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01节

  “陛下,欲以铁索横江,则铁索须大,否则无以拦截。

  “可一百多步长大铁索,绝非三五日能打造完成,且如此长的铁索,何其沉也,何其重也?来船一撞,更要承受冲击。

  “若欲使之牢牢横于江中,两岸非高出江面数丈不可,且非巨桩、山石为基不可,渭水两岸土质松软,恐不能行。”

  一时又陷入僵局。

  刘禅虽知道铁索横江,甚至还从史书见识过如何破解铁索横江,却从没细想过实操上的难度。

  毕竟谁能想到自己会穿越,既不穿越,谁又会闲着没事干去想该如何实操。

  片刻后,赵广眼前一亮:“若以舟船载之,分摊其重,再横于浮桥之前呢?我军前几日不是铁索连舟?”

  邓芝再次摇头:“火船一至,舟船岂不被焚,铁索岂不沉入江中?”

  赵广闻言顿时悻悻。

  然而刘禅却是忽然像被击中一般想到了什么,看向赵广:“朕倒以为辟疆之言可也。”

第70章 最后一战

  “中监军,陈仓来援那几万魏寇未去进攻我渭北营屯,而是如郿坞魏寇一般往荒野开路去了!”

  一员负责侦查的虎骑回到岐山附近的营地禀报消息。

  “这是何意?”魏兴从草垛上腾的一下站起身来,向南方远眺,然而望不见渭水。

  要能望见,也无须派斥候了。

  他们如今所处之地,是一片东西近百里,南北宽二三十里的塬台,叫作周塬,乃周朝祖地。

  因渭水在塬台下的洼地流淌,在此处望不见,只能望见渭水南岸高耸的五丈塬。

  很快,关兴、魏兴、杨条率十余骑勒马向北,上到岐山山腰远眺。

  果然望见塬底洼地下,黑压压的人群在向北缓缓压进,而他们身后赫然已清理出了几里黄土路。

  “他们这是做甚?”杨条皱起眉头,疑惑不解。

  魏兴叉腰望着,也一脸疑惑,片刻后却是干脆道:“管他做甚,不影响咱干大事便成。”

  杨条闻言思索数息,徐徐点头,然而望了半晌后却是再度疑惑起来:

  “看起来似乎是魏狗不愿与陛下渭北人马纠缠,可若他们果真人多势众,不论如何也该先去试探下营寨虚实吧?”

  几万人马不去试探虚实,反而选择开路,为何?

  魏兴顿时将目光望向杨条,其后恍然大悟:

  “你是说,魏寇看起来有四五万人,实际上并没有,或者说绝大部分都是民夫辅卒?”

  听关兴说,先前大汉夺取街亭便是以两万民夫大张旗鼓,伪装成了大汉部曲。

  关兴思索着道:

  “魏寇如此行事,或是不愿浪费兵力与大汉动手,保留实力围陈仓,上陇山。

  “又或是想吸引大汉主动出击以逸待劳。

  “还有可能是兵力根本不够。

  “但更有可能是…魏寇想把这一万汉军留在渭北?”

  闻言此处,魏兴瞬间扭头看向身侧扶剑而立的关兴。

  刚想问话,却见关兴鹰隼般的目光骤然朝西南陈仓望去,似是惊怒交加而瞳孔大张:“不好,恐怕张郃欲直取五丈塬!”

  “什么?!”魏兴先是如遭雷击般头皮一麻,紧接着目光也死死望着陈仓方向。

  杨条也已是惊愕万分:

  “不好!

  “我等皆以为张郃一旦下陇,待知晓我关中大军虚实后,便会重回陇山救援,却是忽略了,他还有可能直取五丈塬!”

  关兴皱着眉恍惚点头:

  “张郃人马四五万,分兵数千与郿坞方向的魏军牵扯住渭北主力。

  “再分兵一万将赵帅堵在陈仓。

  “最后仍有两三万人马,可直接沿渭水南岸向东进军五丈塬!”

  “此举岂不冒险?”魏兴皱眉。

  杨条也是颔首:“渭水上游已无船只,张郃引兵自渭水南岸深入一百余里,就不怕粮草断绝?彼处可没有官道。”

  从大散关到五丈塬百里之遥。

  且这一百里的前五十里,自古以来就荒无人烟,并无官道。

  “郿坞不是有粮船?”关兴道。

  “张郃若能率两三万人马突袭至五丈塬…”说到此处,关兴先是顿住思索,旋即再次一惊。

  “不好,若张郃果真打算自渭南进军奇袭,怕是会遣人强拆浮桥!”

  “强拆浮桥?”杨条不解,“魏狗既无舟船,如何能强拆浮桥?”

  关兴已是心焦,五指紧捏剑柄急切言道:“羌王,这便是兵法所谓出其不意了!

  “你我皆知晓魏寇并无舟船,陛下与董侍中、邓扬武何尝不是?是故必然全无预备!

  “而彼处渭水湍急,他若多造木筏小舟满载点火之物,大军无备,浮桥瞬息便燃,绝无可救之理!”

  杨条与魏兴皆是愕然大骇。

  到了此刻,便是魏兴也明白魏寇到底想做什么了:

  “若浮桥被毁,自渭南奇袭的魏寇虽未必能成功登塬,断绝五丈塬与塬下守军的联系却并不难。

  “如此,渭水中洲与渭北的主力便要断粮。

  “而郿坞的魏寇,却可直接将粮食运至渭水南岸,接应张郃这两三万大军。”

  若果真让张郃烧毁浮桥,则此计简直是天衣无缝,看似孤军深入风险极大,实际几乎没有风险。

  大汉舟船也不多,据斥候回报,更是大多留在渭水南岸,浮桥上游。

  一旦真有火船顺流而下,这些船只怕也不能幸免。

  “张郃欲行此策应要夜袭,一夜如何能奔袭百里,就算能,如何还能保有战力?”杨条想到了什么。

  “无须奔袭百里。”魏兴道。

  “自散关至五丈塬这百里,五丈塬只能望见一半。

  “而魏寇布在渭水南岸的几百轻骑,昨日驱逐陛下斥候时便已将彼处占据。

  “所以他们可从五丈塬五十里外组织夜袭。

  “夜里视线不佳,一路寻找遮蔽,又或袭杀斥候,接近五丈塬十几二十里才被发现未必不能!

  “不说了,我去给陛下报信!”

  魏兴言罢打马便往山下走,与关兴一并擒王的念头全然抛诸脑后。

  “天使务必小心行事!”关兴对着魏兴背影遥声呐喊。

  从此地到渭水近三十里,到处都是匈奴觇骑巡视,颇为凶险。

  若想不被发现,必然要弃马潜行。

  可一旦弃马潜行却被匈奴觇骑发现,那只能是死路一条。

  俯身马背往山下绝尘而去的魏兴显然听见了关兴喊话,也不回话,也不回头,只给山腰上的二人留下一个摆手的背影。

  “羌王,情势危急,你我不能再等什么时机了。

  “烦请你即刻引兵往郿坞方向去,剩下的事情便交给我吧。”

  关兴站在高地上扶剑而立,望向南方那一团匈奴轻骑。

  “好,你也务必小心。”杨条也不多言,翻身上马后勒马下山。

  …

  …

  五丈塬上。

  木亭之下的刘禅神色微微一动。

  只见岐山山南旷野上,一直与南匈奴隔着二十余里对峙的大汉骑兵已经向东南方向动身。

  “安国这是要做什么?”侍立刘禅身后的赵广显然也望见了动静,忽然发声。

  刘禅随即顺着关兴行进方向望向武功,彼处有一支曹魏的运粮船队:

  “大概安国的斥候也发现了魏寇护粮战卒不多,想要突袭?”

  言罢,刘禅再望向旷野上那一团匈奴骑兵。

  也不知是尚未发现还是怎么,匈奴并未做出回应。

  两刻钟过去。

首节 上一节 101/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