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40节

  就算12月份SLS火箭首飞,block 1版本也只能以70吨的LEO屈居第四。

  假如抛弃掉新远这个开挂玩家,航天局的长征十号就是铁打的第一。

  即使SLS有block 2改型可以达到130吨以上的运力,但长征十号如果把二级那四台YF77换装未来设想的220吨级YF90高压补燃氢氧发动机,比冲达到了443秒,那么近地轨道运力就将是150吨而不是120吨。

  无论怎么讲,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势在那里,总体载荷系数确实高,哪怕以航天局的保守总体设计,依然是除开新远后的全球第一。

  当8月1日的央视新闻在播放外庆祝节日的画面后,随后就是7个已经装船的大型集装箱,最长的五个集装箱长度达到了50米,站在船上的记者在其面前显得极小。

  在箱子的外面,除了CASA的标志,还有一个神舟飞船的简化图标以及一行蓝色小字:华国载人航天。

  记者用骄傲的语气宣布:

  “曙光计划第一阶段的目标火箭,由我国自主研制,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20吨,超越上个世纪阿美登月的土星五号火箭的巨型火箭,长征十号正式从津沽火箭制造基地运出,装船准备运往琼州。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从立项到出厂仅仅用了10个月,总共有两万多人参与了这枚火箭的制造,突破了上百项关键技术。”

  说到最后,记者想到是直播,但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计划外的台词: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将预计在8月中旬首飞,而阿美用来登月的巨型火箭或将晚4个月才能进行首飞。”

  (本章完)

第217章 参议

  在电视台的摄制组画面中,长征十号的总师云洪军看上去有些干瘦,两只眼睛下方是厚厚的眼睑,无一不说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是怎样的疯狂工作。

  长征十号的基础设计用了多久?1分钟,这是佘院士回忆的时候说出的时间。

  过去几十年悬而未决,不断争论的问题,最后只用了1分钟就确定了基础构型。

  曙光计划通过的时候,长征十号团队就火速组建,立即展开具体设计,并且从长五的团队里拉来了七八个人,套用长五的设计经验,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了长征十号的整体设计工作。

  然后得到具体尺寸的津沽火箭制造基地就开始生产箭体,六院拼命搞YF130,同时还要改进YF77真空版,YF75D等等。

  箭体方面也是压力极大,首先5米直径箭体来制造重力3600吨的火箭就意味着一定会有强度问题,捆绑四根千吨级助推器也需要从头研制分离机构。

  这其中遇到的麻烦数不胜数,上面来的领导四次实地探访,足以表明上级的焦急态度。

  10个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航天局以自己从未想过的速度,创造出了航天史上的奇迹,用最短的时间制造了足以登月的巨型火箭。

  不管长征十号的构型潜力如何,不管为之投入的资金有多少,但都无法抹去长征十号团队的巨大贡献,他们注定成为传奇。

  长征十号的首飞云洪军全程要亲自跟随,他生怕这枚承载着登月梦想的火箭出现任何一点意外,所以干脆就跟着转运船一起前往琼州,每天都要看着7个超长集装箱才能安心。

  面对记者的采访,虽然他说的都是些固定格式的套话,却让人能够在他单薄的身影上感受到磅礴的力量。

  在这一天新闻的最后画面中,云洪军对着镜头淡然说道:

  “我代表长征十号研制团队,保证长征十号的发射能如期顺利进行,曙光计划将带着它最初的目的,将我们的航天员平安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

  从津沽到琼州海运路线很多,远望号火箭运输船将不中转一路直达,只需要短短4天时间就能到达港口,然后用不超过10天时间完成卸货、总装和检查,最早可以在8月12日发射,最晚8月15日。

  有人曾建议租安1250,两次飞行48小时内搞定,而且从降落的新远航天发射场到琼州航天发射中心也快得多,但是被以稳妥为由否决。

  不过船运的时效也不算慢了,总比几个内陆的发射场好得多,稳也确实稳。

  不像新远唯一可行的水路路线需要通过拥挤的长江航道,这一段路很麻烦而且风险不低,被迫发展空运。

  8月5日的时候,7个集装箱就被转运车运到了琼州发射场1号工位。

  这个容纳过新远一号系列、新远二号、新远二号甲、新远三号的发射工位,终于迎来了自家的火箭。

  琼州发射管理局为了庆祝这一点,特意为运送长征十号的车队办了欢迎仪式,整条转运道路披红挂彩,黄局长亲自现场一路护送。

  从长征十号抵达琼州开始,CCAV每天都要报道一次这枚巨型火箭,全国网友也在大范围内进行讨论。

  同样,在外媒那里长征十号也达到了极高的热度。

  在8月1日那天,CNN的新闻标题只有简单的一句:

  “Long March 10 will arrive at Wenchang launch site.(长征十号将抵达琼州航天发射场)”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则更直白:“CASA is about to win the race to the moon(航天局将赢得登月竞赛)”

  这鲜明代表了目前阿美对于长征十号的态度,不管NACA曾经做出过多么巨大的成就,不管阿尔忒弥斯计划集结了多国精华、总体达千亿美元的资金,都在事实上落后了。

  SLS火箭尚未装配完成,在这之后还要进行箭体测试、发射台改造等等,肯尼迪航天中心光是为了改造发射台就花了16亿美元。

  当长征十号出现的那一刻,NACA和国会都直接炸开了。

  一大早克莱尔就被拽到了国会,参议员开门见山:

  SLS火箭首发还要多久?

  克莱尔此时也是挠头,去年曙光计划刚刚公布,他也看到了长征十号的规划,对航天局目标今年8月发射是完全不信的。

  他并不清楚长征五号的具体进度,也就是说在NACA看来长征十号从箭体、发动机再到整体结构全都是全新研发的,就算是以最疯狂的速度也需要两年左右,最少也要一年半。

  相反SLS继承自战神系列火箭,又采用航天飞机的成熟技术,怎么也会比长征十号先飞。

  但是现在,他知道太平洋对面的同行以远超他想象的速度制造出了登月火箭,这让他极为震惊。

  面对气势汹汹的参议员,克莱尔只能先回答他的问题:

  “SLS火箭的研制出现了些许问题,但我们解决了这些麻烦,依然将如期发射。”

  参议员:“你的意思是,SLS火箭要在十!二!月!才能发射,对吗?”

  克莱尔硬着头皮说道:“是的,最早能在12月初,保证2017年前SLS火箭一定能发射。”

  参议员:“我们今年就已经给了阿尔忒弥斯计划高达600亿美元的预算,据我所知,曙光计划整体才不过80亿美元,请你告诉我们这些经费去了哪里,为什么SLS火箭比长征十号更加落后?”

  一谈到经费,克莱尔就更加头疼了,阿美现在什么情况众所周知,工人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降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需要加班,给出的平均工资是海对面的5倍以上,采购价更是如此。

  现在SLS能提前这么久首飞已经是疯狂加人加班的结果了,600亿美元已经快要花光了。

  但他决定不接招,而是尝试辩解:

  “华国航天局只能使用长征十号火箭,他们需要至少四发火箭才能载人登月,但是阿尔忒弥斯计划只会使用三发SLS火箭,即使现在延迟四个月,依然是我们更快。

  并且长征十号火箭研制和生产太过于急促,可靠性一定不高。”

  谁知参议员们听到他的话后哄堂大笑,一名参议员直接站起来大声吼道:

  “克莱尔局长,你在担任现在的职位前是完全没有了解过CASA吗?看看世界火箭发射成功率排名,伱要让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他们的失败?!

  我们应该弹劾你,换一个清醒点的人上来!”

  (本章完)

第218章 H2M客运版

  “谢廖夫?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露西亚人啊?”

  “呵呵,正宗华国人,可能是冰城那边影响比较深,取了个模棱两可的名字。”

  新远公司的重大人事变动早就引起了关注,航天局最先发现,一个毕业一年的大学生竟然一步登天成为了第一副总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8月7号坚定号第二次载人发射时,大佬在琼州抓住了林炬,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谢廖夫早就有人查过,确实是正统华国人,还是上一辈从南方迁过去的,在校学习的时候成绩只能说不错,然后因为家庭变故消沉去穷游世界了。

  这样一个怎么看都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居然被发了新远公司的offer,然后还直登高位,没有受到排挤?

  最后一点是五院在B级基地合作造实验舱的专家说的,基地里的员工对二号boss年轻又缺资历没有任何意见,还是该干嘛干嘛,几个高管不仅没有意见,甚至有人说他们看起来很尊重谢廖夫?

  林炬对此却并没有解释太多,反正谢廖夫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世清白,什么问题都没有。

  “我们公司内部是全看能力的,谢廖夫的能力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至于直接当副总裁,其实我们新远内部和一般公司不一样,第一副总裁偏向技术岗更多一些。”

  这番云里雾里的解释让大佬点头的同时又发觉似乎什么都没说,但也不好问,反正那是新远自己的事。

  他主要是来看长征十号的,林炬是来监督坚定号发射任务,正好碰上了而已。

  这一次坚定号做得满满当当,新远自家的航天员胡冬担任指令长,搭配两名充当副手的新人,剩下7名乘客4个是商业航天的老外,3个是去年抽中了太空票的幸运车主。

  目前新远以及东方国际陆续接受的太空旅游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人,又刚好第一批游客结束了训练,之后每一个月都会有至少一次飞行任务,迎来超高频载人发射时期。

  为此坚定号也将密集发射,同时陆陆续续将自家的航天员和工程师送上太空。

  而且预计在明年左右,新远还会将已经与新远签订就业合同的在校生送入太空,不断充实自己的太空队伍。

  到时候坚定号都不够用了,可能会造一架H2M的近地轨道旅游版,机舱完全是客机布局,左右各4个座位,一共24排,可以乘坐192名乘客。

  H2M的单次整备成本在1.4亿元左右,因为无需更换隔热瓦,所以相比于H1其实成本都大幅度下降了,发射航天飞机的新远二号甲火箭因为不需要二级火箭,成本也不算太高,组合体每次发射完的燃料消耗和整备大概需要5.2亿元。

  192个座位,意味着单个座位的成本只有270万元。

  如果把H2M的客运版造价定在35亿,平均100次发射,每次的这就费用就是3500万,那么单座成本就是290万元左右。

  假如完全对外商用,每张票价收费500万元,差不多9次飞行收回制造成本,之后每次飞行净赚4亿左右,飞到100次寿命就能赚回来400亿元。

  算上中间每15次飞行要彻底大修检查一次,假设每年飞15次,中间大部分再掺杂自己送人上去,基本上是小赚。

  但H2M客运版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大批量将人送上太空,一次就送近200人上太空。

  而且H2M因为特别重,新远二号甲的推重比也不高,理论上身体健康一点就能上去,不需要额外培训,跟做客机相比也差不多,就是返回时的速度有点高而已。

  这是真正的太空旅游时代,只要不出意外,那么H2M客运版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将无与伦比,成批地让人员往返太空。

  就是风险有那么亿点点大,那可是近200条人命,还是坐航天飞机,恐怕想要批准载人飞行不太容易。

首节 上一节 140/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