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56节
太极殿。
李承乾坐在丹陛之上,看着站立殿中一身浅绯色官袍,神色恭敬,年纪在四旬左右的武元庆。
“武家是以贩运木材起家,之后广泛涉猎粮草布帛诸事。”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武元庆问道:“武卿,看你的年龄,当年太原起兵的时候,你应该记事了?”
“是的。”武元庆拱手,说道:“臣当年十三岁,只是可恨年纪尚幼年,无能参与诸事。”
李承乾轻轻点头,武家是当年太原起兵的原贵之家,武元庆也是差一点。
武元庆稍微抬头,想了想说道:“臣虽然不如先父,但家中还是有一些当年用的老人留下来的,家中商队也依旧在经营,陛下若是要用什么木材一类,臣家中还是能够提供的。”
“朕说不是这个。”李承乾摇摇头,看向武元庆说道:“这两年以来,天下大水,而陕州又因为地形偏低,每年都有大量水淹之地,这两年朝中每年都要下拨大量粮食赈济,所以朕想调卿去陕州任长史。”
“陕州长史?”武元庆惊讶的抬头,怎么让他去任陕州长史。
“怎么,卿不愿意?”李承乾神色淡漠了起来。
“臣愿意。”武元庆拱手,然后跪倒叩首道:“臣,武元庆领旨,谢陛下隆恩!”
“嗯!”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说道:“卿此番去陕州,主要是配合都水少监黄仁素,清查州境之内所有水渠,然后将水渠不足的地方,全部补足,记住,是全部。”
说到这里,李承乾的身体已经完全前倾。
武元庆面色凝重的拱手,说道:“臣领旨。”
“嗯!”李承乾笑了,点点头道:“武家和杨家是亲家,爱卿去陕州,杨家想必会倾力协助,若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爱卿和黄卿可以直接上奏于朕。”
“是!”武元庆沉沉的拱手,脑海中闪过无数疑问。
他和弘农杨氏的关系好吗?
还有,陕州刺史呢?
这里面很多事情不是应该陕州刺史去做吗?
“好了,卿去忙吧。”李承乾微微抬手。
“喏!”武元庆沉沉叩首,然后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李承乾看着武元庆的背影,眼神闪过一丝冷笑。
现在没法直接收拾你,还膈应不死你吗?
第586章 陛下需要一个大案啊
冬夜笼罩,长街清冷。
武元庆骑马在永安坊关门的一瞬间冲进坊内。
坐在马上,他稍微松了一口气,然后骑马缓缓的朝着永安坊深处的一间宅邸而去。
相里府。
武元庆翻身下来,门房见到武元庆,直接拱手:“少郎君,郎君说了,少郎君来了,请直接去书房。”
“嗯!”武元庆点点头,然后快步朝着书房而去。
四周的婢女和仆人全部停步拱手。
走到书房门前,武元庆先是敲了敲门,然后才推开了书房。
一身青色长袍的鸿胪寺少卿相里玄奖,刚刚放下手里的书本。
武元庆进入书房,然后对着相里玄奖认真拱手道:“阿舅!”
相里玄奖看了自己亲外甥一眼,抬头道:“怎样,调动办理妥当了?”
“已经妥当了,陛下圣旨下达,吏部当天就办理了手续,并且让外甥三日之后就前往陕州赴任。”武元庆走过来,敬了一杯茶给相里玄奖,然后才低声说道:“外甥有些疑惑,还请舅舅指点。”
相里玄奖喝了一口茶,然后淡淡的抬头:“你说!”
武元庆稍微松了口气,站着说道:“这一次外甥从太仆寺调任陕州长史,虽然品级升了半级,但前途立刻就开阔了起来,这是好事,但外甥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相里玄奖淡淡的看着武元庆。
武元庆勉强笑笑,然后说道:“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是婕妤宫中传信,还以为是与洛阳宫修缮有关,没想到是调任陕州。”
武元庆的爹武士彟,一开始娶的是相里玄奖的妹妹相里氏。
相里氏病故之后,才续弦娶了杨氏,这才有了武媚娘三姐妹。
后来武士彟病逝,武元庆便将杨氏礼送回了弘农,同时被送回去的,还有武媚娘三姐妹。
对于继母和三个妹妹,武元庆一开始的态度并不好。
这说实话,也不能太怪他。
毕竟相里氏病故的时候,武元庆兄弟俩已经开始记事,对于继母自然不会感觉太好。
而且杨氏大家出身,说实话,她也不是那种会讨好继子的人。
当然,武元庆完全不管三个妹妹也是他的错。
不过说起来,也不是完全不管,当年杨氏要回弘农,武元庆也是想了很久才同意。
毕竟跟着弘农杨氏,可比跟着他们兄弟要好的多。
自然,这里面也有武元庆的私心。
……
收回回忆,武元庆看向相里玄奖,说道:“外甥和杨氏关系不好,舅舅是知道的,可现在陛下却要外甥在调往陕州的时候,多依赖弘农杨氏……舅舅,这里面的事情,陛下应该知道的,可是?”
武媚娘是弘农杨氏的外孙女,武元庆虽然名义上是武媚娘母亲的继子,但实际上双方的情分早就在当年断了。
如今之所以还维持着脸面,武元庆是因为武媚娘在宫里做婕妤,杨氏背后有弘农杨氏;而武媚娘母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除了一个在宫里的女儿以外,在宫外还有两个女儿,而这两个女儿的生活都不顺。
杨氏的年纪也不小了,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没了,自然希望武元庆能在那个时候,多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
相里玄奖和杨氏没什么关系,和武媚娘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即便是当年武媚娘以武士彟女儿的身份入宫,现在更是走了婕妤,但也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看着一脸不明白的武元庆,相里玄奖轻叹一声,说道:“你啊,有的事情,总是看的太浅。”
武元庆很快冷静给你了下来,拱手道:“请舅舅解惑?”
“首先,你要明白,你和弘农杨氏的关系并不好。”相里玄奖看了武元庆一眼,低声说道:“甚至如果不是你身上有爵位,有官职,你早就被弘农杨氏给弄死了,你们的关系很差,这一点,你要明白。”
武元庆一愣,随即不得不点头。
当年的事情,他做的的确不地道。
自家人关起门来能够说的过去,但是到了外面,他做的是很不合适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再看局势。”相里玄奖冷笑一声,说道:“这一次陛下东巡洛阳,察查地方是小事,真正出事的,有两件,一件是卢文操案,一件是李弘泰案。”
“这两件案子有关?”武元庆一时间十分惊讶。
“长安这边,恐怕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李弘泰案上吧。”相里玄奖神色严肃起来。
“毕竟赵国公被举告谋反,虽然陛下当场杖杀了那人,但实际上赵国公还是在得到消息之后,就立刻赶到了函谷关去见陛下。”武元庆点点头,长孙无忌被举告谋反,如果真的成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若是我告诉你,是因为卢文操被查了,然后才有李弘泰举告赵国公谋反的事情,你怎么想?”相里玄奖一句话,武元庆听的懵了。
他很快反应了过来:“舅舅是说,有人在报复?”
“嗯!”相里玄奖面色凝重的点头,说道:“卢文操背后有人,或者说,即便是卢文操已经被推出斩首,但依旧有人害怕陛下顺着那条线查下去,所以,他们就派了个死士,去举告赵国公谋反。”
“什么人,范阳卢氏吗,不对啊,这不符合范阳卢氏的风格啊?”
“不是范阳卢氏。”相里玄奖摇摇头,说道:“但你的调动,让我大体猜到了是谁。”
“啊!”武元庆瞬间就明白了过来,极尽的压低声音道:“是弘农杨氏?”
“应该是他们。”相里玄奖点点头,沉吟着说道:“朝中有无数大事,陛下回到长安之后,刚刚休息了几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武婕妤将你叫进宫,尤其是让武婕妤亲自叫你进宫就更有意思了,而且还是调你去陕州。”
相里玄奖看向武元庆,说道:“陛下是要报复啊!”
“可是杨氏,他们为什么?”武元庆一脸不解。
“谁知道。”相里玄奖摇摇头,说道:“世家的事情,不是我们能看明白的,但如果从这一点倒推反而能推出些东西来……你知道卢文操是房相的外甥,那你知道现在的陕州刺史是谁吗?”
“房仁裕!”武元庆刚说完,脸色就严肃了起来。
“你看!”相里玄奖一副果然如此的一笑,轻声道:“这不就关联了起来了吗,所以陛下才要报复,而你只是第一步而已,相信不久之后,陕州的官员都会有所调动,甚至最后是陕州刺史。”
武元庆面色凝重的点头。
相里玄奖看了他一眼,问道:“那么问题来了,大郎,在弘农杨氏和陛下之间,你选择谁……不,在弘农杨氏和陛下与赵国公之间,也选择谁?”
“陛下和赵国公。”武元庆瞬间就不再迟疑,皇帝本就是至尊,而长孙无忌,是天下权相啊!
“是啊,那是赵国公啊,跟着先帝一起走到今天的国舅,所以说弘农杨氏的麻烦大了。”摇摇头,相里玄奖收拾情绪,看向武元庆道:“大郎,洛阳的事情,陛下不过是为了朝局稳定,才暂时忍了下来,尤其马上就要东征高句丽,所以不能出乱子,但不代表陛下什么都不能做。”
“外甥明白。”武元庆认真点头。
“放手去做。”相里玄奖拍拍武元庆的肩膀,说道:“不管是你们武家,还是我们相里家,相比于弘农杨氏那样的大族,我们究竟是寒门,所以,我们只能站在陛下这一面,替陛下看住弘农杨氏,一点点的收拾他们。”
“是!”武元庆咬牙点头,他本身就和弘农杨氏不对付,该怎么做,不用犹豫。
“而且,眼下这件事,阿舅是因为你的调动,才能这么快看透,但时间一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聪明人看透……这种事,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做,到时候,他们这些人一样会跟着对付杨氏。”相里玄奖看向武元庆,道:“大郎,你能想象那种场面吗?”
武元庆认真点头,弘农杨氏虽然是天下大族,但他同时得罪皇帝和长孙无忌,就等于和整个元勋集团开战。
“陛下需要一个大案啊!”相里玄奖深深的看了武元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