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17节
最后众人也懒得猜了,杨条道:
“赵帅,不管他是死是活,渭水南岸那一两万人也已是逃无可逃,咱们是直接渡渭揍他,还是在这里守株待兔,等他自溃?”
赵云不假思索径直道:
“能被张郃带去渭南,必有其本部精锐。
“所谓穷寇勿迫,被疯狗咬一口也不轻松。
“只须断其归路,不与其战,待其自溃即可。”
次日。
五丈塬。
刘禅被赵广叫醒,从其人口中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却又合乎情理的消息,于是勒马下塬。
到了塬下,只见几十名裸衣负荆之人朝他膝行而来,最后尽皆伏地。
刘禅第一次见这种场景,不由深吸一气。
周围一众臣僚明明神色也是略显躁动,却又同样强自镇定。
“待死降人鹿磐见过陛下!”
“待死降人韦宽见过陛下!”
“待死降人李忠见过陛下!”
“待死降人……”
一众降将声音落罢,刘禅看向一名降将,徐徐问道:“你叫鹿磐?你手中木匣装的是什么?”
那鹿磐一滞,紧接着颤声道:
“禀陛下…是张郃首级!”
刘禅本就有些猜测,此刻闻言也是缓缓点头,但不知为何,仍有种不真实之感。
渭水北岸。
曹军营寨。
毌丘俭、牛金、夏侯儒、吕昭、杜袭等人怔怔望着南岸。
昨日还徐徐西归的大魏士卒,今日却是全部卸甲去兵,往五丈塬缓缓行去,赫然是降了。
“现在…现在怎么办?”昨日失了一千多长安将士的夏侯儒,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面无人色。
今日清晨,有侥幸得脱的陈仓溃卒来报,人数不知多少的汉军突然从渭水狭道杀出,与叛变的骑兵一并解了陈仓之围。
谁也不敢说,会不会是诸葛亮已经从郭淮手里夺下了陇右。
吕昭看向毌丘俭:“仲恭,我们现在是回郿坞?还是…回长安?”
毌丘俭一脸茫然,哪里知晓?!
按理说,郿坞是长安以西唯一一座堡垒,还临近渭水。
只须一万人守住郿坞,就能死死卡住汉军粮道,让其轻易不敢东进。
除非分三四万人将郿坞牢牢围住,再分几千精锐保护粮道,否则便有被劫粮的风险。
关中这地方,失几万石粮是小,但漕船一旦被毁,可不是轻易能变出来的。
但现在问题在于,汉军似乎还有一千多骑往长安东奔,不知道到底去干什么了。
派出去的斥候一个都没回来。
杜袭脸色发白,无可奈何道:
“我怀疑昨日东奔那支蜀寇骑兵,可能去长安以东夺城了。”
吕昭闻言猛地一滞:“长安以东?蜀寇怎敢去长安以东?”
他想过那千余骑可能是趁机劫粮或夺城,但也只以为最多去夺长安西面的槐里罢了。
毌丘俭昨日便想到了这个可能,也是微微颔首:
“安定已为蜀寇所有,若是陇右再为其所夺,诸葛亮就可以自安定出兵了。
“泾水春冬虽浅,但马上就要入夏,涨水之时有三五个月可以运粮。
“损耗虽大,却能绕过郿坞,直逼长安。
“若那千骑此刻汇集安定叛民,夺据长安以东任意一城,诸葛亮刘禅再派大兵把守,关东的粮食就彻底运不到长安了。
“我大魏只能自武关运粮,但武关只能负粮而入。
“短时间又如何能筹措那么多粮草,征集那么多负粮民夫?
“届时,纵使司马公来救关中,谁先绝粮退军,实在是未知之数。
“所以必须趁刘禅诸葛亮来不及支援那千骑之时,速速将他们逼退,将城池夺回。
“可长安兵力仅剩万余,岂敢分兵出城?只能是我们回去。
“加之我大魏连遭大败,士气大丧,郿坞…已经不可守了。”
“可郿坞重要性一如陇右街亭!坚固更有过之。
“一旦弃守,蜀寇岂不直接就能自渭水进逼长安?于我大魏岂不更加不利?!”
吕昭万万没想到,昨日趁所有人没反应过来直接东奔那一千余骑,竟能把水搅得这么浑。
杜袭径直摇头:
“子展,若粮道断绝,以如今士气,还有几个将士愿守郿坞?
“一旦被围,怕不是直接兵变降了蜀寇?岂不徒劳?
“眼下之计,趁陈仓蜀寇没追过来,我们还能走,再晚些想走也走不掉了。
“直接把能带走的粮食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烧掉。
“趁安定大兵未至,速回长安逼退蜀寇,护住粮道,待司马公入关中后再做打算。”
第80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随着近两万魏国降虏进入五丈塬工事之内,渭水北岸万余魏寇朝郿坞方向仓皇逃窜。
塬台上下,大小将士文武吏员爆发出一阵又一阵山呼万岁之声。
底层军士奔走相庆,只道他们这支偏师赶上了好时候,再次沾了天子御驾亲征的光,将来带着赏赐回家也是富户了,前些年服役那些乡人定要眼红欲死。
但如董允、邓芝、宗预等大汉股肱却是明白,此战大胜,炎汉气运可谓炽若朝阳复升,正应了陛下先前那句『社稷危而复安,日夜幽而复明』。
困守天水冀县的郭淮部众自不必提,只待鹿磐等一众伪魏降将捧着张郃首级去到城下,就算郭淮不举城而降,士气彼消我涨,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陇右一旦大定,仍有伪魏刺史徐邈驻守的凉州兵微将寡,粮少地贫,取与不取只在大汉一念之间。
无非是时机与成本问题罢了,若长安战事不止,大可晾着。
巴蜀、陇右、关中连成一片。
所谓秦并天下之势初现,唯有长安鹿死谁手尚且不知。
但丞相当年所书『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先帝没能实现,今日之天子却是做成了。
中午的时候,一直据堡自守,观望战事的武功坞堡帅苏威,也即当年杖汉节牧羊的苏武后人,亲率百骑抬来牛酒相贺。
恳请觐见大汉天子,并遣堡民运来粟米万石。
虽说先前战事僵持之时,其人谁也不帮,谁也不扰。
但此时审时度势第一个归汉,并献上籍簿甚至军粮,刘禅不可能没有表示。
直接违背『任官回避』的祖宗成法『三互法』,以其人为武功长,所谓战时从权。
又举其长子苏绰为孝廉,复引其次子苏约,侄子及从子共十人为龙骧郎。
据其人所言,武功今有四姓坞堡,苏杨李吉。
苏氏世为著姓,乃是第一,今有堡民八百余户,四千二百余口。
说实话,刘禅对于武功苏氏竟是关中第一个归汉的著姓,心中是有些惊异的。
须知,其族人苏则,曾出任曹魏的金城太守,因平乱而功封都亭侯,又入雒为曹丕侍中。
所谓武能平乱,文能治民,在史书上与治郡常为天下最的河东太守杜畿合为一传。
杯酒饮罢,刘禅随口一问,何以长安未定他便敢举族相投,难道不怕大汉不取长安,直接退走?
其人似是没想到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大汉天子会有此问,一时愕然,但最后也是坦然以对。
说什么武功苏氏,兴于不辱汉家使命而位列大汉麒麟阁十一功臣的先祖苏武。
可谓世受汉恩,世食汉禄,族人皆不乐为伪魏之民。
先前不知大汉天子亲临关中,所以才据堡自守,不敢擅动。
今见魏寇连败丧胆,才知竟是大汉天子龙驭长安,苏氏耄老为之涕零,归汉之心迫切。
来不及想大汉会不会不取长安而退走,如今陛下既然相问,万一大汉不幸败军,苏氏愿举族随归师南迁汉中。
听到此言,董允、邓芝、宗预等人皆是感叹不已。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