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81节

  现在董侍中跟费侍中都还没有把他们的鹿车还回来,他们二人怕是只能走路回家了。

  丞相看着费祎与董允两人的车驾后,思绪一时也漂回了十几年前,笑了笑道:

  “当年先帝定蜀,费侍中与董侍中跟你们二人如今一样的年纪,但才名却要比你们二人大上许多,俱皆名动益州。

  “后来许司徒丧子,董侍中与费侍中欲共会其葬所。

  “董侍中白其父幼宰公请车,幼宰公遂遣鹿车给之。

  “董侍中见鹿车,面有难色,费侍中却是神色自如,先董侍中一步登上鹿车。

  “及二人至丧所,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马匹甚壮,董侍中神色犹未泰然,而费侍中晏然自若。

  “待驾车人还,幼宰公问之,知二人如此,乃谓董侍中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董侍中与费侍中适才见你们二人同乘鹿车,许是想到了当年他们和你们一样年轻的时候罢。

  “不觉竟十几年过去了,当年乘鹿车还会面有难色的董侍中,早已能坦然乘鹿车而自适了。”

  言罢,丞相呵呵一笑。

  诸葛乔与霍弋两人面面相觑,完全没想到,向来严谨持重,不苟言笑的董侍中,年轻的时候竟然还有这么好面子的一面。

  就在此时,突然听见一阵密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而来。

  又过片刻,待数十骑缓驰至相府门前十余步,众人定睛一看,不是天子还能是谁?

  而且诸葛乔、霍弋二人的鹿车也跟在了后面。

  丞相与诸葛乔、霍弋,及一众虎贲郎赶忙上前接迎。

  刘禅远远就看见了立在相府门口的丞相及诸葛乔、霍弋几人,随即翻身下马,朝着相府行去。

  丞相领着诸葛乔、霍弋等人走下台阶,礼毕后道:

  “陛下既已返驾长安,何以无人通传?离京月余而归,臣当率百官府僚至城外郊迎才是。”

  刘禅笑着对丞相道:

  “相父,宫府重臣各有要务,不必因我一人归来,而有劳相父及朝臣府僚出城相迎。

  “所以我进城的时候特意吩咐了城门的守卫,让他们不必通禀。”

  丞相轻轻点头,随即转身让开道路,请天子入相府一叙。

  待天子与丞相都踏过相府门槛,诸葛乔、霍弋,及关兴、赵广、姜维诸将才紧随其后。

  刘禅道:

  “相父,适才我一回城,就遇见了魏兴及一众疏浚漕渠归来的府兵。

  “闻听魏兴违反了您的教令,阻拦府兵在城门迎接家属,便当众惩罚了他,责他以军棍十棍,并罚俸一月分予诸府兵。”

  丞相听到此处有些讶然,道:

  “臣今日下午也才看到府兵军吏传来的文书,言及有府兵将官违反教令,阻挠府兵迎接家属事。

  “事关府兵,臣不敢怠慢,遂遣文伟(费祎)、休昭(董允)往铜驼街处置。

  “不曾想陛下竟已处置妥当,不过魏光汉如今伤势未愈,恐怕受不了陛下十军棍吧?”

  刘禅便将自己对魏兴的处置与丞相一一道来。

  丞相恍然,微笑着点头,显然对天子的处置方式很是认可。

  “丞相北伐前与朕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如今在军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罚则罚,当赏则赏,不容有私,如此才不会害了魏兴。

  “他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很多道理都不懂,现在就是小惩大诫,他将来不再犯,未必不能成为我大汉独当一面的将军。”

  丞相微笑着连连点头:“陛下所言是极。”

第179章 掘根

  相府。

  烛火摇曳。

  一室皆明。

  天子与丞相同席而坐。

  说笑寒暄片刻,问候了下丞相的身体近况,刘禅才命龙骧郎搬进来两个木制的箱子。

  龙骧郎将其中一个箱子打开,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捡拾出来,码在了天子与丞相身前的几案上。

  “相父,此乃朝邑缣。”

  “此乃沙苑蒺藜布。”

  “此乃漆县漆器。”

  “此乃华阴酱笋。”

  “此乃临晋石傲饼。”

  “此乃合阳黄桂稠酒。”

  “……”

  刘禅一连点出了三十余种冯翊方物的名字,也即当地土特产,并一一道出他们的长处。

  既有普通百姓送的,也有从豪强大宗那里收敛来的。

  除了几样特色吃食外,都是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品质做工上佳,且价格低廉,刘禅与诸将断定能够畅销蜀地吴地的产品。

  虽然比不上蜀锦珍贵,但假若基层官员能够向本地百姓集中采购,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

  与魏、吴朝廷传统守旧的重农抑商不同,大汉朝廷如今商农并重,而且有正经的官营资本。

  譬如锦官,盐官。

  丞相在成都西南建立“锦官城”时就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依靠蜀锦官营与『蜀锦——直百钱』贸易体系,大汉向曹魏、孙吴输出了大量的蜀锦,输入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诸如铜、马、粮等等。

  至于所谓的『蜀锦-直百』贸易体系,则与后世『石油-美元』体系几无二致了。

  蜀锦单与直百钱挂钩,曹魏与东吴想买蜀锦,就必须带着物资来大汉换取直百钱,再用换来的直百钱跟大汉的锦官换取蜀锦。

  大汉赚到了想要的战略物资。

  有路子能够到达大汉购买蜀锦的商贾,从曹魏、孙吴世家大族、豪强大宗那里赚到了更多的钱粮,之后再来大汉买更多的蜀锦。

  曹魏与孙吴的世家大族,豪强大宗,既穿上了『一两蜀锦一两金』的奢侈华服,又能靠着信息差继续做转口贸易,将之销往国家边境,乃至西域来的贵霜、波斯、粟特行商,扩大家族资产。

  可谓你好我好大家好。

  受伤的只有曹魏与孙吴的朝廷。

  曹操与曹丕即使明知道本国的世家大族们在“资敌”,也没有下禁令禁止蜀锦在本国流通。

  非但如此,有时候甚至赏赐官员都要以蜀锦赏赐。

  曹魏孙吴本地的“襄邑锦”与“东吴绫”根本拿不出手。

  赐下去之后,官员将校们非但不为之喜,背地里说不得还嘲讽你朝廷小气。

  谷绫帛绢锦等织物,在这时本身就可以作为实物货币使用,同样长短的一匹蜀锦,公允价值就是要比襄邑锦、东吴绫要高。

  除了蜀锦外,大汉的盐同样由朝廷的盐官管控,依靠巴郡数以四五百计用之不尽的天然气火井,还有地下取之不竭的天然卤水,以极低的制盐成本,极高的制盐效率,将巴盐大量销往蜀中与荆州各地。

  甚至毗邻荆州的南阳,及豫州、扬州部分地区,也都从蜀中购盐。

  董允、费祎及诸葛乔、霍弋等人没想到陛下出去这一趟,竟还带回来了这么多经济作物,一时围着这些东西看了起来。

  “这是…左伯纸吗?”董允的目光很快被几案上那一沓白纸吸引,伸手取起一张。

  质地细腻,纸面光滑。

  厚薄均匀,软硬适中。

  但…洁白程度与“左伯纸”尚有差距,微微偏黄。

  左伯纸产于青州,制作工艺素不为外人所知,是朝廷贡纸,在曹魏那边富有盛名,与张芝笔、韦诞墨并称文房三绝。

  董允思索一二,当即将手中微黄的纸张铺在几案上,又取来笔墨,往纸上书写起来。

  “墨汁不洇,这是好纸啊。”费祎赞叹起来。

  在董允写下三十余字后,前面的字迹已干,却没有出现墨水洇开从而使纸张遭到破坏的迹象。

  董允将笔置于笔架,其后将那张微黄的纸张拿起来,仔细端详,片刻后问道:

  “陛下,不知此纸出自谁家,是否可以量产?”

  丞相、费祎、霍弋等人尽皆将目光投于天子身上。

  天子既然将此纸与那些可以贩卖的经济作物一并带回长安,那么一定有天子的用意。

  刘禅捡起一张纸,道:

  “此纸出自重泉韦氏,一个户口只有三十余口的小豪强,族中只有一个小作坊,纸匠不过十人,日产此纸二百张。

  “不过,韦氏已献上造纸之法,朕念其有功于国,尽免其族徭役赋税二十载,赐蜀锦千端,并引其嫡子为龙骧郎。”

首节 上一节 281/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