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 第3648节
他也问出许多人的心声,崔戢刃、王玄道他们都露出困惑之色。
李世民说要利用科举将天下有才之人,尽入瓮中,这样那些有才之人,就不会造反,这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明君也有一些张口就来的坏毛病,你养得起这天下有才之士吗?
他们又不是生产粮食,但是他们吃的又是粮食,十羊九牧一定导致破产,都不用去怀疑,这都不是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的问题,而是你薅完羊毛,也满足不了,那么下一步当然就是吃羊肉了。
但如果不用科举,朝廷如何延续下去?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韩艺道:“各位都是读书人,不知各位认为书呆子一词,是褒义,还是贬义。”
“当然是贬义。”
李弘下意识道,但是说完之后,他又忐忑的看了眼李治。
李治微笑的点点头,给予鼓励,这学生当然有发言的资格。
“太子说得不错。”
韩艺道:“想要科举及第,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读书,故此导致出了许多的书呆子,唯一会干的事就是读书,这种人是百无一用的。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那就算不当官,他也不会饿死的,因为他聪明,那么在其他方面同样也能够取得成功,好比说郑侍郎,他满腹经纶,但是他却在商界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跟他从小读书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治道:“要说做买卖,你更成功啊。”
韩艺立刻道:“臣没有读过什么书,要是做买卖还不成功,那臣凭什么站在这里,不过陛下说得是,臣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真正的天才,就算不通过科举,他也有办法入仕为官的。”
众人听得纷纷鄙视韩艺,但是也没有人反驳的,人家做买卖做到穿紫袍,反驳他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李治翻着白眼道:“你想说什么直说就是,不要在这里拐弯抹角。”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微臣的建议就是将科举视作试金石,能够科举及第之人,肯定是天资聪颖,饱学之士,但是也不一定说要马上召入朝中来,可以让他们先去民间历练一下,你是行商也好,做郎中也好,都可以的,并且朝廷可以颁发一纸文书给他们,作为一个荣誉的象征,也作为一个人才标志,等到朝廷需要人的时候,再从这些人中挑选人才入仕。而他们在这期间的作为,也将纳入朝廷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这更加能够看出一个人品行、道德,以及真正能力。如果一个连自己养不活的人,我不相信他就能够告诉百姓如何养活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其次,进士在民间历练,他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百姓的需求,清晰的知道国家面临什么困难和矛盾,当他入仕之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在朝中纸上谈兵,浪费朝廷的钱粮。
最后,还能满足其他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人才能够促使行业进步,才能够令国家全面发展,如果人才都集中在朝廷,其它地方都缺乏人才,此乃一种畸形发展,将造成各方面都失衡,这对于朝廷也不是有利的。雨多成洪,雨少成旱,就是这么个道理,天意是不可违的,但是人之事,是可以变通的。”
李治、李弘、李绩三人皆是稍稍点头。
狄仁杰突然道:“可是造成冗官之事,并非全是科举之过,士族子弟以荫封制度入仕,可要胜于科举,而且能够科举及第的至少是有真才实学,而士族中有许多无才无德之人只是凭借祖荫入仕,要说不公,这一点更加不公,不知尚书令又是如何看的?”
科举是有利于庶族的,而士庶之争,还没有彻底解决,狄仁杰这些庶族出身的官员,听到韩艺将所有责任都推倒科举上面,心里当然不爽。
不等韩艺开口,那崔戢刃冷冷一笑,傲然道:“我们清河崔氏数百年来,人才辈出,岂是你一言可以否定的,我崔戢刃就不稀罕这荫封制度。”
李治瞧了眼崔戢刃,暗道,这家伙真是一点没有变,就你崔氏最厉害。
但是崔戢刃确实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他是童年及第,这么年轻,就已经当了十多年的进士,排也应该排到他了。
卢师卦道:“我倒是认为狄少卿言之有理,卢某虽然出身范阳卢氏,但是对此也感到非常不满。我们家族也非人人都是依靠荫封入仕,我们中许多人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但是却要背负祖荫这个负担,我一直都认为给后代留荫,那就是留祸,故此,我认为应该废除荫封制度,朝廷一视同仁。”
“不可,不可。”
一个老者隐蔽的瞪了卢师卦一眼,又道:“荫封乃是对于功臣的奖赏,若是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功臣们和士林的不满。”
此人姓崔,名叫崔言,出身于博陵崔氏,乃是弘文馆大学士。
王玄道道:“其实不管是功臣之后,还是士族子弟都已经享尽了荣华富贵,比一般百姓要好太多了,反倒是长久下去,会令士族子弟沉迷于享乐,从而导致士族沉沦。这些年来许多士族的沉沦,都与荫封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士族世世代代都有人为国家做出贡献,扬名天下,士族自然也会屹立不倒,反之,就是有荫封制度,士族迟早也会沉沦。”
崔言勃然大怒,你们几个小辈也敢老夫叫板,这礼法何在,但是在太极殿,他也不敢放肆,当即哼道:“你们若非出身名门望族,又岂会坐在这里。”
卢师卦争锋相对道:“晚辈之所以坐在这里,与家族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无家族培养,晚辈根本不可能坐在这里,这晚辈不敢否认,但是敢问崔伯父,晚辈如今坐在这里的职责是什么?”
崔言哆嗦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他争得是什么,是维护的士族的权益,但是他能说让卢师卦坐在这里就是为了维护士族的权益吗?
更为关键的是,崔戢刃、卢师卦他们本就是跟他一样,都是出身于世上超一流的士族,跟他们争都不知如何开口。
狄仁杰他们都懵了,怎么士族自己内部就吵起来了。
李治听着也有趣,这跟以前是大不一样,韩艺当然算是庶族出身,其实连庶族都算不上,但是他却要改制科举,等于是削减庶族的权益,卢师卦他们乃是士族出身,却要削减士族权益,情况真的有一些乱。
可见他们都是在想着国家,而非自身权益。
李治对于这个班底,感到非常满意,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但是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叹了口气,道:“科举若要改制,将会寒尽天下士子之心,若废除荫封制度,又会寒尽功臣之心,朕不能这么做啊!”
韩艺惊喜道:“原来陛下你还藏着钱啊,那真是太好了。”
李治愣了下,勃然大怒道:“你胡说什么,朕的内府都搬空了,你难道还不清楚么?”
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现在谁谈钱都伤感情,因为大家都没钱呀。
韩艺道:“真是巧了,国库也都搬空了,不但搬空了,还负债累累,不知臣该从哪里找钱来去发给臣的嫡长子?”
尚书令之后,开玩笑,那必须现在当官啊!
李治一脸尴尬的看着韩艺。
李世民说要利用科举将天下有才之人,尽入瓮中,这样那些有才之人,就不会造反,这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明君也有一些张口就来的坏毛病,你养得起这天下有才之士吗?
他们又不是生产粮食,但是他们吃的又是粮食,十羊九牧一定导致破产,都不用去怀疑,这都不是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的问题,而是你薅完羊毛,也满足不了,那么下一步当然就是吃羊肉了。
但如果不用科举,朝廷如何延续下去?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韩艺道:“各位都是读书人,不知各位认为书呆子一词,是褒义,还是贬义。”
“当然是贬义。”
李弘下意识道,但是说完之后,他又忐忑的看了眼李治。
李治微笑的点点头,给予鼓励,这学生当然有发言的资格。
“太子说得不错。”
韩艺道:“想要科举及第,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读书,故此导致出了许多的书呆子,唯一会干的事就是读书,这种人是百无一用的。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那就算不当官,他也不会饿死的,因为他聪明,那么在其他方面同样也能够取得成功,好比说郑侍郎,他满腹经纶,但是他却在商界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跟他从小读书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治道:“要说做买卖,你更成功啊。”
韩艺立刻道:“臣没有读过什么书,要是做买卖还不成功,那臣凭什么站在这里,不过陛下说得是,臣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真正的天才,就算不通过科举,他也有办法入仕为官的。”
众人听得纷纷鄙视韩艺,但是也没有人反驳的,人家做买卖做到穿紫袍,反驳他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李治翻着白眼道:“你想说什么直说就是,不要在这里拐弯抹角。”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微臣的建议就是将科举视作试金石,能够科举及第之人,肯定是天资聪颖,饱学之士,但是也不一定说要马上召入朝中来,可以让他们先去民间历练一下,你是行商也好,做郎中也好,都可以的,并且朝廷可以颁发一纸文书给他们,作为一个荣誉的象征,也作为一个人才标志,等到朝廷需要人的时候,再从这些人中挑选人才入仕。而他们在这期间的作为,也将纳入朝廷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这更加能够看出一个人品行、道德,以及真正能力。如果一个连自己养不活的人,我不相信他就能够告诉百姓如何养活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其次,进士在民间历练,他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百姓的需求,清晰的知道国家面临什么困难和矛盾,当他入仕之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在朝中纸上谈兵,浪费朝廷的钱粮。
最后,还能满足其他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人才能够促使行业进步,才能够令国家全面发展,如果人才都集中在朝廷,其它地方都缺乏人才,此乃一种畸形发展,将造成各方面都失衡,这对于朝廷也不是有利的。雨多成洪,雨少成旱,就是这么个道理,天意是不可违的,但是人之事,是可以变通的。”
李治、李弘、李绩三人皆是稍稍点头。
狄仁杰突然道:“可是造成冗官之事,并非全是科举之过,士族子弟以荫封制度入仕,可要胜于科举,而且能够科举及第的至少是有真才实学,而士族中有许多无才无德之人只是凭借祖荫入仕,要说不公,这一点更加不公,不知尚书令又是如何看的?”
科举是有利于庶族的,而士庶之争,还没有彻底解决,狄仁杰这些庶族出身的官员,听到韩艺将所有责任都推倒科举上面,心里当然不爽。
不等韩艺开口,那崔戢刃冷冷一笑,傲然道:“我们清河崔氏数百年来,人才辈出,岂是你一言可以否定的,我崔戢刃就不稀罕这荫封制度。”
李治瞧了眼崔戢刃,暗道,这家伙真是一点没有变,就你崔氏最厉害。
但是崔戢刃确实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他是童年及第,这么年轻,就已经当了十多年的进士,排也应该排到他了。
卢师卦道:“我倒是认为狄少卿言之有理,卢某虽然出身范阳卢氏,但是对此也感到非常不满。我们家族也非人人都是依靠荫封入仕,我们中许多人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但是却要背负祖荫这个负担,我一直都认为给后代留荫,那就是留祸,故此,我认为应该废除荫封制度,朝廷一视同仁。”
“不可,不可。”
一个老者隐蔽的瞪了卢师卦一眼,又道:“荫封乃是对于功臣的奖赏,若是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功臣们和士林的不满。”
此人姓崔,名叫崔言,出身于博陵崔氏,乃是弘文馆大学士。
王玄道道:“其实不管是功臣之后,还是士族子弟都已经享尽了荣华富贵,比一般百姓要好太多了,反倒是长久下去,会令士族子弟沉迷于享乐,从而导致士族沉沦。这些年来许多士族的沉沦,都与荫封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士族世世代代都有人为国家做出贡献,扬名天下,士族自然也会屹立不倒,反之,就是有荫封制度,士族迟早也会沉沦。”
崔言勃然大怒,你们几个小辈也敢老夫叫板,这礼法何在,但是在太极殿,他也不敢放肆,当即哼道:“你们若非出身名门望族,又岂会坐在这里。”
卢师卦争锋相对道:“晚辈之所以坐在这里,与家族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无家族培养,晚辈根本不可能坐在这里,这晚辈不敢否认,但是敢问崔伯父,晚辈如今坐在这里的职责是什么?”
崔言哆嗦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他争得是什么,是维护的士族的权益,但是他能说让卢师卦坐在这里就是为了维护士族的权益吗?
更为关键的是,崔戢刃、卢师卦他们本就是跟他一样,都是出身于世上超一流的士族,跟他们争都不知如何开口。
狄仁杰他们都懵了,怎么士族自己内部就吵起来了。
李治听着也有趣,这跟以前是大不一样,韩艺当然算是庶族出身,其实连庶族都算不上,但是他却要改制科举,等于是削减庶族的权益,卢师卦他们乃是士族出身,却要削减士族权益,情况真的有一些乱。
可见他们都是在想着国家,而非自身权益。
李治对于这个班底,感到非常满意,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但是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叹了口气,道:“科举若要改制,将会寒尽天下士子之心,若废除荫封制度,又会寒尽功臣之心,朕不能这么做啊!”
韩艺惊喜道:“原来陛下你还藏着钱啊,那真是太好了。”
李治愣了下,勃然大怒道:“你胡说什么,朕的内府都搬空了,你难道还不清楚么?”
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现在谁谈钱都伤感情,因为大家都没钱呀。
韩艺道:“真是巧了,国库也都搬空了,不但搬空了,还负债累累,不知臣该从哪里找钱来去发给臣的嫡长子?”
尚书令之后,开玩笑,那必须现在当官啊!
李治一脸尴尬的看着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