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4节

  元骏见状,这才朝着老者长拜一礼,而后方才上马离去。

  ……

  “元氏子主动前来效命?”

  大堂内,只见魏哲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县丞黄雄。

  见此情形,黄雄虽然有些尴尬,但还是尽力推销起元骏来。

  没办法,谁让他收了元家的财货呢。

  别看黄雄现在只是个傀儡,县丞权职完全被戏志才架空了,但此人倒是甘之如饴。

  只见黄雄那圆嘟嘟的脸蛋上硬是挤出一张灿烂的笑容:

  “县君有所不知呀,这带方元氏出身亦非凡俗,据说他们乃是赵武灵王的长子公子元后人,因为秦末战乱方才避入辽东,躲进箕氏朝鲜逃避秦人的追杀。后前汉武帝灭朝鲜国置乐浪郡,元氏方才重新由夷变夏。”

  也难为黄雄能将元氏的由来记得这么清楚,还真是拿钱办事。

  然而魏哲听了却没有丝毫触动,甚至忍不住摇了摇头。

  元氏的传承要是真的这么久远,也不会至今还蜗居在带方县了。

  再说了,即便元氏祖上有那么点关系,与元骏是否有才也没有关联。

  但魏哲想了想还是给了黄雄一个面子,也给元骏一个机会。

  毕竟想要治理郡县,就免不了要和豪强、士族合作。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办。先把朋友搞得多多,团结大多数力量,等到掌握大局之后再改革不迟。

  至少在洛阳朝堂威信尚在的时候,魏哲还是需要按照规矩办事的。

  不过元骏进来后第一句话,便让魏哲神情一正。

  “县君既欲对东夷下手,元氏愿助县君成此大业!”

  魏哲闻言顿时眼神微眯,死死的盯着元骏:

  “是谁告诉你,我准备对东夷人下手的?”

  只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让元骏汗毛倒竖,后背发凉。

  别看魏哲年轻,但这一年多来杀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杀意一起,煞气自生。

  不过元骏还是大着胆子,沉着的解释道:“带方虽有盟掾,然则向来为素位尸餐之所,少有人在意,但数日前在下听闻县君亲任一人为盟掾。”

  “观县君此前种种举动皆有缘由,故在下方才大胆猜测。”

  随后不等魏哲开口,他便主动自荐道:“仆虽不才,然元氏久居带方,与东夷各部都有所联系,便是三韩各部大人,我家也多有来往。”

  “今日县君既欲用兵东夷,骏愿为马前卒,或可一用。”

  元氏和田氏不同,他们并没有贩卖刀兵与秽貊、三韩。

  元氏之所以与东夷来往,主要还是寻找良马做种马,顺带做些贩马的生意。为了结交人脉,元氏在塞外偶尔也会给胡人贵族治病,遇到马瘟等疾病也会出点主意,一来二去也有些塞外关系。

  而听到这里,魏哲这才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错,有点胆魄!”只见魏哲仔细打量了元骏一番后方才缓缓道:“来带方这么久,你还是第一个敢在我面前承认和东夷有勾结的人。”

  但即便对元骏有点欣赏,魏哲也不会仅凭他一面之词就做决断。

  于是在沉吟片刻之后,只见魏哲嘴角微翘道:“也罢,既然有此家学,你且先为厩啬夫吧,其他事日后再说。”

  所谓厩啬夫,便是负责主掌马政之职,秩百石,铜印黄绶。

  元骏闻言也没有失望,反而郑重朝魏哲拜谢一礼,而后方才退下。

  且不说黄雄得知消息之后如何感觉有面子。

  在元骏离开后,魏哲这边也不由陷入了沉思。

  确实,凡事有利有弊。

  至少在和东夷人打交道这方面,带方本地人确实有着先天的优势。

  念及此处,魏哲决定暂且将元骏纳入备选名单。

  且看吧!反正筹备工作还没有完成,倒也不用急于确定人选。

  这般想着,魏哲便暂时将此事放下,转而忙碌起另一件事儿。

  只见他摊开绢帛,略做沉吟便下笔写道:

  【今日雨后,于市中得不咸山人参一株,年份颇久,或有补气养生之效,卿可用之。近日另得细马三匹,虽无天马雄姿,却颇有憨态,可赏玩一二……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所谓“细马”,其实就是“果下马”,这种马十分矮小,高度甚至不到70厘米,也算是乐浪周边特产了,往年便作为贡品被送到皇宫。

  魏哲也是无意间得知还有此物,便索性找人寻来了三匹。

  没错,魏哲这是在写情书呢。

  他和管氏淑女的婚礼虽然还在走流程,但无论是魏家还是管氏都对这门婚事十分满意,基本上不会有所变动了。

  于是为了提前培养感情,魏哲便开始与自家的未婚妻沟通一下感情。

  他的老丈人管岳甚至乐见其成,甚至有时还会主动派人来取信。

  念及老丈人那丰厚的财力,魏哲也只能辛苦一下了……

第28章 灭国之谋【4K】

  中元二年,三月己酉日。

  看着郡府最新送来的邸报,魏哲越看眉头就皱的越深。

  由于带方县太过偏远,魏哲所见的其实已经是半个多月前的事情了。

  “司徒袁隗被免?”

  当听魏哲说出这则消息时,戏志才不由的陷入沉思。

  片刻之后,只见他眉头紧皱的有些忧虑道:“陛下恐怕已经后悔大赦天下党人了。”

  毕竟党锢虽然是一个打击,但天下党人也因此博取了巨大的名望。

  而且党锢解禁之后汝南袁氏顿时声望大振,大有士族领袖之势。

  以往曾与之并称的弘农杨氏,如今已然很少被人拿来相提并论。

  魏哲闻言倒是一点也不意外。

  “今上天生聪慧,自然不会让大汉朝再出第二个王莽。”

  真要让汝南袁氏成了士族领袖,那么就算袁隗这一辈没有反心,后辈恐怕也会蠢蠢欲动。

  见魏哲这么一说,戏志才顿时不由叹了口气。

  “希望别再来一次党锢……这天下真承受不起了!”

  闻听此言,魏哲亦是深以为然。

  他倒不是同情党人,而是一旦发生第三次党锢,那么从朝堂到地方恐怕就要发生彻底的政治决裂了,届时前路尽断的党人会做什么谁也说不好。

  倘若天下党人造起反来,那么大汉朝恐怕连十年的国运都没有了。

  相比于袁隗被免,廷尉崔烈继任司徒的消息就没那么重要了。

  甚至乐浪郡的邸报上都毫不避讳的直接写道:

  【洛阳传言,崔司徒暗寻今上乳母程夫人以五百万钱购此官也,饶是如此,今上得知亦抱怨乳母亏也,本可入千万钱。京师俱言,崔公登位,天下失望,论者皆嫌其铜臭!】

  魏哲看完都忍不住调侃道:“崔司徒何以如此不智?”

  戏志才闻言却笑道:“此乃家传尔!”

  “哦?此言何解?”

  对于大汉诸多士族的掌故,魏哲倒是了解不多。

  戏志才见状笑着解释道:“昔日我于颍阴县游学时曾听荀氏有人言,新朝之时,博陵崔氏先祖崔发便是阿谀依附王莽,从而位至大司空。”

  闻听此言,魏哲顿是就忍不住笑了。

  “哈哈哈~志才何时也变得如此促狭了?”

  不过调侃归调侃,笑过之后即便是魏哲也不得不承认,崔烈确实有些名不符实。

  因为邸报有言,月前北宫伯玉寇三辅,遣将军皇甫嵩讨之,不克。朝会之时崔烈竟然公然提议放弃凉州。

  此言一出,直接气得傅燮厉声大骂道:“请斩司徒,天下乃安!”

  如果不是今上及时打岔含糊了过去,恐怕大殿中的关西官员立刻就要炸锅。

  从这点来看,崔烈别说是司徒了,连当九卿的能力恐怕都没有。

  “唉~傅南容果然还是那个傅南容!”看见邸报中言,傅燮此议后出任凉州汉阳郡太守,魏哲忍不住摇头感慨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谈何容易。”

  戏志才闻言亦是微微颔首。

  作为本朝最大的泥潭,凉州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关西人和关东人之间,也不是一句相忍为国就能化解的。一切矛盾,说到底都无非是赤裸裸的利益纠纷。

  傅燮除非能同时满足两方利益,否则便是治理好了汉阳郡也于事无补。

  念及此处,魏哲本想写封信劝劝他,但是念及傅燮的性子却又放下,只能无奈的发出一声轻叹,毕竟傅南容如果能知难而退也就不是他了。

首节 上一节 34/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