深深皱起眉头,一时沉默了。

  或许这些将领言语间对崋军实力有所夸大,但总不会集体撒谎。若他们这样,只需有一个士卒告密,这谎言就戳破了。

  另外,虽阿巴泰回来的八旗军几乎人人带伤,足以说明桑园镇一役多么惨烈。

  而这又证明了,崋军的战斗力多半真如阿巴泰等讲的那么强。

  多尔衮即便心里再不甘,也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你们先退下去吧。”多尔衮挥手,让其众将都撤了,堂中又只剩下他和济尔哈朗、阿巴泰。

  “你也不必跪着了,起来吧。”多尔衮又对阿巴泰道。

  阿巴泰膝盖都跪疼了,便不客气地站了起来。

  多尔衮这才道:“你们觉得我大清还有希望占据河北吗?”

  阿巴泰仍心里有气,对大局也没什么见解,索性不吭声。

  济尔哈朗道:“怕是很难——若阿巴泰遇上的只是崋军中数一数二的精锐,倒还好说。但根据军中了解的情报,这一万多人番号为‘第五旅’。

  虽然这番号古怪,但若根据字面意思去想,怕是崋军至少有五六万这样的精锐之师。”

  济尔哈朗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文化方面也不差,不说精通汉文化,却也达到了一般程度,多尔衮同样如此。

  故了解到崋军第五旅番号,他们便有了些猜测。

  多尔衮到底有些不甘心,道:“我们对崋军了解的还是太少了,或许可花重金让谍探到山东、河南打探崋军更多消息再做决定。”

  济尔哈朗则偏向保守,道:“不论如何,我们首先该将桑园镇一役汇报给皇上知晓;另外,还需让豪格、阿济格这两路兵马撤回来,收缩防御。

  如此,不论后面是集中兵力再与崋军大战一场,还是直接撤兵回关外,都更为方便。”

  多尔衮听了点头,叹道:“只能先这么办了。”

  ···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多尔衮等高层极力隐瞒桑园镇一役清军大败的消息,但还是很快就有风声透露出来。

  毕竟阿巴泰领着数千败军回京师,那狼狈的模样,让不少人都看见了。

  内城西边一间普通小院内,周延儒又来拜访他的“好亲家”冯铨了,并且还带着一个小老弟,龚鼎孳。

  说起来,这一时空的周延儒虽然没混到被崇祯皇帝赐死的份儿,可在大明亡后的一系列经历,却让他尝受了不少苦难。

  之前被刘宗明夹棍伺候,迫不得已招出了“辛辛苦苦”收授的钱财(贿赂),之后更是自暴自弃,供出了不少其他大明贪官污吏。

  结果就是,他被放出来后虽然仍担任着大顺左辅的职位,实际却成了穷光蛋北漂。

  他原来认识的人中很多也被李自成追赃助饷,成了穷光蛋,有些甚至就是他供出来的。

  所以,他即便想找人借钱,改善下生活,也没人可借。

  最终还是龚鼎孳这个原本在明廷不起眼的兵科给事中,稍稍资助了他一下,让他渡过了之前那困苦的一个月。

  周延儒本以为熬过这段时间,等李自成知道了他的治国才能,自然会重用他,也会赏赐下金银财宝。

  谁知没多久李自成便在山海关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得大败,弃了京师,狼狈西逃。

  并且李自成只顾着带金银财宝,根本顾不上带他们这些前明降臣。

  不过,当时周延儒等人看顺军仓惶逃跑的样子,便觉得大顺多半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也没兴趣继续跟着李自成,索性就留在京师,等待他们忠诚的下一个紫禁城之主。

  没多久,这下一任主人就来了,却是清虏。

  周延儒虽心里有点别扭,可为了荣华富贵,还是硬着头皮,跟其他一些前明大臣,到城门口迎接清军。

  或许因为清虏终究是外族,据一起迎接清军的龚鼎孳说,这次来城门口迎接清军的大明官员比上次迎接顺军的少多了。

  至于北京的大明勋贵哪儿去了?

  少数有骨气且忠贞点的,在顺军攻破进城时,就和崇祯一样,自尽殉国了。

  多数人后来降了顺,却成了刘宗敏夹棍伺候、追赃助饷的重点,不少人没熬过去,直接就没了。

  后来李自成弃京师西逃,不知听了谁的建议,对剩余大明勋贵大开杀戒,于是剩余的大多数北京大明勋贵便被迫全家去给大明陪了葬。

  对于降清,周延儒除了内心有那么点膈应,更多的是忐忑。

  作为大明首辅,在汉家势力李顺这边都遭遇那般凄惨,而今京师之主变成了外族,更不知会怎么对待他们这些前明降臣了。

  结果清军入城之后,虽然对他们这些人还算客气,却将他们都聚集到内城西边安顿——说是安顿,可看外面布下不少兵马,便知道他们其实是被清军集中看押了。

首节 上一节 406/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