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07节
所有人亲眼看着吐蕃赞普,带着大量礼品,在大非川草原上迎接了大唐文成公主一行。
两人在草原天地之间,面对大唐皇帝的圣旨,然后朝着长安的方向,同时跪拜叩首。
之后大宴诸使。
中书舍人马周,将所有这一切全部记录在册。
众人侧后,一名西域胡人相貌,但是却穿着褐色的圆领袍,头戴黑色璞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等到回到大帐之后,立刻就将所有一切全部绘画出来。
这个人叫尉迟乙僧。
他画的这幅画叫婚拜图。
这幅图和步辇图一起传扬后世,尤其是当吐蕃反目对大唐用兵之后,更是传扬到了整个西域。
也为吐蕃最后的灭国,定下注脚。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情了,而在眼下,这幅图和兰州长史李德謇所写的密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送到了长安,放在了李承乾的桌案上。
李承乾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将密奏送到了洛阳。
当然,没有那幅婚拜图。
这幅画,他要在阎立本呈送步辇图的同时,呈送上去,如此,才能够抵消李泰的一些心思。
……
洛阳,紫微宫,乾阳殿。
秋色渐深,李世民披着一件黑色披风,坐在乾阳殿的台阶上,从这里,能够看见整个洛阳。
乾阳殿太极有四丈之高,和宫墙齐高。
从紫微宫外流过的洛河水,还有繁华锦盛的洛阳城,全部都清楚的出现在皇帝的眼前。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韦挺,唐俭,刘德威,张亮等人,全部在侧。
李世民将手里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这是兰州长史李德謇呈送上来的奏本,可以确定,吐蕃人在雪山之下,时间超过一日,便开始出现浑身无力,神色萎靡之象,这一点,在兰州的商旅身上也得到了证实。”
“真是奇怪,为什么这些之前在吐谷浑人的身上没有出现过。”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手里的奏本,随即将它递给了房玄龄。
皇帝平静的摇摇头,说道:“或许是因为吐谷浑还不够高的缘故吧。”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工部尚书张亮身上,喝问道:“郧国公,若是以你出战,有多大把握利用这一点,击败吐蕃?”
张亮拱手站出,略微思索,说道:“启奏陛下,有两条方略。”
“讲!”
“首先,是在吐蕃人刚刚从雪山冲下之时,趁其立足不稳,直接冲杀一日夜,然后后撤,待到第三日,其大部身体不佳之时,再行冲杀,可以击破。”张亮沉沉拱手。
“不错,兵法老辣。”皇帝点头,继续说道:“其次呢?”
“其次便是雪山应变不及,大军从日月山退到鄯州,然后才从鄯州退到兰州,步步截击,消耗对方,等到对方杀到兰州两日后,全面决战。”稍微停顿,张亮补充道:“这里面需要将鄯州……要么撤走一切,要么烧毁一切,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这些需要在吐蕃人突袭极快,兵力又多,鄯州已经挡不住的情况下方可。”长孙无忌赶紧补充了一句。
李世民突然间沉默了下来,目光看向西北方向,轻声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么玛积雪山之上,恐怕就不易攀登了。”
李德謇的奏本,最大程度的证明了低原瘴的存在。
低原瘴存在,那么高原瘴也是毋庸置疑。
吐谷浑高原之上,可以作为大唐陷阱吐蕃人的存在,同样的,也可以作为吐蕃人猎杀大唐骑兵队疆场。
在兰州,大唐可以最大程度的杀伤吐蕃人。
同样的,在雪山之上,苦海乌海,甚至于黄河源头的柏海,长江源头的通天河,都是吐蕃人可以最大程度杀伤大唐骑兵的地方。
“陛下可是在想灭亡吐蕃之事。”长孙无忌轻轻的一句话,就说破了李世民心中所想。
群臣不由得微微低头。
他们的这位天可汗,想要征服天下四海的想法从来没有停止过,吐蕃自然也在其中。
“想想罢了。”李世民笑笑,说道:“如今甚至就连吐谷浑朕都没有能彻底纳入大唐,更别说是吐蕃了,这些事情,日后就都交给太子吧。”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拱手,笑呵呵的说道:“臣看太子的手段,将来吐纳吐谷浑不难,攻灭吐蕃,说不定也能做到,不过这一切,都仰赖陛下为太子打下的根基。”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看向褚遂良,说道:“褚卿,将这一切全部记录在案,将来一旦和吐蕃有战,尽力利用这一点,击败,甚至灭亡吐蕃。”
“喏!”褚遂良立刻躬身。
皇帝又看向长孙无忌道:“无忌,传旨太子,让他继续盯着公主离开吐谷浑之后的踪迹,还有大唐商旅在吐蕃境内的行迹,朕要最大程度的知晓吐蕃的详情。”
“喏!”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房玄龄站在一侧,平静的听着。
他清楚的明白,皇帝这是在将太子的精力更多的引导向吐蕃方面。
这样太子就无心在长安培植人手,甚至于更多的东宫的官员都会调往兰州一带。
当然,这样会导致东宫的虚弱。
同样的,这样情况下,皇帝对太子会更加的放心,更加的信赖,废太子的想法在皇帝的心中也会越来越模糊。
“对了陛下,太子来信来询问,高阳公主和城阳公主婚嫁之时,他是否可以从长安前来洛阳贺喜?”长孙无忌拱手询问。
“高阳和城阳出嫁,按道理说,他这个大兄是应该在场的。”李世民说着站了起来,看着面前的洛阳城,轻声叹道:“原本朕是打算在长安给高阳和城阳出嫁,这样长安的所有亲戚,也就都能参与,但如今,泽州的瘟疫虽然已经控制住了,但也还随时有爆发的可能,而且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天下秋收,算了,让长孙祥代替太子来吧,他自己就留在长安照顾太子妃吧。”
“喏!”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另外,告诉太子,孙神医秋后会和朕一起返回长安,让他做好准备。”皇帝的眼神凛冽起来。
第116章 以马周为太子少詹事
长安,东宫。
崇教殿。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公文,皱眉说道:“吐蕃人在通天河停下了?”
“是!”李安俨拱手,说道:“说是公主看到当地民众有赭面陋习,所以松赞停留在通天河,等到国民彻底改变赭面陋习之后,才迎公主入吐蕃,不过禄东赞传信说,这个时间,最多用半年。”
“鬼话。”李承乾将手里的公文扔在了桌案上,冷笑着说道:“这里十有八九,是皇妹遇到了高原瘴,身体不适,这才停下的。”
“殿下,要不要派人去问一问?”一侧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建议。
李承乾抬头,看向殿中群臣。
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太子家令李安俨,太子率更令长孙祥,太子仆独孤大宝,太子洗马令狐德棻,太子中舍人萧钧,还有一众太子舍人,全部在列。
自从于志宁守孝归家之后,李承乾便开始时常将东宫诸臣带在身边,让他们多熟悉政事。
太子监国,东宫的属官更多的介入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政事,熟悉各部官员,渗透太子的影响力,这才是太子监国对东宫最大的益处。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算了,自从大非川之后,皇妹就已经是人家的妻子了,如今松赞肯为了皇妹的身体而在通天河停留,也不是一件坏事。”
“殿下,也说不定是松赞想要借助公主,在党项渗透影响力,甚至在关键时刻,让这些党项族人背离大唐。”李安俨微微拱手,神色肃然。
“这是必然的,这本身就是在他们的计划当中的。”李承乾松了口气,然后摇摇头,说道:“随他去吧,这一次的婚事,经过了吐谷浑的那一跪之后,我大唐的收获便在吐蕃之上,诸国畏惧我大唐,更甚于畏惧吐蕃人,这便足够了。”
“是!”李安俨轻轻躬身。
李承乾抬头看向众人道:“诸卿还有什么看法吗?”
殿中诸臣忍不住的摇摇头,他们对于吐蕃,对于那一带的局势了解的还不如李承乾多。
“殿下!”一个声音突然在群臣身后响了起来,随即一个身材普通,身形消瘦的中年人站了出来,拱手道:“殿下,臣以为,松赞或许是在利用公主,来压迫和改革吐蕃的一些旧习,从而起到发展壮大吐蕃的目的。”
李承乾看着站出来的太子典膳丞李延寿,忍不住的点头道:“李卿所言有理,若真是如此的话,松赞可就真的是个雄才伟略的人物了!”
殿中群臣神色同时肃穆起来,如今的大唐四周诸国,虽然各有强弱,但其君主多有昏庸。
即便是当年的突厥颉利可汗,也是被皇帝扔过去一个赵德言就直接废掉了。
但如果松赞是这么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人物,那对大唐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继续搜集所有关于吐蕃的消息,百骑司在吐蕃搜集的情报也会送到东宫来,诸卿要多分析了解。”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李安俨,道:“关于吐蕃赞普在吐谷浑草原向父皇跪拜之事,让兵部职方司想办法多传扬出去一些,同时让吐谷浑慕容氏加强对吐谷浑的掌握。”
文成公主虽然已经离开了大唐影响的范围,到了吐蕃,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
鸿胪寺少卿宇文崇嗣会跟着文成公主一路到吐蕃国都逻些。
一直到他们在逻些正式的举办婚仪之后,他才会返回长安。
跟着他一起去的商旅,还有兵部职方司的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在吐蕃深深的扎根。
这些情报会源源不断的送回长安,供百骑司,还有东宫的人分析整理。
“喏!”李安俨,还有殿中群臣立刻拱手。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然后看向前方,说道:“吐蕃的事情,一点点的来,先了解吐蕃,然后再深入吐蕃,最后挖掘他的根基。”
“是!”
……
李承乾身体稍微靠后,然后感慨的说道:“其实,若是松赞能够和皇妹有所子嗣,这件婚事也不失为一件美好的姻缘。”
李承乾有后世人李乾的记忆,他知道,松赞在世的时候,对文成公主是极好的。
整个吐蕃,除了松赞以外,就数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最高,那几乎就差点是文成公主要天上的月亮,松赞也都愿意为他摘下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