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05节

  然而刘禅却是恍然,重重点头:

  “辟疆言之有理!

  “朕与子龙将军患难与共,君臣相得,岂是张郃与伪帝能比?子龙将军必不中计!

  “纵使救驾心切,破围而出,虓虎之勇岂惧群蚁?!

  “多忧无益,如今张郃将至,且谕邓扬武、右中郎将与诸校尉到渭南营寨,与朕共论破贼之计。”

  “是!”董允拱手。

  这种时候肯定要集思广益了。

  辰时。

  五丈塬北,渭水南岸的营寨。

  董允、邓芝、宗预三位将军及宗前、爨熊、杨稷等几名没有防务的校尉齐聚中军木屋。

  刘禅把魏兴血书递来,又将张郃可能沿渭水南岸来袭之事道出。

  替魏兴递交血书那斥候,因与魏兴一般没有随来义叛汉投魏,被邓芝擢为亲兵,邓芝第一个知晓消息,心中已有预案:

  “陛下,魏寇自渭南轻军奇袭,悬军乏粮,必是张郃亲至无疑,否则不敢犯险。

  “臣以为,张郃所统魏寇必不会孤军奋战,而是会与驻军渭北东西两面的魏寇一并行动。

  “今臣有两策,不知陛下是力求稳妥,还是涉险,打渭南奇袭的魏寇一个措手不及。”

  “先说稳妥之策吧。”刘禅道。

  邓芝道:“陛下若求稳妥,臣以为当趁夜将渭北营寨空出,留三千人驻守中洲。

  “渭北的魏寇见我营寨已空,必会以某种信号告知渭南的张郃,令其停止冒险。

  “再凭工事、五丈塬天险相拒,张郃无可施为,或是远远立寨待关东之援,或是退军往救陇右,又或是强攻陈仓。”

  张郃必是查探到大汉主力多在渭水北岸,所以才举军来袭,想将汉军主力隔绝在渭北,再行他计。

  一旦发现渭北营寨已空,必能看出大汉有备,未必还会继续来袭。

  刘禅点点头:“若冒险呢?”

  邓芝道:“若欲冒险,则以德艳领六千将士回渭南防备张郃,臣率四千将士继续留驻渭北诱敌。

  “陛下可撤回斥候,诱其深入。

  “再于二十里外多布斥候,以安其心。

  “其见我并非不置斥候,而多布于二十里外,只以为我确实不曾防备他自渭南来袭。

  “又见渭北营寨果然有人,必不再相疑。

  “如此,臣料想他定会趁着斥候将消息送回的时机举军奔袭,以求在我心神大震,且时间不足以布防的空隙抢夺渭水控制权。

  “或将我浮桥溃军击杀,又或将浮桥拆毁,使我大军不得南返。”

  邓芝言罢,董允、宗预及屋中几名校尉皆是连连颔首。

  若非陛下与关兴料敌于先,张郃奇袭确有成功之可能。

  纵使魏寇并无强拆浮桥的筹谋,一旦魏寇三面来袭,三军慌乱,渭北这一万多人拥挤着抢夺浮桥,极容易因慌乱而发生事故。

  宗预族子宗前叹道:“张郃此策虽险,可假若我军无备,那便是泼天大功啊。”

  爨熊、杨稷等校尉闻言也是深以为然,连连颔首,然而不曾想宗预却是摇头:

  “非也,于贼帅张郃而言,此策非但不险,反而是稳妥至极。”

  宗前等几名校尉一时愕然,向宗预投来询问的眼神。

  宗预长出一气,徐徐摇头:“若发现我军有备,他从容退军即可。

  “可一旦我军无备,他两万大众成功夺得渡口,则郿坞魏寇便可直接乘船携兵粮来助。

  “虽不能攻下五丈塬,但我五丈塬兵微将寡,同样奈何不得他。

  “他无须再费一兵一卒,便能从容将我中洲与渭北大军困死。”

  “原来如此。”宗前、爨熊等校尉听到此处顿时恍然。

  犍为杨稷看向天子,抱拳振声:

  “陛下,末将以为可取邓扬武犯险之策,如今我大军有备,必能打张郃一个措手不及!”

  大汉连战连胜,士气空前,没人愿意放弃触手可及的战功。

  更何况来犯之人还是曹魏陇右的元帅张郃?

  若能斩帅骞旗,必是封侯之功!

  “诸卿可还有别的对策?”端坐正席的刘禅缓缓移目,环顾众人。

  他也挑不出邓芝两策的毛病。

  屋中众人将目光看向端坐正中的天子,多是摇头,如今就看陛下是选择稳妥还是选择犯险了。

  南中的爨熊忽然起身:

  “陛下,张郃既然长途奔袭,必然疲惫,何不埋伏几千人在半路。

  “或直接先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又或两军交战时出于其后?”

  邓芝当即辩驳:

  “若被发现,岂不惊了张郃?

  “到时这几千人如何还能回来?

  “我军本就兵少,此策犯险过甚。”

  爨熊悻悻点头,坐了回去。

  “朕以为邓扬武犯险之策亦算不得如何弄险,可行此策。”刘禅当然不愿放过痛击张郃的机会。

  若果真能击败张郃,赵老将军在陈仓城望见张郃溃军,也能安心守城了。

  见众人似乎没有异议,刘禅试探着提出自己的安排:

  “邓扬武以先前驻守中洲的四千精锐留守渭北营寨。

  “宗中郎将择两千将士保护浮桥与中洲。

  “余者皆回渭南防备张郃。

  “诸卿以为如何?”

  几名校尉当即振声称善。

  董允与宗预二人也没有异议。

  刘禅见状正要拍板,然而屋中唯一披甲的赵广却从他身侧走出,振甲抱拳道:

  “陛下,遣大众设伏虽然不可。

  “但臣以为可派小股精锐藏于密林,出于敌后。

  “若是张郃大败,便是两三百人也能成就奇功。

  “若是张郃不败或派人来探,两三百人的小股精锐也能从容撤走,不惧被贼寇追上。”

  提出设伏的爨熊眼前一亮。

  就是方才辩驳爨熊的邓芝也是看向了赵广思索起来,看神情,似乎觉得确实有可行性。

  端坐正席的刘禅有些犹豫:

  “两三百精锐设伏未为不可。

  “可该派何种精锐?

  “盆领重铠乃是大军正面战场的倚仗,若是指挥得当,两三百人或可抵贼寇两三千部曲。

  “一旦寻不到伏击的时机,这两三百重铠岂不就浪费了,恐于正面战事不利。”

  爨熊当即请命:

  “陛下,可遣臣南中将士五百!

  “南中将士本就擅于山林潜伏,魏寇若来查探,我等且战且走,无须惧他。

  “若不来探,待其大败后再扬尘出于其后,必能使其大乱!”

  横野校尉爨熊显然想抢这立功的机会。

  刘禅看向邓芝、宗预二人。

  若不派重步兵,似乎确实没有比南蛮更适合山地潜伏的人手了。

  二人也是微微颔首,并未表示什么异议。

  想了想,刘禅道:“如此,便依爨横野之意。”

  爨熊当即振奋:“谢陛下!”

  其他几名校尉本也有意请命,但见陛下已经拍板,而且爨熊南中将士在山林潜伏作战方面确有些特长,也就默不作声,不再争抢。

  刘禅看向爨熊,道:“爨横野,若张郃派人入密林查探,不管你被发现与否,即刻引兵向西,莫再回五丈塬了。”

首节 上一节 105/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