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54节

  “不,此事会成的,就算是其他人不想让他成,朕也一定会让他成的。”皇帝很坚定的摇头。

  今日李承乾说了茶叶改良很多的好处,但是有一点是李承乾没有看到的。

  那就是随着大唐的日益威服四方,会从大唐买入茶叶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大唐的茶叶会越来越不够买。

  这种情况下,要么提供更多的茶叶,要么就是提升每一片茶叶的售价。

  李承乾的炒茶,恰好完美了提供了解决方法。

  听到皇帝的解释,徐慧赞许的点头道:“太子也是陛下臣子,为陛下效力天经地义,如今有成,恰好是陛下教导有方。”

  “哈哈哈!”皇帝点点头,然后侧身看向一侧的帷帐之后,平静淡漠的说道:“去查查,太子有没有将制茶之法,私下送给诸王公贵族。”

  “喏!”帷帐之后,一条身影晃动,下一刻,又彻底安静了下来。

  徐慧一时间紧紧的咬着嘴唇,脸色都有些发白。

  ……

  东宫宜春殿,烛火已经熄灭。

  李承乾躺在床榻上,身侧是苏淑和几个儿女。

  其他的嫔妃都已经早些歇息了。

  几个孩子回到东宫之后,也都困倦的睡了。

  苏淑靠在李承乾的怀里,低声问道:“那茶叶,是阿耶从江南找的吗?”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前隋时期就有人做炒茶,不过是私人饮用,杨务廉提醒了孤一句,孤就写信让岳丈帮忙去找……不过此事孤已经告诉岳丈,要保密,其人其法都不得声张,先让宫中推行开再说。”

  苏淑仰起头,看着李承乾问道:“殿下心里是怎么想的,仅仅是为了朝中带来赋税吗?”

  李承乾笑笑,然后摇头道:“不是,孤只是找点事情让父皇去操心罢了,免得父皇又在朝中玩什么权力制衡的把戏。”

  李承乾心中是有算计,但是眼下来讲,在一切利益没有展开之前,先让皇帝得益再说。

  “殿下就不怕陛下将弘文馆《考工志》的那些人调走吗?”苏淑很随意的问道:“殿下每年都能拿出一些东西来让陛下刮目相看,陛下早晚会对弘文馆《考工志》那边的人手动心的。”

  《考工志》,从贞观十五年到现在,几乎和《括地志》同时开始,但是《括地志》都已经编写完很多年了,甚至就是苏勖都成了李承乾的岳丈,但是《考工志》还没有编写完成。

  “随便吧。”李承乾轻轻的抱住苏淑,说道:“《考工志》真正有用的人是孤,其他人随便父皇抽调。”

  黑暗中,李承乾的眼神明亮的惊人。

  那里,就是他为自己设置的一条警戒线。

  皇帝抽人他不在意,但是皇帝一旦要《考工志》强行编完,李承乾就要小心了。

  自然,皇帝轻易是不会这样的,李承乾担心的武媚娘会在皇帝耳边说些什么。

  徐慧,今夜第一次出现在两仪殿的徐慧。

  李承乾心中一阵叹息,当武媚娘和李治开始有所联系的时候,徐慧这个现在靠的皇帝很近的人,很快就被皇帝踢开。

  徐慧对皇帝的作用,李承乾看的很清楚,不过就是一个保守秘密的敷药人而已。

  她如果不离开皇帝身边,武媚娘又怎么能够登场呢。

  苏淑不知道李承乾在想什么,看了一旁的李象和李厥兄妹几人,轻声说道:“不管其他,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就好。”

  “这个自然。”

  ……

  “……户部尚书,光禄大夫,莒国公唐俭,金器擢用,玉烛资和,更茂前功,永孚于道。

  可吏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侍中萧瑀站在太极殿,群臣左上,手持诏书,宣布诏命。

  “臣唐俭,领命。”唐俭从群臣之中走出,然后沉沉的叩拜在地:“臣谢陛下隆恩。”

  “平身吧。”皇帝坐在御榻之上,满意的看着唐俭,然后说道:“爱卿履职,当领官人之任,制朝选无逾,总括科举之事。”

  “臣领旨。”唐俭起身拱手。

  “朕如今身体不适,今年科举,太子领衔,卿当协助太子,让天下士子各有所得,各有所安。”皇帝神色温和的拱手。

  “是!”李承乾和唐俭同时拱手。

  皇帝侧身看向萧瑀,萧瑀继续宣读诏书:“……广州都督阎立德,器识高明,风规端肃。

  可户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

  阎立德立刻从群臣之中走出,然后跪拜在地:“臣阎立德,谢旨隆恩。”

  “平身吧。”皇帝平静的点头,说道:“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日后之事,爱卿多多辛劳。”

  “喏!”阎立德有些感激的拱手。

  他知道,皇帝说的是将来再征高句丽之事,到时候皇帝还有大用他的时候。

  李世民侧身看向萧瑀,萧瑀继续宣读诏书:“……大理寺卿孙伏伽,体识宏远,风规久大。

  可御史大夫,散官勋赐如故。”

  “臣领旨。”孙伏伽立刻站出叩首。

  “平身吧!”李世民看着孙伏伽,点头道:“天子纲纪,属领风宪,所以弹肃公卿,课第牧守,是为御史大夫之责,诸事就拜托于卿了。”

  “臣领命,谢陛下隆恩。”孙伏伽沉沉拱手。

  “……蒲州都督尹君,矩方规圆,直言厉行。

  可大理寺卿,散官勋赐如故。”

  “……刑部侍郎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之才,可雍州长史,散官勋赐如故!”

  原本肃然站立的李承乾猛然抬头,神色诧异的看着拱手站出的张行成。

  张行臣这几年虽然在任刑部侍郎名声不显,但他当初任殿中侍御史,给事中时,历来以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著称。

  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有一种皇帝任张行成为雍州长史,是针对他的感觉。

  因为上一任雍州长史是于志宁,雍州司马是王仁祐,那都是和李承乾关系密切的人啊!

  张行臣调任雍州长史,恐怕李承乾的长安城中的很多布局,都要调整。

第339章 李治的恐慌

  太极殿中,萧瑀站在群臣左上,拿起下一封诏书,刚要宣读,看清楚内容的他不由得微微一愣。

  但瞬间,萧瑀就反应过来,继续宣读:“……周以鲁卫之亲,夹辅王室。

  汉以间平之宠,来朝京师。

  旁稽旧章,允迪前训。

  并州牧、右金吾卫大将军晋王治,邦之伟才,周旋礼乐,佩服儒雅,爰职奉常。

  可迁荆州牧。

  诸勋封如故,钦此!”

  李治站在丹陛一阶之上,神色一顿,随即他下意识的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高座,冕旒之下看不清面目。

  李治快步朝殿中走去,目光轻轻掠过李承乾。

  李承乾微微摇头。

  李治调任荆州牧的事情,他也是刚知情。

  甚至就连朝中的宰相,不少人眼中都是诧异。

  只有长孙无忌,一脸的平静。

  皇帝将李治调往荆州的事情,只和他商量过。

  李治的心绪,这一刻也平静了下来。

  太子眼中的诧异,他也看的很清楚,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

  不过想想也知道,如果太子早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不会让他赴任荆州牧。

  天下四大都督府,并州,扬州,荆州,益州。

  李治虽然卸任了并州牧,但调任了荆州牧,可见皇帝对他还是很有感情的。

  ……

  李治站立殿中,然后跪倒在地,叩首道:“儿臣领旨,谢父皇隆恩!”

  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李治,平静的说道:“从定州回长安,一路上,朕和太子,都将地方治理的心得传授于你,如此,你到了荆州之后,须少优游,多理细务,有大事及时上奏,不可迁延。”

  “儿臣领命。”李治再度叩首。

  “朕会调许叔牙为荆州长史,到了荆州之后,辅佐你治理地方,你要好好的信重于他。”皇帝认真的叮嘱。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治再度叩首。

  “平身吧。”李世民轻轻抬手,李治这才站起,归入班列之中,低眉垂首。

  不自禁之间,李治的嘴角抿起一丝笑意。

  群臣神色平静的,但是眼角余光扫过李治的时候,心里都不由得有些疑惑。

首节 上一节 35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