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83节

  金氏乃是以盐商起家,他提出这个建议,就是想“顺便”搜刮下屁民们的口袋大赚一笔呢,见有人如此强烈的反对,当然那不高兴了。

  何绍文也不高兴。

  因为他家乃广州最大的粮商,不说掌握广州粮食命脉吧,却也掌握了近三分之一的粮食生意。若粮食涨价,他家也可大赚一笔,更能趁机让大崋官府知道他何家对广州安稳的重要性。

  陈子壮与黎遂球亦师亦友,也觉得金得中的计谋不好,心中一动,便开口相帮道:“美周,你为何会让如此说?”

  黎遂球见何绍文、金得中等不以为然的表情,不禁一叹道:“诸位久在岭南,不知中原之事,也难怪会如此想。

  若是知道大崋皇帝入主南京后发生的一件大案,便知道操控粮价、盐价等物价,在大崋治下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了。”

  黎遂球虽然在中了举人后,屡试不第,但数次北上,因诗、画、文皆佳,交友广泛,甚至加入了复社,所以跟南直隶的一些友人多有通信,自然便知道了崋军入主南京后的一些事。

  当即,他便将昔日魏国公世子等大明勋贵暗中操控粮价一事,最终引发的南京大案向在场的一众广州大户家主讲了。

第376章 开诚布公

  听黎遂球讲完南京粮商大案,何绍文、金得中不禁暗暗后怕。

  幸亏他们只是刚萌生出这个想法,没来得及去实施,不然的话,岂不是落得跟南京粮商及大明勋贵一样的下场?

  崋军既然对付魏国公那样的大明顶级大户都手拿把掐、轻而易举,对付他们怕是更容易。

  不过认错的话两人是说不出来的,便一时沉默,绝口不提操纵粮食等物价的事。

  年长的梁昭这时又出来当缓解尴尬气氛之人。

  他道:“故意操纵粮食等物价之事确实不合适,且不说被崋军发现后如何,便是事情不小心泄露,让乡人知晓,我等也会有大麻烦。”

  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广东宗族势力蟠根错节,在乡野权势极重,但宗族之中众平民也有一定话语权——他们或许因为无知容易被大户、士绅忽悠,可若是明白了某件事,集体爆发出的力量也是很猛的,会让那些担任宗老的士绅、大户都感到害怕。

  过去这些年,因为过于剥削同宗小户平民,或是恶事做得太多、太露骨而破门灭家的大户宗老也是不少的。

  所以,多数大户、士绅皆引以为戒,修德行、结好乡里、惠及宗族,内里如何不说,至少表面上要做到。

  唯有如此,宗族及乡人的力量才能为他们所用,而不是反过来成为让他们破家灭门之人。

  梁昭说完,何绍文、金得中一时不好再开口,他们这个小团体中第三人崔华章便不得不冒头代言。

  “沈犹龙瞒着我们易帜降崋之事确实做得不对,我等可不能如此默认啊。”

  闻言,梁昭看向陈子壮,“集生,你可有什么想法?”

  其余人也看过来。

  在意识到“操控物价”之计不可行后,他们又重新将希望寄托到眼前这位大明探花郎身上,也相信这位的智慧。

  毕竟探花不是什么人都能考中的。

  陈子壮觉得这事若不解决,日后恐怕还会引发其他祸事,他沉吟了会儿,道:“若依我看,倒不如与崋军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开诚布公?

  何绍文等人听了面面相觑。

  随即何绍文质疑道:“我等毕竟也是百姓,协助官府治理广州之事却是潜规则,岂能拿到明面上谈?”

  陈子壮道:“并非拿到明面上谈,而是直接与崋军谈。诸位若信得过我,此事便由我来负责。”

  十几个大户家主小声交谈了几句,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最重要的是,此事由陈子壮负责,即便出了问题,也大半由陈家抗,他们可观望风向,再做其他考虑。

  于是便都同意了。

  ···

  陈子壮并不认识崋军中的人物,于是南园茶会结束后,便让长子陈上庸去给沈犹龙送拜帖,准备让沈犹龙引见大崋派到广府的主官,比如说知府、巡抚之类的官员。

  陈上庸离开后,陈子壮在家等待时略有点担心。

  他怕沈犹龙不愿见他。

  若他是沈犹龙,身为大明巡抚、总督,直接易帜降崋,哪怕有万般理由,恐怕也会觉得没脸见客——心中愧疚且不提,万一有人上门臭骂呢?

  因此,待陈上庸回来,陈子壮便迫不及待地问:“沈犹龙可答应见我了?”

  “答应了。”

  “那便好。”陈子壮略感意外,但终究放心了些。

  次日。

  陈子壮空手前往总督行辕所在的大宅,发现这里已成为崋军驻扎的重地之一,大宅周围站哨、巡逻的崋军将士有好几百人。

  通报之后,陈子壮被引到了后院沈犹龙住处的厅堂。

  堂中只有沈犹龙,但陈子壮怀疑偏厅、书房还有别的人在。

  “拜见沈公。”

  陈子壮虽是探花郎出身,可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读书人中,如今声望不及沈犹龙,便执晚辈之礼。

  沈犹龙道:“集生不必多礼,说吧,来见我何事?”

  口中如此说,沈犹龙心里却已做好了挨喷的准备,因为陈氏父子昔日在官场都以嫉恶如仇、刚直敢言著称。

  陈子壮之所以被削官为民,不就是反对崇祯从宗室中选拔贤才任用时,说话太直太难听吗?

  陈子壮确实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哪怕因此经历重挫,但性格却没太大改变。

  他开口便道:“当今时局,沈公率领广东军民易帜降崋本无问题,我等亦愿归顺大崋。

  但是,沈公瞒着我等广府士绅做此事,更是忽然之间就将广州城交接给了崋军,会否不妥?

  沈公当知,广州不仅是官府之广州,亦是我等百姓之广州。”

  这番话是陈子壮昨夜反复斟酌过的,在他看来已经比较委婉,颇顾忌沈犹龙面子了。

  可沈犹龙听了还是不禁脸色难看。

  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冷静,敏锐地察觉到了陈子壮这番话的目的——主要是对被隐瞒之事不满。

  他于是解释道:“易帜降崋乃大事,出不得半点差错。若在崋军接手广州城前,一不小心泄露了消息,便很可能坏事,进而引发兵祸,殃及百姓,那就事与愿违了。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集生难道还需我讲明吗?”

  陈子壮道:“沈公所虑固然有一定道理,却又如何知道,我等广州士绅不能协理助沈公完成此事呢?

  自沈公就任广东巡抚,后又兼任两广总督,数年来我等广府士绅对沈公所行之政可一直是多有支持的。

  缘何涉及到易帜降崋这等关乎所有人的大事,沈公却不肯信任我等?”

  沈犹龙略带嘲讽地一笑,“若广府士绅都是如集生这般光明磊落之人,我自愿与之商议大事。但集生自问,广府诸绅对我所行之政真的从无阻挠吗?”

  事实上,沈犹龙上任后,广府士绅对他要做的事,大多是明面上支持,背地里推三阻四,乃至蓄意破坏。

  若真的广府士绅皆诚心助他,他何至于连平定广东各地民乱都要焦头烂额?

  陈子壮的心思虽然纯、白,但却聪明,之前他是没往这方面考虑。

  可听了沈犹龙的话,他不得不承认,其话语有一定道理。

  于是一时沉默。

  这时沈犹龙主动道:“集生此来总不会单为了指责我?崋军接手广州城,广东合省易帜降崋之事,已成定局,不可更改。

  集生想必代表的是广州诸绅,不如直说,他们有何要求。若力所能及,我也愿意帮一帮,算是我这父母官为广府做的最后一件事。”

  其实沈犹龙也不知道后面大崋会如何安排他,但他自认为不会在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任上了。

  他觉得,大崋朝廷最有可能调他到中枢,担任一位高权轻的闲职。

  沈犹龙这番话无疑省了陈子壮不少口舌,倒是让陈子壮暗暗感激,遂直言道:“希望沈公能为我引见大崋派往广府的主官,若是广东巡抚更好,子壮将代表广州诸绅,与其谈一谈。

  还是那句话,广州不仅是官府之广州,更是我等百姓之广州。

  沈公与崋军相约易帜时我等不曾参与,因此诸绅心中不安,不知将来大崋会如何治理广州。谈一谈,方可令诸绅安心,令百姓安稳。”

  沈犹龙点头,“我会询问此事的,有了消息,便派人通知你。”

  “晚辈告辞。”

  “不送。”

  陈子壮不知道的是,在他与沈犹龙谈话时,大崋在广东的临时行政主官,第五师师军政员麦永胜,就在旁边书房中。

  陈子龙、夏允彝也在。

  因此,待陈子壮离开后,三人便从书房走了出来。

第377章 士绅与百姓是有些区别的

  夏允彝先开口感慨道:“方才沈公与陈子壮这番话当真精采啊。”

  沈犹龙苦笑,“有何精彩的?我已是左支右绌了。”

  麦永胜道:“沈公过谦了,隐瞒广州诸绅,让我崋军直接接掌广州城,本就是最为稳妥之法。”

  沈犹龙趁机道:“方才麦军政也听到了,广州诸绅几乎都不满此事,说广州亦是百姓之广州,我不该向他们隐瞒易帜降崋之事。”

  麦永胜道:“陛下曾说过,诸绅与百姓是有些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况且军国大事,岂能问决于众?广州诸绅不过是担心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遂裹挟民意,前来逼问。”

  沈犹龙三人听罢都不由微愣。

首节 上一节 383/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