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46节
如今,吐谷浑和党项都在大唐的手里,但松赞真要恼火,整备起六七万精锐骑兵也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禄东赞的依仗。
“松赞不会想大战的。”李承乾微微摇头,眼神清明的说道:“松赞死了独子,只剩下一个一岁的独孙,他若是提兵下高原,逻些就会被人所趁,而且就算是下了高原,没有禄东赞父子,松赞的胜算实际上也不高。”
“你呢?”李世民继续追问。
“松州兵曹参军王方翼,在战略上还是有几分相当的。”李承乾笑笑,说道:“加上裴行方和柳范在成都,真要有战,支撑到大军来援,不成问题。”
“王方翼。”李世民缓缓点头,有些惊叹的看着李承乾:“你的识人之能,比朕强。”
“儿臣不敢。”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在兰州方面,席君买和薛万备也是能够支撑一阵的,加上沙州的李袭誉,安西的郭孝恪,和郑仁泰,一时守住问题不大,之后,大不了儿臣让卫国公再度出山。”
李靖,李靖。
李承乾手上最大的王牌是李靖。
李治掌控不了李靖,但是李承乾可以。
李靖的长子李德謇是李承乾的东宫亲信,绝对的那种。
“卫国公,曾经率军破灭吐谷浑,高原上的那点问题,他知道的太清楚了,松赞要是真的敢动兵……”李世民摇摇头,心中为松赞干布一阵默哀,他的这个继承人,一旦开始算计一个人,手段就会源源不绝。
更别说从贞观十四年开始,他就已经盯着吐蕃在布局了。
东宫在西北有着太多的人手。
很多甚至都是李世民故意放过去的。
一旦开战,没有准备,只有一腔怒火的松赞干布率兵杀下高原,结果只有一个。
他会输的很难看。
然后便是李承乾曾经说过的,对吐蕃的一步步动手肢解,彻底灭了这个国家。
“松赞没有准备。”李世民突然抬头,看着李承乾说道:“松赞现在的目光都放在了天竺,他突然转身向大唐,很多事情都会准备不足,尤其他是下高原主动作战,你以逸待劳,松赞会倒大霉的……不,一开始对禄东赞下手,你便已经算定了这一切。”
当李承乾开始对禄东赞下毒的时候,他已经算计到了这一切的最终后果。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若不是他们妄行不端,激怒了儿臣,儿臣也不会如此。”
李世民沉默了了下来,他出事情,虽然有些巧合,但根本上还是禄东赞的算计,李承乾的报复合情合理。
尤其是当他将所有一切都算清楚的时候。
“如果是大唐主动动兵吐蕃,那么儿臣自然需要多几年准备。”李承乾平静的摇头,说道:“但现在既然松赞没有准备,反而是儿臣有了准备,半年的时间,足够儿臣在益州和兰州后方,部署足够的兵力,然后一战彻底击败吐蕃。”
“松赞是聪明人,不会那么容易入伏的。”李世民稍微抬头,说道:“战场凶险,战局千变万化,他应该有机会的,但如果对面是李靖,他就没有一点机会,他会退的。”
“但是松赞的身体不是很好。”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只要儿臣将禄东赞和噶尔·钦陵,拖死在长安,那么松赞在逻些就会更加的劳累,越是劳累,他的身体就越差,以致于……”
“死!”李世民轻轻点头,说道:“松赞一死,吐蕃就会混乱,而他最后能用来镇压吐蕃的关键是禄东赞,若是他一发狠,真的动用大兵来逼你放人……但是,承乾,你真的做好开战的准备了吗?”
李世民能够看的出来,李承乾虽然已经算计布局,但是心中还是留了几分侥幸。
这样会出事的。
“儿臣明日,立刻就命卫国公为西北道巡查使,前往西北。”李承乾神色凛然,同时说道:“同时命益州都督府筹备兵员军粮和军械,随时支援,最后是长安,让户部尚书阎立德,开始往兰州调运粮草,同时听命卫国公。”
阎立德也是一员战将,他在李靖麾下,也是一方良将。
“大唐彻底做好了开战的准备。”李世民神色平静下来,然后说道:“松赞也会来派兵试探的,做好打一战的准备,吐谷浑和党项得提前控制。”
“已经控制了。”李承乾点头,他的第一目的还是吐谷浑。
“还是小心一点。”李世民轻轻闭上眼睛,说道:“老病的猛虎,最后时刻,也是能咬死人的。”
“是!”李承乾神色肃穆起来,心底最后一丝侥幸,彻底掐灭。
武媚娘跪在李世民身后,全程旁观这一切。
她亲眼看着李承乾的气势一点点的从飞扬得意,转为沉冷肃杀。
就在这个时候,李承乾突然抬头,有些冰冷的目光落在武媚娘身上。
她整个人顿时忍不住一个寒颤。
第413章 杀人,一定要用合法的手段去杀
终南深幽,山风清凉。
翠微宫中,李承乾亲手服侍李世民喝药。
李世民微微抬手,李承乾这才停了下来。
“禄东赞那边要是看穿了你的套路,他什么都不做,就等着明年封禅之后,跟着文成一起返回吐蕃,你怎么办?”李世民认真的看向李承乾。
“那就看安俨那边案子会查的怎样了。”李承乾放下药碗,然后轻声说道:“只要安俨那边能够切实抓住噶尔·钦陵和逆贼勾连,意图不轨的铁证,那么儿臣就能以此杀了他,然后永生囚禁禄东赞。”
“禄东赞是个人才,噶尔·钦陵也不弱。”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该当如此。”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松赞的确是人杰,但他的年纪大了。
两千里从逻些杀出来,和大唐拼杀一战,还不一定能够获胜,付出的代价会很惨烈,但就怕他会孤注一掷,不顾一切的来个狠的。”
如果松赞干布真的打着和大唐两败俱伤,来为吐蕃争取时间的想法,那对李承乾是最不利的。
“他虽然只有三十岁,但他的身体已经垮了,他的心垮了,而且独子死了,独孙才一岁,患得患失太多。”李世民摇摇头,说道:“所以他最多是虚张声势,调兵袭扰边境,能逼的你放人自然最好,若是不能战场上胜两局便是,而且……”
“怎样,父皇?”李承乾下意识的问道。
“禄东赞虽然是英才,但是,他在松赞的麾下,就真的那么无可替代吗?”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你我父子自然能够看出他的出色之处,但在如今这个时候,松赞将他遣来长安,虽有搅乱大唐的想法,但后果,他也不是没有想过……”
“父皇的意思是说,禄东赞不在逻些,但是此刻,在逻些,也已经有人接替了他的位置,做他原本在做的事情。”李承乾有些明白了过来。
李世民缓缓的闭上眼睛,说道:“记住,要杀人,一定要用合法的手段去杀。
如果他们私自逃离,死了自然不关你的事情,但如果他们留在长安城,杀人,就一定要用最能让人心敬服的方式来杀。”
“是!”李承乾认真的点头,这便是杀人诛心的手法了。
李承乾坐在地上,轻轻抬头。
大唐和吐蕃,一个皇权更迭,一个后继不稳。
李承乾最一开始的算计,的确带有一些侥幸,他虽然在松州和兰州布置了一些军力,但吓唬人可以,松赞如果孤注一掷杀下来,他还真的有可能翻车。
但是他的这点侥幸,被他的父皇彻底掐灭,而就在两个时辰之前,任命李靖为西北道巡查使的圣旨已经发了下去。
李靖一动,就相当于三万精锐骑兵抵达兰州。
之后的粮草转运,说明大唐已经开始做好作战的准备。
从现在开始到年底,还有半年的时间,李承乾有足够的时间,在西北和西南彻底的准备好开战。
既然他已经准备好开战了,那么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就会被彻底的捂死。
这种情况,松赞还会发兵吗?
会,他的父皇的判断是会,但大唐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松赞干布反而可能会谨慎起来。
如果在之后的试探中,大唐如果能够干净利索的获胜,那么后缩的,反而会是松赞干布。
也就是说,李承乾布置的只要足够严密,那么松赞干布很可能就会放弃禄东赞和噶尔·钦陵。
……
李承乾稍微呼出一口长气。
松赞的确知道禄东赞的能力,但现在的禄东赞和日后的禄东赞也不一样。
日后的禄东赞,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芒松芒赞坐稳王位,同时下高原侵略吐谷浑,拿下吐谷浑最后东侵兰州鄯州。
之后便是论钦陵的时代了,大非川一战就是论钦陵的高光时刻。
然而,现在的禄东赞和论钦陵就真的不可替代吗?
李承乾摇摇头。
据他所知,吐蕃国内,实际上是几大贵族共同辅佐松赞执政的局面。
禄东赞和论钦陵所在的噶尔家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很强的家族,他们更多是松赞扶植起来,用来平衡的棋子。
因为他们不够强,所以他们才会在松赞死后,被他安排来扶持芒松芒赞。
也就是说,只要手段巧妙,借助战争来削弱一部分人的力量,那么松赞干布就能够重新布置吐蕃国内的平衡,甚至重新选定新的大相。
无非就是没那么得心应手罢了。
所以,年底这一战,不,明年这一战,必打。
甚至他将是李承乾用来在西北诸夷中,彻底立威的一战。
看透了松赞的底牌,李承乾这一战获胜的机会很大。
但同样的,战场凶险,他必须小心。
松赞一旦动兵,那么必然是抱着胜战的目的来的。
一旦李承乾这边露出破绽,那么立刻就会给松赞机会。
是时候将一些底牌拿出来了。
轻微的鼾声在耳边响起,李承乾侧身,就看到已经服过药的太上皇,已经睡了过去。
他稍微放轻了呼吸,对着太上皇轻轻拱手,然后这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