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46节

  “陛下为晋王挑选晋王妃。”张大安开口,沉吟着说道:“恐怕是为了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稳定河北,所以依臣看,晋王的王妃必然会出自河北。”

  李承乾点点头,如今王氏,郑氏,杨氏,还有其他河北以外的家族就可以排除掉了。

  “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可能也不高。”马周点头,说道:“这三家是河北大族,他们家的女子成了晋王妃,恐怕也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母族势力太强,李治毕竟是皇帝的嫡子,很难说将来就一定不会登基。

  如果真的是李治当了皇帝,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这些山东氏族,恐怕立刻就会对关陇门阀造成冲击。

  这绝对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

  “那么便是次等家族了。”马周抬头,似笑非笑的说道:“清河张氏,清河赵氏,冀州冯氏,河间刘氏这些家族了。”

  马周说话之间,将相州魏氏和渤海高氏剔除了。

  相州魏氏就是魏征家族,魏家的女儿嫁入东宫做了太子良悌,如何还会嫁女儿为晋王妃。

  至于渤海高氏,高士廉本就是文德皇后的亲舅舅,他的儿子高履行娶了东阳公主,这一家人和皇室关系太近了。

  如果再将女儿嫁为晋王妃,朝局会有大变的。

  “清河张氏不可能。”张大安直接摇头,说道:“太子勿忘了勋国公之事。”

  张亮虽然是洛阳出身,却是实实在在的张良后人。

  “河间刘氏也不可能。”马周跟着点头,年初的时候,代州都督刘兰成才刚造反的。

  “那就是剩下清河赵氏和冀州冯氏这几家了。”李承乾缓缓的点头。

  赵弘智摇头,说道:“殿下,清河赵氏的门第不够,若是为晋王侧妃可以,但晋王妃,别说是清河赵氏和冀州冯氏,其他各家的门第都不够。”

  “这倒是!”马周赞同的点头。

  清河张氏是张良的后人,本朝又多有人才,河间刘氏是刘姓皇族的后人,身份也是够的。

  其他各家就要差上许多了。

  “殿下,或许不是因为河北世家本身的关系。”高真行这个时候开口,说道:“或许是谁家和关中大族有联姻,如此身份便够了。”

  “那可就多了。”赵弘智忍不住的抬头。

  他们赵家和弘农杨氏,清河崔氏,河东裴氏,甚至就连陇西李氏,关中韦氏等等都有联姻。

  因为赵家虽然在河北是小家族,但是在整个天下却是大族。

  天下赵氏出天水,天水赵氏才是赵姓的根源,而且天水赵氏和各家联系很紧密。

  赵节和赵弘智便是这样的关系,更甚至于赵节比赵弘智还要低一辈。

  李承乾突然笑笑,摆手道:“好了,不用猜了。”

  众人齐齐的看向李承乾。

  “孤之所以过问,不过是关心幼弟的婚事罢了,只需要稚奴能够有个贤淑的王妃,家室和谐,子嗣繁盛,如此便足够了。”李承乾抬头,说道:“孤的同胞弟弟,青雀已经是那样了,稚奴是个聪明谦虚的孩子,诸卿日后不妨和稚奴走的近些,多传授一些学识,免的他将来学了青雀。”

  “喏!”众人齐齐拱手,他们都明白,太子是担心晋王将来学了魏王,对太子之位发起挑战,最后却弄的造反收场。

  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便和晋王亲近,指引他朝着宗室贤王的方向去走,这对晋王,对太子都是一件好事。

  ……

  看着众人离开的身影,李承乾的神色平静了下来。

  关于李治的晋王妃,李承乾已经有些猜到会是哪家人了,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和哪家人有关了。

  如今的朝中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都和皇室纠葛太深,所以不可能是他们。

  其他的刘洎和岑文本都来自南方更不可能。

  于志宁是李承乾的太子师,皇帝更不会选他。

  六部尚书李道宗、李勣和李大亮都姓李,刘德威出自彭城刘氏,唐俭是太原人,那么就只剩下杨师道了。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是观王杨雄之子,而杨雄最为天下所知的,就是他的子嗣之多令人惊叹。

  到时候,从河北世家当中选一个和杨雄后裔有亲的,就足够了。

  不一定是哪个大家,也不一定就是小卒,和弘农杨氏有关,就足够了。

  杨师道为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虽然不会直接做些什么,但是即便是他什么都不做,但也足够给李治支持了。

  可偏偏这样的支持力道不是很足,但恰恰足够。

  好精妙的手段啊!

  李承乾有些看清楚了他父皇的手段,拿李治来制衡他,但是又仅仅是制衡,并不会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造成真正的冲击。

  但是可惜,他父皇这一次终究是错了。

  或者更准确的讲,他父皇又看错人了。

  上一次是没有想到李泰会谋反,这一次,他恐怕也是根本没有想到李治的潜藏之深。

  李治,还有武则天。

  这一对之间的“趣事”,不知道被后世编造了多少的故事。

  然而仔细深想,李治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就和武则天有所勾连,然后等到李治登基之后,却无情的将武则天送出皇宫。

  如果不是武则天主动想办法靠近李治,否则李治根本就想不起她。

  这便已经足够说明,李治靠近武则天,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就近监视皇帝。

  武则天能够被李治看上,只有一个原因,她是皇帝身边负责贴身照料的才人。

  武则天啊!

  李承乾摇摇头,他的脑海中对这个女人没有印象。

  那毕竟是皇帝的妃子,常年待在后宫当中,即便是李承乾轻易也见不到。

  尤其现在皇帝的身体还好。

  武媚娘后来之所以能够出现在李治的眼前,便是因为皇帝在东征高句丽回归之后,身体极速的恶化,武媚娘这才逐渐的走上前台。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李治,应该如何对待武媚娘?

  李承乾抬起头,认真的思索起来。

  如果他真的要做些事情,那么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有所布局。

  李泰,得想办法让李治和李泰见一面。

  还有李欣,李欣和李治的关系向来不错。

  恰好,前些时日,阎婉的身体不大好,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先写本奏章,说说李欣的事情。

  低下头,李承乾立刻张开纸张,开始书写奏本。

  没过多久奏本成型,李承乾立刻让人将奏本送往河北。

  然而奏本到了河北之后并没有得到立刻的回复,而是到了六月,六月底,皇帝从河北返回洛阳。

  七月,皇帝召李承乾,房玄龄,高士廉,于志宁,马周,李大亮等人,前往洛阳见驾。

  ……

  数千卫士前后护送,李承乾一身黑色蟒袍骑在马上,看着前方不远处的定鼎门,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侧过身,李承乾看向身侧的房玄龄,低声问道:“房相,父皇这是怎么了,洛阳和长安没有多远,父皇完全可以直接回长安,为何却要将我们全部召到洛阳?”

  房玄龄看着巍峨的洛阳城,神色有些凝重起来。

  如果说长安有风险,那么皇帝谨慎一些,在回到长安之前,将他们这些人召入洛阳,以图安全倒也能理解。

  但是如今的长安城,哪有什么风险,皇帝明显是别有想法。

  房玄龄看了后方的黑色马车一眼,然后轻声说道:“陛下或许是要在洛阳解决魏王之事,殿下今日面圣,务必小心。”

  李承乾缓缓的点头。

  他们这一趟来,不仅将李泰带来,同时也将张亮也带了来。

  看清楚,皇帝根本就没有想要让他们两个人返回长安的打算。

  定鼎门,洛阳正门。

  城门巍峨庄严,无数士卒手持长槊肃立城头。

  城下,旌旗招展。

  长孙无忌,杨师道,刘洎,岑文本,还有李治,以及长安诸官,一起迎接太子抵京。

  李治。

  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一身绯袍,身量极长,但又面色温和,紧紧站在长孙无忌身边的晋王李治。

第241章 李世民:太子,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魏王

  定鼎门外,一身淡黄色蟒袍的李承乾翻身下马,长孙无忌,杨师道,刘洎,岑文本,李治,唐俭等人,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立刻上前一步,搀起长孙无忌,感激说道:“舅舅请起,诸卿请起。”

  “谢太子殿下。”群臣这才起身。

  李承乾上下打量着长孙无忌,稍微放松的说道:“幽州塞北,风沙劲烈,如今看到舅舅身体康健,想来父皇也是龙马精神,外甥这下子就彻底放心了。”

首节 上一节 24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