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世家五百年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41节

  “臣以为陛下当亲临天牢,为周王披衣,而后致以歉意,叙以叔侄之情;再将为陛下献计之人贬出应天,这等离间天家之人,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轰!!

  李祺一言激起千层浪,朱允炆、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四人脸色齐齐大便!

  朝中群臣皆是瞠目结舌的望向李祺,他们是真的搞不懂他要做什么。

  李祺自己心中则暗笑,外人当然看不懂。

  他为自己打造的人设之中,首先他的态度必须是赞成削藩的,因为不仅朱允炆要削藩,之后朱棣也要削藩。

  其次,他是真的要救周王吗?也不是。

  他只是要在藩王以及天下人中间立个人设而已——他劝过朱允炆给诸王一个好结局的,只是朱允炆没听。

  这样他既做了建文的忠臣,又在未来的朱棣面前卖了好,简直是完美。

  那就只剩下一个问题,若是真的劝动了朱允炆,他不那么暴烈的去削藩,那之后还真不好说了。

  是以,他最后让朱允炆致歉,然后贬斥齐泰、黄子、方孝孺三人。

  在新皇登基后,最需要建立威望之时,朱允炆绝不可能听从他的意见,而建文三傻也需要在朝廷上树立权威,必然将他视为眼中钉,全盘否定他的建议,贬斥自己,以及更加严厉的处理周王!

  这样才能让天下人都看到,现在的朝廷到底是谁做主!

第47章 不足与谋

  “李祺!你有何胆,竟敢于圣尊之前,道如此狂悖之言?”

  黄子澄直指李祺,怒发冲冠,须发乱摆,大喝道:“周王残暴,圣上万尊,你岂敢让陛下与区区罪王致歉,失望天下人心,又构谗当朝重臣,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朝堂之上的一切都不出李祺所料。

  他成功的激怒了建文帝和建文三傻!

  齐泰心中亦是极怒,但三人中他是唯一稍微聪明的,历史上倘若建文帝听从他的话,朱棣可能已然死千万次了。

  此番他虽然不知道李祺为何要道出这等狂悖之言,却意识到这是将李祺赶出朝堂的绝佳机会。

  虽然李祺没什么实权,可他就像是一面旗帜,留在朝堂上就足够膈应人了。

  是以待黄子澄言罢,齐泰便接声喝道:“李祺,世道自有人心,周王残暴岂是虚言?

  陛下处置周王乃是大义灭亲之举,他被废为庶人天下必然举手称快,反而是你在这殿上挠挠而言,有中伤圣尊之意,无君无父,岂有面容视天下盛情人望?

  陛下,臣请您降旨,追究李祺罪过,他再立于庙堂之上,实在是有失于天下人心了。”

  殿中群臣无论南北,皆是长叹,周王被抓的确是大快人心,在先帝诸子中,这位周王也算得上比较拟人的一位,李祺此番为周王说话实在是不智,简直是弃大势人心于敌手。

  一众北人心中急切,陈英、解缙等人更是不解,不明白李祺怎么会牵扯进此事中。

  可是,就连齐泰都能找到的弱点,权变属性极高的李祺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他故意留下的破绽罢了。

  恐怕任谁都想不到湘王朱柏会刚烈到直接举家自焚来反抗建文帝吧,和其余诸王不同,湘王朱柏名声好、威望高,他被逼死彻底让燕王朱棣没了侥幸。

  朱允炆啊,你现在以周王残暴来废掉他,等到湘王朱柏自焚的时候,我看你还能怎么狡辩,这可是你自己送上门的声望,不能怪姑父把你当精英怪刷了。

  对黄子澄和齐泰的言论,李祺没有再回应,这落在其余人眼中就是李祺已然词穷了。

  解缙眼见不妙,便想要出列为李祺抗辩,可李祺破绽太大,即便是他也说不出什么来。

  朱允炆心中大快,一旦占据优势,他那种伪善的面目就生了出来,他又想起先帝临终时的嘱咐,犹豫了一瞬后道:“李卿毕竟是临安大长公主的驸马,是朕的姑父,就此重罚他恐怕不能让天下人心安,便禁足公主府半年,罚俸一年,以使天下臣民都知道,朕不是不能容至亲之人,实在是周王不法,有失人望,朕为天下而废其王位罢了。”

  李祺听着这番话心中只想笑,这和后来建文帝下的那条“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有什么区别,前边臣子冲锋陷阵,他在后面珍惜自己的羽毛。

  一个皇帝连这么一点小锅都不敢背,又有什么资格能够扛得起整座天下?

  对李祺而言,这场戏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幕,该给它一个完美的收尾了。

  李祺脸上显出一丝颓唐之色,他嘴唇微微颤抖,眼眶瞬间红了,带着一丝悲切缓缓道:“陛下,臣难道不知周王不法,残暴不堪吗?

  只是臣受先帝临终所托,辅佐陛下,为陛下画策。

  是以臣明知周王之所为,还是不顾惜个人的些许名声,而向陛下进言,只是为大明天下罢了。

  没想到最终却……”

  李祺再说不出话来。

  “齐泰、黄子澄!”

  李祺将视线落在二人身上,厉声道:“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谋!”

  ……

  朝堂上不欢而散,李祺被禁足公主府半年,临安公主满是担忧,欲言又止。

  “娘子有什么想要问的便说吧,你我夫妻二人扶持二十余年,又有什么不能讲的。”

  “本想问夫君为何要在朝堂之上说那些放纵之言,却又想到夫君有天纵之才,行事自有章法,没什么可问的。”

  公主又道:“只是可惜这般一来,穆儿的科举之道,怕是要蹉跎一些年了。

  本想让他于天下之间一鸣惊人,如今看来,时势不再他这里。”

  作为一个母亲,临安公主最先想到的还是她最宠爱的儿子。

  纵然李显穆有才,可想要让一个人落榜是非常简单的,甚至用“年岁尚小,还需磨砺,以免生出骄纵之心”就可以打落一个人,得罪了皇帝和江南文人,未来已经可以看到了。

  李祺自然知道此事,建文元年的应天府乡试和建文二年的会试,李显穆肯定是不能再参加了,但问题不大,推迟三年参加永乐年间的科举更好。

  想必朱棣很愿意在自己手下出现一位少年英才,以佐证新朝气象。

  十二岁的举人、十三岁的进士,依旧是天之骄子,况且李氏家族还要传承数百年,李显穆也不好把记录刷的太高,让后辈子孙连超越的心气都没有。

  万一以后李氏出现更天才的后代呢?

  “母亲勿忧。”

  李显穆自屋外笑盈盈走进,他年岁尚小,却已然明了世事,如同成人了。

  “自古大丈夫哪有不经历磨砺而能够成就的,父亲曾在家族跌落最谷底之时,尚且能够逆势而上,有如今名满天下之盛,儿子最不缺的便是时间,纵然不能一鸣惊人,也定然叫天下知世间有我,父亲有后!”

  李显穆此番话说的豪气纵横,这便是心中有底而万邪不能侵入。

  “娘子勿忧,为夫百般谋划皆是为家族与穆儿。”

  李祺让李显穆坐下,“我不会用穆儿的前途作为赌注,他一定会展翅翱翔于九天之上,踏着我的臂膀,直登青云。

  我不曾见过的风景,穆儿会替我去见;我没能做成的事,穆儿会替我去做。”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深远。

  但父母的期盼,有时候也是一种压力。

  但李显穆乃是圣人的性格,是以,他只有无穷奋发向上的动力。

  公主府的侍女上前布菜,三人谁也不曾再提起朝中之事,至于禁足、罚俸,不过了了而已。

  不值一提!

第48章 元宵之夜

  周王自然没有逃脱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的下场,听到此事后,李祺还挺高兴,人不经历挫折不成器,倘若真因为他让周王这狗东西免了流放这茬罪,不仅以前造的孽偿还不了,以后大明还少一个好医生。

  李祺被禁足半年,在这期间没有皇帝的允许,外人是不能探望的,是以李祺便居在府中,不问世事。

  当日朝堂之中的争论自然盛传于京中,初期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不少学子认为虽然周王罪有应得,可李祺之言不无道理,乃是谋国之言。

  只是如今李祺被禁足,这些为他发声的学子自然落不了好,以“谤言”的罪名被处置,京中反对的声音顿时一空。

  周王被废为庶人的消息传到诸藩王之处,自然引起诸王惊慌,但反响还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周王地处中原,而且平日里确实多有不法之事,直到此时,诸王大多还是不相信朱允炆会把诸王全部废掉。

  因为自古以来只有秦朝才不用宗室!

  可建文帝削藩的脚步没有停下,顺利削掉了实力强大且地处中原的周王,给了朱允炆极大的信心,他削周王的一大目的便是削弱燕王的臂膀,自然开始着手对付燕王朱棣。

  ……

  话说当初朱高炽得到了李祺的提醒后,带着两个弟弟一路狂奔猛逃回燕藩。

  燕王朱棣和燕王妃徐妙云见三个儿子如此狼狈的回来,顿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可是应天发生什么大事,使我儿如此狼狈?”

  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两个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朱高炽示意进入父母进入内室密谈,而后将他进入京中后发生的事情都汇报了一遍,最后忧声道:“姑父虽然不曾直言,但却暗示的明显,定然是朝廷要削藩了,而且就是针对我们燕藩,而且结果可能很差,父王要早做准备。”

  朱棣和徐妙云瞬间脸色便变得煞白。

  若说朱棣对皇位没有心思,那简直是胡扯,但他是极聪明的人,从来都没想过造反。

  因为根本不可能打的过朝廷!

  在朱棣看来,除非所有藩王同时起兵,否则以区区燕藩之地,朝廷有十种方法平定叛乱。

  做准备?

  能做什么准备?

  朱棣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装疯卖傻,看看能不能躲过去,另外他也想看看建文帝到底要怎么削藩。

  没等多长时间,周王被抓往京城,废为庶人、流放云南之事就传到了北平,周王是他最后一个同母弟,再加上李祺的提醒,他几乎瞬间就明白,朱允炆这狗东西真的要对自己下手了。

  朱棣自己想了想,直接气笑了,“宗藩之首,宗室之长,怪不得要对本王动手。”

首节 上一节 41/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兵就发媳妇?我怒娶十八房老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