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47节

  “太子仁孝。”长孙无忌感慨的拱手,然后看向后侧的黑篷马车,低声问道:“魏王到了?”

  “嗯,就在后面。”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轻叹一声。

  “那臣现在去看看魏王!”长孙无忌神色凝重的拱手。

  “嗯!”李承乾点点头。

  长孙无忌朝着后面的黑篷马车走去,同时有几名千牛卫也一起跟了过去。

  李承乾摇摇头,转身看向李治,勉强笑笑,神色温和,又感慨的说道:“稚奴,你长高了!”

  李治再度认真拱手道:“见过皇兄。”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你我兄弟,不用如此多礼,对了,父皇今日心情如何?”

  “还好!”李治说到这一点时,他自己都有些诧异,但他还是说道:“今日父皇下令,让百官前来迎接皇兄,还很高兴。”

  “这样就好。”李承乾松了口气,然后问道:“齐王如今如何了?”

  “齐王兄如今被禁在仪鸾殿。”李治摇摇头,说道:“王兄的事情,朝中几次说要议一议,但都被父皇压了下去。”

  “嗯!”李承乾点点头,李佑的事情,恐怕皇帝并不好办。

  在上一世,李佑谋反之后,被皇帝赐死,但是如今,李佑虽然谋反,但却在李泰的书房,发现了李泰和权万纪来往的信件。

  这就让这件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

  原本是李佑谋反的事情,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是被魏王逼反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佑的起兵是难以想象的混乱。

  朝廷的大军还没有抵达,他就被齐州兵曹参军给活捉了。

  要论罪的时候就麻烦了,要论李佑的罪,那么就必须要论李泰的罪。

  两个儿子谋反的事情一起被朝臣群臣拷问,李承乾自问自己是没有这个脸的,至于皇帝,他也没有这个脸。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在李佑,李承乾相继谋反,李泰又说了要杀子传弟这种鬼话之后,皇帝崩溃的要自杀的缘故。

  当然,所谓的崩溃,不过是装出来的,在群臣面前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而已。

  不然干嘛早不崩溃晚不崩溃,偏偏在群臣在的时候崩溃。

  “殿下!”长孙无忌的声音在后面响起,李承乾回身,长孙无忌拱手道:“殿下,陛下还在宫中等着,我们进宫吧。”

  “好!”李承乾转身看了李治一眼,点点头,然后翻身上马,率先冲着定鼎门而去。

  两侧的群臣立刻避让开来,之后跟在李承乾的身后一起朝宫中走去。

  ……

  定鼎门雄伟广阔,巍峨壮观,丝毫不逊色于长安正门明德门。

  定鼎门大街笔直宽阔,直通端门。

  李承乾一路行来,目光忍不住看向两侧。

  门楼高耸精致,道旁槐树成荫。

  洛阳城中百姓虽然没有长安百姓来往之间昂首阔步,但神情闲适,淡然,平静,衣着也不逊色于长安百姓,甚至还有所胜之。

  李承乾隐隐明白,这是洛阳百姓没有庞大的粮食和住房压力的结果,让他们可动用的余财比长安百姓还要多的原因。

  “皇兄这是第一次来洛阳?”李治和李承乾并肩骑行,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承乾。

  “前几年来过一次,但也是匆匆而过。”李承乾看着远处的起伏不定的楼阁,轻声叹道:“洛阳繁华相比长安毫不逊色,而人文荟萃又有胜之,怪不得父皇每年都要东巡。”

  “洛阳的气候的确比长安要好很多。”李治笑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皇帝每年东巡,基本上都会带他,他也每年都会陪皇帝来洛阳,相比于每年这个时候,都只能够在长安待着的李承乾来讲,李治的确要幸运上许多。

  李承乾笑笑,远处,一阵清晰的河水流声已经传入了他的耳中,

  李承乾顿时就明白,是洛河到了。

  洛阳城紫微宫,位于整个洛阳城的西北高地之上,更远处是蔓延起起伏的邙山,而南面脚下就是从洛河平原流下来的洛河水。

  朝中权贵多数都有宅邸在洛阳两侧,距离皇宫极近不说,而且更加能够享受洛河的风景和落水的便利。

  ……

  越过洛河,进入端门,沿宫街入承天门。

  笔直狭窄的宫道两侧,是高耸的城墙。

  城墙上是无数手持长槊,森严守卫的禁卫士卒。

  宫道的尽头是乾阳门,出了乾阳门,就是乾阳殿遗址所在。

  紫微宫虽然是前隋皇宫,但是在隋末,皇帝率人攻灭王世充之后,以其宫殿过于奢侈,于是将其焚毁。

  到了九年之后,贞观四年,皇帝想要在原址上重建乾阳殿,但遭到了大臣张玄素的极力反对。

  阿房成,秦人散。

  乾阳毕工,隋人解体。

  张玄素以再修乾阳殿将会继承隋朝灭亡的祸根,皇帝将来恐怕会要比隋炀帝还要昏庸……一句话,皇帝便停止了这个念头。

  李承乾目光落在乾阳殿上,然后又轻轻的扫了李治一眼。

  后世,李治重新修建了乾阳殿,大唐逐渐的步入盛世,而他自己最后也终于死在了这座紫微宫。

  之后便是武后乱世。

  若是按照张玄素所言,不重修乾阳殿,那么是不是就会避免后世的灾祸呢。

  李承乾心中轻轻摇头,任何事情,问题的根本都是在人,物只是引子和表象而已。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引子和表象,那么就算是有所矛盾,也会延后好几年才会发生。

  所以,这么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因为没有修建乾阳殿,所以皇帝在洛阳时,上朝理政,都在贞观殿。

  前隋的时候,这座宫殿叫大业殿,入唐之后,就改名为贞观殿。

  ……

  站在玉阶之下,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然后快速的迈步走上台阶,进入贞观殿。

  贞观殿中,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皇帝端坐在御榻之上,目光平静锐利的打量着李承乾。

  李承乾神色肃然的走入殿中,来到丹陛之下,然后跪倒在地,沉沉叩首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寿无疆。”

  在他的身后,房玄龄,高士廉,褚遂良,马周,还有更多来自长安的百官全部跪倒叩首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世民平静的点头道:“都平身吧。”

  “喏!”李承乾还有百官这才叩首谢恩,然后各自站起,归入班列之中。

  李承乾刚走到丹陛之上三阶站定,上方皇帝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太子!”

  “儿臣在!”李承乾立刻从丹陛走下,站在殿中对着皇帝拱手。

  李世民轻叹一声,道:“朕自三月初离开长安,已经过了整整四个月,你监国四月,长安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你怎么说?”

  李承乾轻轻低头,这是他刚来洛阳,就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吗?

  李承乾立刻再度跪倒,悲声叩首道:“启奏父皇,儿臣有罪,长安诸事,是儿臣没有监察到位,若是儿臣能够早日察觉,也不至于有之后的事情。”

  皇帝微微一愣,眼底闪过一丝好笑,随即,他抬头叹声说道:“青雀癫狂,挟持侯君集和张亮谋逆,虽然说你的确有失察职责,但说实话,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一切,这是朕之前没有想到的,但朕也承认,你做的很好。”

  李承乾赶紧惶恐的叩首,说道:“儿臣终究是没有能够在一切发生之前阻止一切,不然也不至于如今让父皇为难。”

  李世民有些无奈的笑了两声,然后说道:“天下事,一切根本还是人心,若是人心鬼蜮,你便是心思再怎样良善,也是难以劝阻那些一心求死的人。”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李世民虽然有些敲打李承乾两句,但是说实话,仔细想想,他在长安城能做的已经做到了极致。

  他不止一次的劝说李泰,但是一心想要举兵杀入皇宫的李泰根本就听不进去。

  除非他在最后时刻果断动手,提前就将李泰抓起来,囚禁起来。

  但如果他真的那么做的,皇帝反而要担心了。

  李承乾虽然是监国太子,但是他平日里连皇宫都出不去,刑部和大理寺对于李泰要谋逆的事情毫无察觉,唯一能够察觉到百骑司根本不归他管,他真要妄行,谁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说不定到最后,一个栽赃兄弟谋逆的罪名就直接扣在了他的头上。

  “是!”李承乾轻轻点头,神色哀伤。

  李世民叹了口气,然后看着李承乾问道:“你之前数次上书为李欣请封,你觉得应该封他个什么爵位?”

  李承乾面色开始凝重起来,皇帝提李欣,这便是开始为处置李泰做准备了吗?

  李泰终究谋反,哪怕李承乾给他做了一个疯癫的保护套上去,但朝野群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终究是要做出处置的。

  “封武阳郡王吧,他毕竟是亲王之子!”李承乾认真的拱手。

  “他若是封了郡王,青雀就不好处置了。”李世民摇头,说道:“朕打算将他废为庶人,然后流放黔州。”

  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李承乾忍不住惊讶的抬头,神色一时间有些恍惚。

  他前世,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最后病死道旁。

  如今的李泰,也将要踏上他李承乾原本的轨迹,废为庶人,流放黔州,甚至病死道旁。

首节 上一节 24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