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包青天:执掌阴阳

包青天:执掌阴阳 第43节

  不一日,来到一名曰草州桥的地方,一路慢慢而行。

  就在这时,猛然听前方咯吱一阵乱响,连忙将轿落平。

  包兴仔细看时,官轿双杆皆有裂纹,所幸落在了实地,险些儿双杆齐折,并未摔到包拯。

  包拯见状,令换乘火耳马,刚扳鞍上去,火耳哧的一声往旁一闪,便不走了。

  “这马怎么回事?”展昭狐疑,他看得出是一匹良马,却不知火耳能通灵.

  只见公孙策凝了凝神,道:“大人可还记得,当初学生言道:此马飞凡马,有三不走:遇危险不走,见冤魂不走,遇冤情不走。难道此处有事故不成?”

  展昭笑道:“公孙先生,此马真有这般灵验么?展某已经看过,此处并没有什么此刻和强盗,至于冤鬼……”

  只是呵呵一笑,不以为然。

  包拯听了后,天眼一闪,金光射出,也并未见冤鬼等不干净的东。

  除此之外,那便只有冤情了。

  想到这里,命打马快行。

  不知周到何处,见一人走来,约莫三十岁,手提一根竹竿,包拯打个问询。

  那人却认得包拯是钦差,慌忙跪地道:“小人范宗华,与钦差大人叩头。”

  平民百信见了钦差扣头也是常事,包拯也没放心上,问道:“此处是何地名?”

  范宗华道:“回钦差大老爷,此地名叫草州桥。虽有个平桥,却没有桥,也无有草。不知当初是怎么起的这个名儿,连小人也闹的纳闷儿。”

  包拯又问:“可有公馆?”

  范宗华道:“此处虽是通衢大道,却不是镇店马头,也不过是荒凉幽僻的所在,如何能有公馆呢?再者也不是站头……”

  包兴听的不耐烦了,在马上着急,道:“没公馆,你就说没公馆就完了,何必这许多的话?”

  包拯斜了包兴一眼,在马上用鞭指着,问道:“前面高大的房子是何所在?”

  范宗华回道:“那是天齐庙。虽然是天齐庙,里面是菩萨殿、老爷殿、娘娘殿俱有,旁边跨所还有土地词。就只老道看守,因没有什么香火,也不能多养活人。”

  包兴又插嘴道:“你太唠叨了!谁问你这些?”

  大宋朝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哪里都可以找到旅馆,在这偏远的地方,包拯寻思没处安身,只好吩咐:“打道天齐庙。”

  将马一带,竟奔天齐庙。

  包兴上马一抖丝缰,先上前去探路。到天齐庙,撵开闲人,并告诉庙路的老道:“钦差大人打此经过,一概茶水不用。你们伺候完了香,连忙躲开。我们大人是最爱清静的。”

  老道连连答应“是”。

  正说间,包拯一行人已到,包兴连忙接马。

  包拯进得庙来,老道将香烛预备齐全,伺候焚香已毕。包拯下殿,来至西廊,找了个地方坐下,吩咐众人俱在庙外歇息。

  因方才火耳马示警,包拯心中料到这地方一定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因此吩咐包兴,在齐天庙立了个高脚牌,上面写“放告”二字,叫他知会各家,如有冤枉前来天齐庙申诉。

  包兴不敢违拗,应声“是”,即立了高脚牌,奔至邻舍各家,见了张家,便问:“张大哥,你打官司不打?”

  见了李家,便问:“李老二,你冤枉不冤枉?”

  众人都道他是疯子,无不大骂:“哪来的疯子,总盼人家打官司,你好讹钱!我们过的好好清静日子,你找上门来叫打官司,你给我走罢!”

  包兴受了冷艳;无奈,又辗转到一个黄土岗村里。也是如此,被人痛骂回来了。

  心底也只抱怨几句:“老爷好不通情理,让我来受这窝囊气,哪有上门求告状的!”

  心中如此嘀咕,却不敢怠慢,又来到一处烧破窑的地方。

  这次,包兴也学滑了,眼里打个机灵,高声嚷道:“今有包大人在天齐庙宿坛放告,有冤枉的没有?只管前去申冤。”

  一言未了,只听有人应道:“我有冤枉,领我前去。”

  包兴一看,却是个五十岁的婆婆,眼睛却是瞎的,说道:“哎哟!我的妈呀!你老人家有什么事情,也要打官司呢?”

  那婆婆道:“为我儿子不孝,故要告状。”

  包兴道:“这却好了,包大人断会审理,什么家长里短的,买卖争论的,贪赃枉法的……只要到了包大人手里,保管让你儿子孝顺着哩!”

  那婆婆听了包拯的名字,神色暗暗一凛,也不动声色。

  “我这儿子,非好官不能判断。我常听见人说,这包公老爷善于判断阴阳,是个清正官儿,偏偏他总不从此经过,故此耽延了这些年。如今他既来了,我若不趁此时申诉,还要等待何时呢?”

  包兴听罢,又见她双眼失明,便道:“既是如此,我领了你老人家去。到了那里,我将竹杖儿一拉,你便跪下扣头,好歹别叫我受罪。”

  说着话,拉着竹杖,领老太太到庙前。包兴先进内回禀,然后将婆婆领进庙内。

  到了公座之下,包兴将竹杖一拉,那婆婆却是没瞧见一样,连理也不理。

  包兴心内焦急,又连拉了几拉,婆婆反将竹杖往回里一抽。

  包兴好生地着急,这老太婆好没有道理,包大人面前恁地无礼,却不是故意让他难堪?

  那婆婆心知面前之人便是包拯,依旧面不改色,毫无惧意,道:“你便是开封府包青天?”

  包拯极是客气的回道:“本府正是包拯,婆婆有何冤屈?”

  那婆婆愣了愣神,似有所虑:“请大人吩咐左右回避,我有话说。”

  包公闻听,心中却是狐疑不定,依言叫左右暂且退出,只留公孙策和展昭,方才问道:“左右无人,有什么冤枉,诉将上来。”

  婆婆不觉失声道:“嗳哟!包卿!苦煞哀家了!”

  当真是不鸣则已,一名惊人。

  听得这一声,包拯倒抽了一口凉气,不胜惊讶。

  公孙策和展昭在旁,急冷冷打了个冷战。

  要知道,这“爱卿”可是皇家才有的称谓,这山野之中,却出了个疯子不成?

  登时公孙策的白脸也黄了,就连不在朝堂的江湖人展昭也吓得不轻。

  良久,包拯方才定下心神,脑海中飞快的转动,意识到了什么。

  难道会是二十年前从宫里逃出来的宸妃娘娘,当今皇上的生母?

  【求鲜花……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求自动订阅……】.

第六十章 包公认母(求首订)

  若非是宸妃娘娘的话,山野小民,谁活得不耐烦了,敢称包拯为“爱卿”,这不是存心找死才怪。

  包拯思索了一阵,见眼前老婆婆言谈举止,和自己所熟知情节里宸妃娘娘都非常吻合,心中确定无疑。

  无怪乎方才“火耳”停止不行,原来真个是遇到了大人物了。

  包拯清楚记得,前不久在皇宫,宫女寇珠冤魂作怪,向包拯伸了冤屈,道明了狸猫换太子的原委。

  因此,那时的包拯就知道,狸猫换太子一案早晚还是要落在自己头上,只是想不到会来的这么快。

  慎重起见,包拯还是询问了娘娘遇害的经过。

  不出所料,婆婆一开口就称“哀家”!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

  从怀胎——先皇立储——狸猫换太子——火烧冷宫等一一说明,不禁泪眼滔滔,好不凄楚。

  公孙策和展昭听了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谁曾想皇家内部竟有如此惊人内幕,不觉替娘娘叫屈,口里道声:“娘娘受苦了!”.

  娘娘长叹一口气。

  “虽如此说了,但不知有何为凭?”包拯定了定神,继续问道。

  娘娘闻说,从里衣内,掏出一个油渍渍的包来。

  包兴上前,不敢用手来接,僚起衣襟,向前兜住,说道:“松下罢!”

  娘娘放了手,包儿落在衣襟,包兴连忙呈上。

  只见包袱千层万裹,里面露出黄缎袱了来,上面绣着两条金龙,显然是皇家之物。

  打开袱子一看,里面有金丸一粒,上刻着“玉宸宫”字样并娘娘名号。

  包拯看罢,急忙包好,叫包兴递过,自己离了座位。

  包兴会意,双手捧过包儿,来至娘娘面前,双膝跪倒,将包儿顶在头上,递将过去,然后一拉竹杖,领至上座。

  宸妃娘娘起身,入了座位,包拯及公孙策、展昭忙秉正参拜。

  娘娘吩咐:“卿家平身。哀家的冤枉,全仗卿家了。”

  包拯心中不由得七上八下,心知狸猫换天子一案错综复杂,牵连之人乃是当今的太后和庞太师等人权贵,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只是眼看着如此惊人内幕,如果不接受的话,岂不是要辜负宸妃娘娘。

  沉吟片刻,包拯回奏道:“娘娘但请放心,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君乎?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望祈娘娘赦臣冒昧之罪。”

  娘娘听了也点了点头,事急从权,二十年来的凄苦都受了,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便问道:“不知卿有何良策!”

  包拯想了想,道:“臣与娘娘权且认为母子,以免众口纷纷,不知娘娘凤意如何?”

  娘娘想也不想,道:“既如此,但凭吾儿便了。”

  包拯又往上叩头谢恩,当即领着娘娘就近寻了一家镇店,让衙差去城里雇了两个丫鬟,替娘娘置换一身衣服行李。

  娘娘换了衣服,果然仪态端庄,人中龙凤。

  众人不知端倪,知道钦差包大人半路人了个娘亲,不敢多言,丫鬟伺候娘娘歇息,悉心照料。

  包拯又休了一封书信,连夜快马回京报之夫人。

首节 上一节 43/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三千亿颗世界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