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92节

  “牛将军、夏侯护军、吕校尉,杜军师,依俭之见,兵贵神速,当速速发兵陈仓!

  “诸葛亮渭水狭道必已收到赵云消息,已然设备,不可轻上。

  “而既然诸葛亮需分兵防渭水狭道,则天水郭使君压力骤然一轻,未必不能撑到司马公来援!

  “陈仓守军三千,我关中六万大军,又未必不能攻下陈仓!擒杀贼帅赵云!

  “纵使不能,蜀寇见元帅赵云被围,难道不来相救?

  “指挥五六万人马上陇,以堂堂之阵抗击诸葛亮,此地确实无人能够胜任。

  “然每人领战卒三五千固守各自营屯,围住陈仓打蜀寇来援,再待司马公东方之援,坚持二十余日,应是不难吧?

  “待司马公一至,陈仓赵云岂有幸理?!”

  “仲恭之意,还是不欲发兵上陇,而是留郭使君与数千忠义之士在陇右自生自灭?!”令狐愚怒声相问。

  “若诸葛亮不分兵防备渭水狭道呢?!

  “也罢,诸位若全不上陇,愚自引河东人马粮草入陇相救,死则死矣!”

  言罢,令狐愚振袖而出,俨然是铁了心要上陇,似乎要复刻当年张郃五千人奇袭马超,大获全胜的辉煌战绩。

  众人看着令狐愚疾步而去的背影一阵无奈,却也无人去拦。

  那令狐愚怕是忘了,渭水狭道是难以运粮的。

  当年随右将军弃粮草辎重上陇的五千人,又全是精锐,而且还得右将军沙场宿将的威望支撑,才使得那五千精锐在没有后继粮草的情况下也不失士气。

  换言之,想要从渭水上陇,莫说是他们手上士卒是群土鸡瓦狗,便是有一群百战精锐可供驱使,在他们这么些没有资历威望战绩可言的统率手上,怕是爬山爬到一半便全跑光了。

  “我以为中郎将之策可也。”

  偏将军牛金思索再三,觉得毌丘俭的办法已是最优之选了。

  关中蜀寇不过两万,大魏五六万人马围住陈仓,打援待援,赵云岂不是有死无生?

  杜袭站出身来:“袭也以为仲恭之策大善。”

  吕昭、夏侯儒、尹大目这三人也尽皆颔首,没有表示异议。

  片刻后杜袭似乎想到了什么,再次看向毌丘俭,神色微微有些黯然:

  “仲恭,除了南面的蜀寇,需要提防的还有北面安定的叛羌。

  “大将军本欲讨灭斜谷蜀寇后再去安定讨逆,未曾想…”

  听到安定叛羌,护匈奴校尉吕昭当即出言:

  “杜军师无需忧虑,安定人心不一,叛羌必不敢举郡而出,最多派一两千轻骑出来袭扰粮道罢了,不足为虑!

  “陛下急诏我统南匈奴三千骑来此护卫粮道,便是知晓蜀寇必然会联系安定叛羌。”

  安定羌民与平阳匈奴几乎毗邻而居,又都是大魏社会最底层,相互之间常有贸易市买,互通种马,以此保持战马素质,也减少蹄疫之类疾病的发生概率。

  甚至不少羌民与匈奴都精通对方语言。

  吕昭这护匈奴校尉虽只上任两年,但对安定羌也已颇为熟悉,知晓其部能动用的轻骑,最多不过两千之数。

  安定羌民相较于匈奴,还是更喜欢安定下来耕植,而不那么喜欢游牧。

  “兵贵神速,咱们当速速西向,不应在郿坞多做逗留,给赵云反应时间,明日早早便走。”毌丘俭思索再三,下了决断。

  牛金奋力颔首,看向吕昭:

  “吕校尉,趁赵云未收到诸葛亮消息,当速派二三百骑将渭水狭道与街亭道路封锁。

  “该轮到我们封锁蜀寇关中陇右交通,断绝蜀寇使命来往了。”

  …

  …

  傍晚。

  五丈塬上。

  不知是因为乍暖还寒,还是秦岭与渭水的缘故,每到日落之时,关中便开始起雾。

  一旦第二日不出太阳,那么雾浓时能见度甚至不到百米,而且一般要持续到中午才慢慢散去。

  据陈仓屯田的役夫说,这种状态要持续到入夏,不过到了冬初又会复现。

  所以今日虽天清气朗,但太阳下山后不多久,薄雾被风吹散,立在塬北的刘禅视线便受到局限。

  三十里外的郿坞完全看不见了。

  中午则还能看到六七十里外军团的移动。

  不过稍近处,譬如十几里外渭水畔,那些快速西奔,交换完消息后又缓缓东驰的虎骑,刘禅还是能看见的。

  就在此时,一骑交换完消息后奔往邓芝、宗预驻屯的中洲。

  又不多时,另一骑从中洲向五丈塬奔来。

  刘禅开始默默读秒。

  二百七八十下后,那员叫作黄崇的虎骑司马便奔上塬头,来到了刘禅跟前。

  “陛下,有大约七八千人的一支运粮船队,在郿坞停下不到一个时辰后便又启程,似乎不打算在郿坞过夜!”

  “有多少粮船?”刘禅沉默思索片刻后问道。

  “大约四十。”

  四十?

  刘禅一时有些忐忑,又有些激动。

  明明已经入夜,却不选择在郿坞过夜,反而冒险夜进,难不成有什么阴谋?

  而假若没有,岂不相当于把这四十船粮食拱手相送?

  邓芝、宗预已铁索连舟三十余艘,分成两路,藏在了中洲营屯南面,曹魏看不见的地方。

  也准备好了可供两路同时行进的长板,搭在船上,大军便可直奔渭北。

  更募好了敢死壮士二百,尽皆穿上了缴获来的盆领重铠。

  铁罐头一般,随时可以顶着刀枪箭矢抢渡这一百来米的渭水,为中洲将士开道。

  魏人援军能这么快运粮赶到,必是从太原、河东、弘农这三个地方派来的杂兵无疑,如何能与赵云留下的亲兵敢死比斗?

  刘禅所忧所防及所有布置,要对付的敌人,本就不是这批从东面来援的杂兵,而是那些跟着张郃下陇的精锐甲士,想逼迫他们来护粮道。

  龙骧中郎赵统显然也跟天子一个想法:

  “陛下,这假若不是魏寇的阴谋,咱们今夜怕不是又要缴获几船粮食?!”

  只能说这就是有备无患了。

  谁也没想到,天上似乎真可能掉馅饼啊!

  “不能大意。”刘禅按捺住刚刚升起的一丝遐想,“万一他们也有精锐甲士堵住桥头,咱们未必一定能讨得到好的。”

  言罢又看向黄崇:

  “仲尚,你传朕口谕。

  “请右中郎将与邓扬武务必小心行事,切莫中了魏寇埋伏。

  “若是不敌,退回中洲。

  “若是得胜,也莫要深追。”

  “唯!”黄崇拱手得令,跨马而去。

  刘禅再次开始默默数秒,待黄崇进入营垒消失不见,才将目光在渭水中洲扫视一圈。

  那中洲东西长一千多米,南北宽近三百米,高处则高出渭水三米,据说渭河涨水也无法将之淹没。

  昨日邓芝与宗预将营屯彻底建好后,干脆带役夫在洲上清理起了地基,准备打造一座长百丈,宽五十丈,高厚五丈的军事堡垒。

  据马良之子,行军工部主事马秉估算,以三千人工程量,理论上最快二十五日便可以完成。

  然而算上打造工具的时间,降雨耽误工期的时间,实际须四十日左右。

  也不算长。

  假使司马懿赴长安后真与丞相在此对峙,这座小堡垒定能让司马懿吃些苦头的。

  南北朝时,东西魏对峙,东魏的高欢在河阳与河阴中间一块沙洲上筑了一座中潬城,与河阳河阴形成了三城一线的立体防御体系。

  这三座城,直接切断了西魏的黄河粮道,使得西魏粮食无法通过黄河运输,只能陆运,导致数年才能发动一次进攻,打一两月便要断粮撤军。

  待渭水中洲这座堡垒建好,于南岸再筑一座。

  非但能构筑更坚固的五丈塬-中洲防御体系,就连陇右也基本宣告无忧了。

  到时就能好好养马。

  再屯些马蹄铁、双马镫、高桥马鞍作为秘密武器,在决定兴亡的关键战役中一股脑全甩出来,给曹叡一点装备断代领先的震撼。

  戌正,也即晚八点。

  渭水北面的火光终于快到中洲。

  刘禅让赵统把一张木椅搬到木亭底下,在龙骧卫密不漏风的保护下坐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92/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