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37节

  李靖躺在床上,有些埋怨的说道:“今日大朝,也不用人来叫二郎吧。”

  李靖的次子李德奖刚刚调回朝中任右骁卫郎将。

  “好了,你就不要说什么了!”卫国公夫人张出尘有些埋怨的睁开了眼睛,然后说道:“长安城中,谁知道有什么事情!”

  “阿耶,阿耶!”李德奖的声音突兀的在门外响起,同时高声道:“陛下有旨意,宣阿耶上朝。”

  李靖愣了,和夫人张出尘相互对视一眼,神色凝重下来。

  片刻之后,李靖已经站在院中,接完圣旨,听儿子夫人李德奖说完了所有事情。

  “你说太子每日都将所有的奏本全部都处理完,当日便发回到三省六部?”李靖的脸色微微一变。

  “是啊,怎么了?”李德奖看着李靖,说道:“朝中都在夸太子贤明。”

  “太子是贤明。”李靖苦笑着摇摇头,说道:“和陛下当年,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承天门外,李承乾看着突然出现的高士廉,萧瑀,李靖,魏征等人,满脸惊讶。

  朝中也是不明所以的窃窃私语。

  就在这个时候,张阿难突然出现在承天门外,高声道:“陛下早朝,百官觐见。”

  这下子,除了长孙无忌,所有的宰相都愣了。

  皇帝的身体不好啊,根本不能上朝啊!

  昨天还说是今日不朝,到时候一句朕躬不安,就可以将朝臣打发回去,今日怎么改注意了。

  虽然心中疑惑,但诸相还是率领百官已经进入了太极殿。

  这个时候,皇帝竟然已经坐在了御榻上,甚至看不出丝毫异样。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李承乾还有群臣全部跪倒。

  “平身吧。”李世民微微抬头,然后看着群臣直接说道:“诸卿,朕准备退位为太上皇,以太子登基称帝。”

祝大家新年快乐

  旦者。

  岁之首也。

  日初光也。

  新年岁首,神光降临。

  日月光华,海明天作。

  祝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宏图大展,事业蓬勃,家室和谐,家人安康。

  愿所有的朋友,开年有福,开年有财。

  星光灿烂,万事如意。

第406章 三辞三让,儿臣痛苦万分

  太极殿中,站在丹陛上的李承乾愣了。

  皇帝要退位。

  退位,做太上皇。

  不至于吧。

  他虽然做了一些手脚,但也还不至于到让皇帝被逼得退位的程度啊!

  起码还得等上一阵……

  “陛下!”房玄龄第一个忍不住的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如今身体虽有微恙,但也不至于到退位的地步,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褚遂良,马周,李勣,于志宁,唐俭,阎立德,刘德威等等,几乎所有的朝臣全部都跪了下来。

  只有两个人还站着。

  李承乾。

  长孙无忌。

  李承乾回过神,然后走下丹陛,走到大殿中央,面色严肃的叩首道:“父皇,儿臣年幼,对天下朝政不熟,四野诸夷野心重重,时刻威胁大唐,儿臣威望不足,远不到压服诸藩之刻,还有天下刺史……”

  “好了。”皇帝笑着摇头,说道:“朕的身体如何,你是清楚的,这三年来,多数时候,朕都是在养病,是你在处理天下朝政。

  朕亲眼看着你一步步处政成熟的,便是有些瑕疵,也有诸卿辅佐。

  便是最后,真的天下不安,朕再从深宫出来,整顿天下野心人。”

  皇帝最后一句话说的杀气腾腾。

  群臣顿时心里一紧。

  “父皇!”李承乾微微有些颤抖,满眼哀求的看着皇帝。

  李世民轻叹一声,他能看的出,当真正的大权到了头顶的时候,李承乾眼里不是贪婪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畏惧。

  因为他知道天下有多重。

  重如泰山。

  但,为君者,要有泰山压顶,而等力抗天下的力量;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气。

  “天下之重,朕比你更清楚。”皇帝抬起头,看向殿外的,叹声说道:“但朕老了,虽然也有些勋功经验,但思绪难免迟钝,这于天下不利,故而朕决定效仿高祖皇帝,在年迈苍老之际,主动退位,以保自身,以保天下,以保万年。”

  高祖皇帝。

  听到皇帝提起高祖皇帝,群臣不由得眼神有些闪烁,眼神疑惑。

  高祖皇帝是主动退位的吗?

  不是啊。

  当年玄武门一场血腥之后,隐太子和齐王李元吉俱死,皇帝掌控了天下,这才逼高祖皇帝不得不退位,怎么现在到了皇帝嘴里,成了高祖皇帝主动退位的了。

  不少人心神疑惑,不少人也明白了过来。

  皇帝这是借着这个机会,为当年的那件事情坐下定论,高祖皇帝退位让贤,他也学高祖皇帝退位让贤,这就是成了一桩美名。

  三代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美名。

  李承乾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皇帝的确有退位的想法,但是真正坚定他的,还是名声的事情。

  玄武门的事情,一直是悬在皇帝心头的一块大石,若是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将玄武门的事情彻底的遮盖过去,对皇帝来讲,好处是最大的。

  甚至彻底的掩盖住当年玄武门的真相。

  然后告诉后人,他的继位是最合乎正统的。

  李承乾眼神一亮,随即他沉沉叩首道:“父皇贤明之盛,三代以来,无人可比,儿臣也愿在将来,追随父皇,在年岁苍老之前提前退位。

  但父皇,如今这天下,实在太艰难了,儿臣恳请父皇再坚持几年。”

  朝中群臣多数多智之人,李承乾这句话一出,实际上便是他已经接受了皇帝退位之后登基的想法,但是朝廷的规矩,三辞三让的传统还是要守的。

  而且,他也给出了让皇帝异常满意的答卷。

  将来效仿皇帝和高祖皇帝一样,提早退位。

  如果祖孙三代,全部都提前退位,将权力交给更加年富力强的新一辈。

  那么即便是后世不能再效仿,天下人,无数后人,都会为大唐这祖孙三代赞叹。

  如果后世都能够继承这一传统,那么大唐的江山之稳,将会是任何一个王朝都难以比拟的。

  ……

  李承乾叩首在地,相较于继承皇位的事情,将来彻底将皇位争夺的隐患提前消灭,这才是让李承乾动心的。

  古往今来,有那么几位皇帝,世人都称,如果他们能够早死就好了。

  汉武帝如果早死十年,他晚年那些让他名声毁谤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杨广如果早死十年,在东征高句丽之前就死的话,以他在对外战争中的胜利,足够他在历史上称一声明君。

  李隆基如果早死二十年,安史之乱或许不会那么惨烈,甚至他若是早死三十年,死在开元末年,而没有天宝,他就是天生圣人,三代之内的帝王第一人,便是汉文帝也难以媲美。

  乾隆如果早死三十年,或许他的大清不会在他国入侵的时候,毫无抵抗之力,他也会和他老爹雍正一样贤明。

  当然,也可能是大清会更早些灭亡,中华就不会遭遇百年苦难。

  千古以来,唯有一个人,在上苍的垂怜下,在最恰当的时候,走了。

  便是如今坐在御榻上的他的父皇。

  李承乾微微闭眼,他刚才说的那番话,多少是有些真心的。

  人到了六十岁,精力下降,贪图享乐,尤其是皇帝。

  如此对朝政不利,对天下不利,对整个王朝都不利。

  所以及时的退位,对皇帝来讲,也是一件好事。

首节 上一节 43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