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2节
可当真正有一人在他面前说出这么一番话时,一种说不出是什么东西的东西仍朝他扑面而来,把他震得有些愣神。
“壮哉!真有乃父之风也!”刘禅猛地起身,提起酒樽大步到傅佥身边向其敬了一杯,一饮而尽。
傅佥对面的冯虎此时也站起身来对着刘禅一拱手:
“陛下,臣等所领三千人,当年打过汉中,打过夷陵,不怕苦,更不怕死,就怕不能报先帝厚恩,就怕死得憋屈!
“今陛下亲临前线,正如傅公全所言,只消陛下龙纛在此,臣等有进无退,有死无生!”
“臣等有进无退,有死无生!”那名叫柳隐的小将也起身跟上。
“有进无退,有死无生!”
“有进无退,有死无生!”
一时间,铿锵激烈之声自帅帐陡然共升,震天动地,穿云裂石。
惊得帅帐方圆一二百步内的将士全部翘首朝那面金吾纛旓望去,久久不移。
赵云、邓芝二人并未参与这场专门为三千精锐军官所设的筵席,在隔壁小帐听到这似能撼天动地的“有进无退,有死无生”,一股愕然与激奋的情绪同时出现在二人脸上。
两人疾步走到帐外,朝金吾纛下的帅帐看去,怔怔出神。
“陛下真有先帝遗风啊。”邓芝不自觉慨叹。
“我就说吧!”老将军也激动。
帐内。
被诸将激奋之情萦绕的刘禅再次举一樽酒一饮而尽,其后摔杯入地!
诸将从之。
刘禅振奋扬声:“好!有诸卿此言,此战有胜无败!”
诸将再次震吼一声。
片刻后,营帐静了下来。
刘禅回到主座,道:
“诸卿之心朕已明了。
“但丞相之计,此战无须诸位有死无生,有进无退。
“诸卿且随朕龙纛同进同退,同生同死。
“朕龙纛不倒,便不可言败!”
“唯!”
“唯!”
“唯!”
不久。
诸将退去。
只留那位杀了青的大汉天子一人靠在凭几上,整个人微微后倾,双手撑地,似有茫然地抬头望天。
…
…
悲嘶的骏马倒在郿坞门前。
自陇右勒马绝尘而来的那人冲进了大将军行府。
“大将军,陇右大胜!”
“大将军,陇右大胜!”
行府四合的天井之下,只见一人举信大叫。
一个挺着斗大肚子的将军从内屋第一个冲到四合的庭院中间,身后跟了几十名府僚与二千石将军校尉。
“什么?”曹真讷讷开口。
“伪汉丞相诸葛亮大败而逃!张将军大破蜀寇!”
铁铁们,求收藏求推荐!!!
第16章 除去县籍 入为烈官
长安。
未央宫。
前殿门外。
大魏的天子箕踞在台阶上,怀里捉着一只鸡冠高耸,羽毛闪耀,脚爪锋利如钩的斗鸡。
待那位从遥远的宫门急趋而入,走了许久才到台阶之下的大将军军师向他行礼,他才将手中斗鸡递给身后宦侍,缓缓站起,一抖袖袍。
“陛下,伪汉丞相诸葛亮大败而逃,张将军大破蜀寇!”
杜袭声音亢奋,似乎想把胜利的激动喜悦传递给这位陛下。
然而这位陛下却努着嘴,似乎早就对结果有所预料,又似乎有些意兴阑珊。
杜袭于是将蜀将马谡舍水上山,大败星散,诸葛亮率军退走,及郭淮已沿渭下关中入秦岭,准备截诸葛亮后路之事一一报来。
“陛下,大将军行府最近几日还买到几个谍子传来消息。
“有两人说那日伪帝刘禅从斜谷入关中时所携人马并非七八千,实际只有大概三四千。
“而且,似乎这三四千人也并非是自蜀中汉中来,而是自斜水大营夜出,至斜谷迎奉伪帝!”
曹叡有些疑惑:“如何得知?”
“有谍子认出迎奉之人里,有本就在斜水大营的乡人。”
曹叡若有所思:
“这么说,这是刘阿斗在效仿当年董卓入雒阳故事了?”
当初,董卓入雒阳,步骑不过三千,害怕不能制服公卿,于是连续四五天派雒阳人马夜里出城,白天又大张旗鼓还雒。
雒中公卿以为西凉大兵复至,无有知其实者。
杜袭:“是,大将军以为,伪帝之所以亲临斜谷前线,所做所为又皆效董卓于雒阳故事。
“目的便是让我们以为他胜券在握,兵强马壮,使我们郿坞大军不敢去斜谷大营与其交战,为陇右诸葛亮拖延时间。宜速击之。
“但……”
“什么?”
“但臣以为,事有蹊跷。”
“卿且说来。”
“大将军所部尽在郿坞,那伪帝效董卓故事大张旗鼓,到底是做给谁看的?此臣之惑也。”
曹叡立马心领神会:“你是说,那刘阿斗是知道军中必出间人,所以做给那些间人看的?”
杜袭:“是。”
曹叡不禁嗤笑一下:
“如此说来,巴蜀大儒们所说的,刘阿斗怯懦无能,为诸葛亮所架空,都是假的?
“他竟腹有良谋,包藏宇宙?”
杜袭道:“臣确以为,伪帝或许是故意让我们看出他是虚非实,诱引大将军前去与他接战,后必有计。”
事实上,杜袭也只是没有把握与根据的猜测。
但小心点总没错,当所有人都疯狂热烈时,总需要一个谨慎之人泼盆冷水的。
大魏天子从衣襟上取下一根黑紫色雉羽,把玩半晌后缓缓道:“诸葛亮若率军从陇右回汉中,出斜谷,须几日?”
杜袭不加思索:
“弃辎重粮草轻装简行,日行百里,须十日;
“携辎重粮草急行,日行六十里,须十六日;
“张将军衔尾追击,日行二十里,则三十至五十日。”
片刻后,曹叡微微颔首:
“诏命大将军即刻移军斜谷。
“若刘阿斗接战,则小心行事,以防有计;
“若不战而走,则令大将军便宜行事,能剿则追,不能则走,不必报我。”
“是!”杜袭明白这位天子应该是听进去了自己话,心中对其更加敬而畏之。
要知道,那可是伪帝。
按如今消息,那伪帝所在,又极有可能是一座空营。
天下有几人能禁得住生擒伪帝这种泼天之功的巨大诱惑呢?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