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92节
“是!”常何有些无奈的拱手,说道:“薛延陀人和人会面的酒楼是京兆韦氏的产业,而且还是御史大夫家里的,有人在那里放了一把火,千牛卫查到有异族人出没,最后一查竟然是薛延陀人,人已经抓住了,不过没有问出和他联系的人谁。”
“他不知道?”李世民缓缓的点头,但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是的,对面很谨慎。”常何深吸一口气,说道:“所以臣开始查放火的人,通过望楼,找到了那个人的踪迹,那个人放完火后,很小心的进入长安,如果不是有望楼,根本找不到他……不过奇怪的是,他先在勋国公府转了一圈……”
“张亮?”李世民猛然抬头。
“是!”常何拱手,说道:“千牛卫盯了一阵,或许是放火被惊了一下,勋国公府很紧张……这些最后看起来,好像是英国公专门将人引到了勋国公府,臣不明白,为什么,英国公不直接和陛下说?”
“李勣啊!”李世民摇摇头,说道:“你忘了吗,他,你,还有张亮,一样是瓦岗出身,而张亮曾经还是他的部下,如今却和他平起平坐,有些话,他不能随便说的。”
张亮和常何一样都是玄武门功臣,而李勣和李靖一样,在玄武门的时候一言不发。
李勣这些人虽然逐渐的做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但和张亮常何这样的皇帝功臣还没法比。
“陛下,会不会是其他人借用英国公的名义?”常何小心的拱手。
“对张亮,是栽赃吗?”李世民抬头,眼神很冷。
虽然说他也猜过这种可能,但一想到张亮的事情,他的心头就忍不住的怒火腾起。
张亮,那是张亮啊!
他的工部尚书。
上一次权万纪在华山脚下悄然见了张顗,就让李世民怀疑到了张亮。
但百骑司严查之后,发现张亮的手下虽然有些商队,但多数都还算正常。
皇帝也查过张亮手下工部在高句丽和其他地方的事情,一切都没有问题。
这样,李世民才逐渐的对张亮放心下来,也没有动他,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
薛延陀在长安,他们联系的不是李世民原本想的李泰,而是张亮。
在上一次的时候,张亮和李泰还没有关联。
上一次,张亮联系的权万纪,李泰联系的齐王典军韦文正。
现在看来,李世民是错了。
张亮,柴令武,李泰,韦挺,还有窦诞。
上一次在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窦诞也会上奏请李泰留在长安?
现在一切都说的通了。
张亮,河北世家,韦挺,京兆世家,窦诞,陇右旧族,权万纪,甘凉旧族。
他们这伙人的力量比李世民想象的要更加的庞大,庞大到了即便是他都感到心悸的地步。
如今,薛延陀就连种族存亡之事都找上了张亮,张亮在这伙人当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李世民转头看向常何,神色突然平静下来:“常何!”
“陛下!”常何立刻拱手。
“去查吧,勋国公背后究竟有多少人,都给朕彻底的查清楚。”李世民抬头,说道:“去年华山脚下的那个死士,他真正要瞒的,不仅是张亮这个人,还有更多,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做的事情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
“喏!”常何立刻拱手,然后快步的转身离开。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地图,眼底深处却闪现出了李泰的身影。
他从来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是这样的陌生。
……
东宫,承恩殿。
宫殿内外一片漆黑。
李承乾平静的坐在桌案之后。
月光落在殿门处,就被彻底的拦了下来。
皇帝东征高句丽的事情是不会变的,李承乾在盯着这件事,李泰同样也在盯着这件事。
李承乾可以肯定,只要东宫没有破绽,那么李泰的计划一定会选在皇帝东征高句丽期间动手。
因为只有那个时候,皇帝才没法及时介入。
没有皇帝,东宫的力量极为的微薄。
郑仁泰也好,杜荷也罢,一个左金吾卫将军,一个左卫将军,都是虚职,都没有实权。
如今,李泰能够调动多大的力量,在皇帝的眼底清晰可知。
李承乾相信,以皇帝的能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查清楚这一切,关键是之后。
李泰没有动作,皇帝就不会对他多做什么。
还有张亮,张亮是玄武门功臣,皇帝就算是要拿下他,也会给他一个体面。
皇帝会怎么做?
关键是皇帝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动手。
李承乾抬头,轻叹一声。
他如今虽然在皇宫之中,被重重保护着,但是在宫外,他的力量却薄弱的可怕。
希望通过这件事情,皇帝会对他松绑。
皇帝,终究是皇帝。
李承乾的眼神轻轻眯了起来,通过这件事情,他能够看出皇帝多少的底细呢?
明年三月,或者,明年秋天?
第193章 拉拢人心,江南世家
东宫崇教殿,孙思邈坐在内殿中,左手搭在躺在床榻上的李承乾脉门。
李承乾安静的躺在床榻上,目光却落在了外殿。
外殿中,张玄素,马周,萧钧,长孙祥等人全都紧张的看着,但内殿中的李安俨却很平静。
许久之后,孙思邈放开脉门,平静的将李承乾的手臂放下,神色轻松的说道:“太子恢复的很好,再有几个月,殿下下地的时间便不会再有约束,可随意而行……不过诸事还是不要太急,毕竟这一次殿下图的是一次彻底养好腿伤,所以不需要急。”
“谨记真人教诲。”李承乾神色感激,说道:“有赖真人了。”
孙思邈轻轻的笑笑,没有多说什么。
外殿之中的东宫群臣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李承乾的断腿之前他们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这一次好不容易有了完全复原的希望,他们可不想看到这个期望再度破灭。
李承乾稍微收回目光,然后看向孙思邈道:“真人,孤听说真人的《妇人大全良方》已经快要完本了?”
孙思邈看了李承乾一眼,摇摇头道:“不过是简单的搜集民间妇人妇科病的药方,稍微加以整理,根本就没有太深入细致的辩证实践……各方的阻力太大,而妇女人治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贫道不过是略尽人事而已。”
“真人,孤以为,就如同孤的腿疾一样,诸事不用着急,先将初稿的《妇人大全良方》整理出来,进献父皇,然后通行天下,等天下适应之后,三五年再来一次,便可更加深入,然后每过三五年修订一次,孤就不相信,百年也无法完全。”李承乾神色坚定。
妇人之事本就是关乎天下之重,尤其是子嗣之事,更是关于天下稳定的大事,不能轻忽。
“贫道竭力而为。”孙思邈坦然的笑笑,然后站起身,点头道:“殿下好生休养,贫道先告退了。”
“真人慢走。”李承乾看向李安俨,说道:“家令,你代孤送送真人,另外从库房多取些药材,让人跟着真人一起送过去。”
“喏!”李安俨肃然拱手。
孙思邈对着李承乾微微行礼,认真说道:“多谢殿下!”
李承乾点头回礼。
……
看着孙思邈离开的背影,李承乾看向走进殿来的群臣,道:“孙真人高风亮节,孤若是送些金银之物,真人必然不会接受,反而是药材之物,真人时常为百姓免费诊治,反而能多用的上。”
“殿下贤明。”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直接摆手,说道:“孙真人在为天下之事而辛苦奔走,孤也不能拖后腿不是,李卿!”
侍医李秦站了出来,拱手道:“殿下!”
“《妇人大全良方》整理的要细致一些,中间有的什么困难也整理出来,孤好在呈送父皇的时候一起提出来。”李承乾侧身,认真的看着李秦。
“臣领命。”李秦认真的拱手。
“嗯!”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看向群臣道:“诸卿,孙真人所行诸事,对天下妇孺皆有好处,诸卿家中若是有对妇孺之病有疗效的药方,不妨赠予孙真人,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桩功德!”
“臣等领命!”群臣齐齐拱手。
“妇孺之病若能多治,那么对于天下人口增长有极大好处。”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还有一桩能增长天下人口的事,便是天下秋粮之事。
司农寺今年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父皇已经令地方凿石碑传告天下……”
稍微停顿,李承乾斟酌着说道:“今年之事虽然大利关中,但孤觉得,在民间还有很多有利之法,并没有被搜集到。明年东宫和司农寺要在关中试行,而在剑南,并州,河南诸地试验,诸卿要多跑跑民间,多搜集相关之法。”
“喏!”
“然而根本之用,还在于稻种的改良。”李承乾看向马周,说道:“孤听说,在交州,有一年三熟之稻,在江南,亦有一年两熟之稻,若是在北地,也能有改良多产之稻,对天下而言,才是丰收根本。”
“臣会竭力去找寻!”马周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