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26节

  如今大明北京朝廷虽然还在,崇祯皇帝也在,可崋部却非外族鞑虏,而是有王者之风的义军。

  所以,江南官绅百姓其实对崋军并没有多少反抗心理,故《讨明檄》传来,苏州、松江两府诸县几乎尽数易帜归崋。

  黄淳耀这些人之所以汇聚,一是受忠君报国思想影响,二是有些人还没看明白局势。当然,其中也不乏极少数心怀叵测之人。

  不过,张鸿磬、侯元汸一番话,却是让绝大多数人都幡然悔悟。

  “罢了。”作为此院主人,以及这次聚会主要组织人的黄淳耀忽然一叹,转身面对众人道:“我黄淳耀自此闭门读书,不理外事,还请诸位都散了吧。”

  “黄兄!”

  有人忍不住呼唤。

  黄淳耀却头也不回的进了里屋,并关上房门。

  诸生见状,也只能散去。

  曹胤光倒也没为难——这些人不仅是生员,而且多有大户出身的,甚至有长辈为官的,不好平白无故地得罪。

  一行人回往府衙时,张鸿磬问:“堂尊,我们嘉定易帜,那整个苏州便算都易帜归崋了吧?”

  曹胤光点头,“不错——只要松江府那边也跟着易帜,苏淞一带便不会有大的战乱了。”

  侯元汸却皱眉道:“松江府人杰地灵,不下于苏州,且多才智之士,希望能看清局势。”

  侯家在松江府是有分支的,侯元汸自然比张鸿磬等人更加担心松江府局势···

  松江府治,华亭。

  夏允彝在给母亲守孝。

  他是崇祯十年进士,初授福建长乐知县,因他在朝中无人,又不花钱收买吏选司之人,哪怕政绩卓著,仍是做了四五年。

  去年吏部评选福建终于来了个清正之人,他这才因政绩被评委当年“全国七大优秀知县”之一。只要进京觐见皇帝,便有可能获得重用。

  谁知先有李青山祸乱兖州,隔断漕运;后有闯贼攻占半个山东,彻底断了北上之路。

  去年冬天,他母亲又恰好没能熬过去,夏允彝便按制在松江守丧。

  此时守丧已经不像古礼那般严格,短则三月,长则三年,一年半载亦可,主要看个人选择。

  官场昏暗,大明江山将倾,夏允彝对仕途暂时没了兴趣,准备守丧三年,静待局势明朗。

  顺带在家读书、治经,教育儿子夏完淳。

  让管家又去打发了一波前来拜访的家乡士人,夏允彝便继续看书。

  这时在一旁读书的夏完淳忽然道:“爹,那些人都是来询问崋贼之事的吧?您为何不见?”

  夏完淳才十二岁,却已身量颇高,身形也不弱,像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夏允彝并没有让他整日闷在屋里读书,所以夏完淳对外面的事也是听说过一些的。

  夏允彝闻言道:“左良玉大败,崋军席卷江南之势已成,见他们又有何用?”

  夏完淳又问:“父亲教导孩儿,要懂得忠君报国,如今大明遭难,父亲难道不该有所作为吗?”

  “唉~”夏允彝叹了口气,放下书本,来到窗前,“端哥儿,今日为父再教你一些书本上不容易学到的道理。

  我等读书人要懂得忠君报国是不错,却也懂得看清时事,有所为,有所不为。

  倘若此番席卷江南的是鞑虏,又或者那崋贼所过之处,奸淫掳掠,祸害百姓,为父便是拼了性命,也要举兵相抗。

  但这些日子你想必也听说了,那崋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又惩治贪官污吏、剿灭宵小贼寇,靖平地方。

  百姓听闻,多有盼望崋军早日到来的。如此,我辈读书人又岂能只念忠君之道,而枉顾天道人心?”

  夏完淳听完若有所思。

  夏允彝说完,回到书桌前,却是再次拿起了杨廷枢的书信——他也是复社中人,才回来松江府不久,能对崋军有这么多了解,多亏了杨廷枢、徐汧等人的告知。

  不然的话,他怕是真的会联络乡人,起兵抗崋。

  不过杨廷枢等人的话他也没全信。

  ‘只希望崋军真如他们所讲的那般,乃真义军,有王者之风。’

  正在夏允彝如此想时,管家又来报,说吴志葵来访。

  这次夏允彝没有拒之门外,而是道:“快请。”

  吴志葵是他的学生,虽文不成,却学了一身武艺,又有些军略,崇祯六年中了武举,受时任江南巡抚张国维推荐,在金山卫定波营担任把总。

  如今已升官为定波营游击。

  定波营算是松江府颇为强力的一支明军,吴志葵身为定波营游击,此时来访,必有要事。

  果然,吴志葵进来后先行了礼,随后便直言道:“老师,今日府尊叫学生去商议易帜归崋之事,学生特来请老师指点迷津。”

  夏允彝听完,深深看了这位武将学生一眼,道:“你说‘易帜归崋’,而非降贼,不是心中已经有了选择吗,又何必来问我?”

  吴志葵听了微愣,随即忙满脸冤枉地解释道:“学生粗鄙不文,是听府尊这般说,才如此转述,心里实不知如何选择啊!”

  夏允彝微微沉默,便道:“府尊都要降崋,你便不要螳臂挡车了。留待有用之身,倘若那刘升残暴,非天命所选,你还可伺机而动。”

  听见这话,吴志葵眼睛一亮,“多谢老师点拔,学生明白了!”

  说完,又跟夏允彝聊了些别的事,这才告辞离去。

  夏允彝则看着他的背影一叹,“人心啊,当真难以捉摸。”

  ···

  报捷的信骑再次高举露布在城中驰骋,沿街高喊——

  “捷报!捷报!”

  “苏州全府易帜归崋!松江全府易帜归崋!”

  “至此南直隶诸诸州府皆为我大崋所有!”

  听见报捷声接近又远去,不少百姓都议论起来。

  “苏州、松江这就降了?可真快!”

  “那是,也不看看崋军多厉害,苏淞那边便算想抵挡,也挡不住啊。”

  “关键是崋军纪律比大明官军好太多了,百姓估计巴不得崋军早些过去呢,哪里会抵抗?”

  “···”

第309章 南直政事,聚焦归德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草民黄希宪参见大王。”

  一头发花白老者向刘升行揖礼。

  “平身。”

  “谢大王。”

  随着徽州、宁国、苏州、松江诸府易帜归崋的消息陆续传来,一些在南京被俘的明朝官员也陆续归降崋部。

  黄希宪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就是原来的大明应天巡抚,实际兼管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五府,故也称苏淞巡抚。

  崋军接掌南京时,黄希宪正好在城中,于是被俘。

  此君乃江西袁州府分宜人,天启五年进士,今年已有五十六岁。

  小地主家出身,原名极为俗气,叫做“黄金贵”。大约是天启皇帝也受不了这么俗气的名字,在其中进士后,便令其改名,遂改名黄希宪。

  刘升了解过,黄希宪是从地方知县一步步升上来的,治理地方的能力颇佳。得知其愿意归崋,刘升便专门召见。

  “先生在老家可还有什么家人?”

  黄希宪摇头,“并无,家人都随草民来了南京,分宜那边只剩宗族。”

  刘升道:“我军很快就会攻下整个江西,介时先生便可回家看看。”

  黄希宪知道,刘升说这话是要安他的心——他作为应天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了,归崋必然惹人注目,有可能牵累宗族。

  若崋军能尽快攻占袁州府,他便没这方面担忧了。

  刘升又道:“我知先生治理地方颇多善政,此前又为明应天巡抚,可愿就任南直隶左布政使一职,继续造福江南百姓?”

  黄希宪既决定降崋,态度便很端正,当即应道:“微臣领旨谢恩!”

  刘升微笑着点头,当即又跟黄希宪聊了些苏淞镇常四府的事——黄希宪做了几年应天巡抚,对这几府官绅百姓都有些了解。

  这次降崋的官员不少,刘升总要了解哪些官员有能力,哪些官员无能,哪些又贪腐。

  这次主动易帜归崋的几个知府中,徽州知府邹衍、苏州知府丁允元、松江知府陈亨皆有显功。

  刘升了解三人情况后,已下令邹衍、丁允元兼任南直隶参议。

  之所以不选陈亨,是因为此人太年轻了,今年才十八岁!

  此君乃福州侯官(府城附郭)人,十五岁中秀才、举人,十六岁中进士(崇祯十三年),初授华亭(松江府附郭)县令。

  陈亨到任后,恰逢前任松江知府方岳贡受诬陷,与松江同知、通判等一票官员皆被逮捕问罪,府衙一空,陈亨便以知县代理府事。

  崇祯十四年,相关吏部官员一时选不出合适的知府人选,又见陈亨政绩突出,便于今年正式任命其为松江知府。

首节 上一节 326/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