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3节

  ……

  片刻之后,城北兵营。

  自从得知此处有铸坊之后魏哲便令钟扈严加看管,不许外人入内。

  实际上除了此处的工匠之外,戏志才是第三个进来的外人。

  然而此刻戏志才却仿佛感受不到那炙热的空气一般,径直走到火炉旁。

  当看见工匠炼铁所用的燃料之后,戏志才不由诧异的惊呼道:“石涅竟然也能用来冶炼吗?”

  要知道中原内郡也有此物,不过多用来做药材,方士们认为石涅甘、辛、温,可以用来治疗妇人血气痛、诸疮毒、金疮出血、小儿痰痫等病症,并且认为其有剧毒。

  因为常常有无知小民因为使用石涅而死的事情发生。

  见他这幅反应,钟扈当即直言道:“自然可以,不过用石涅炼制的铁与废铁无疑,其性甚脆,完全无法承受任何锻打,便是连箭头都做不得。”

  毕竟在铁箭头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锻打成型的。

  即便不加锻打,另制模型直接浇铸,制作出来的箭头也不好用。

  钟扈试过,用这种劣铁制作的箭头往往稍遇撞击就会碎裂,还不如骨箭破甲的效果好。

  用这种劣铁制作的甲胄也笨重且碍事,一击即碎不说,还影响士卒的行动,浪费体力。

  至于刀剑、长矛等物就更不用说了,也难怪钟扈会称它为废物。

  与此同时,一旁负责此事的将作掾王岑也一脸遗憾道:“我等什么秘法都用过了,都无法改变其性,想来石涅与铁确实有所冲突。”

  王岑心里是真的可惜,毕竟如果石涅可以用来炼铁,那么对带方县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毕竟用煤炭炼铁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实在庞大了。以带方县如今的体量,便是所有人都去伐木、烧炭,铁的产量恐怕也增加不了多少。

第27章 愿附骥尾【4K】

  在城北兵营中的铸坊里,戏志才亲眼见证了一批“带方铁钱”的诞生。

  由于从未了解过冶炼之事,戏志才还不时的提出一些疑问。

  “铁钱模具都由三韩铁钱翻制,基本别无二致。”只见将作掾王岑仔细解释道:“目前主要还是铁矿的人手不够,否则铁钱的产量还能提升。”

  毕竟用石涅代替木炭作为燃料之后,实在是大大减少了冶炼的耗费。

  以往百人伐木数日,所制木炭也不过一车而已,冶炼一日便耗尽了。

  譬如在田氏铁矿中,矿石向来是不缺的,基本上都是矿石等木炭。

  可如今就不同了,带方县的煤矿品质虽差,但基本都是露天煤矿,挖煤十分方便。

  百人一日所挖的石涅,就足足够火炉烧上数日。

  如此一来,反倒是矿石产量跟不上石涅的生产速度了。

  而在弄懂了此中缘由之后,戏志才不禁由衷的感慨道:“可惜了,这劣铁的品质倘若能稍高一点就好了。”

  “唉~谁说不是呢!”

  钟扈闻言亦是面色遗憾的感慨道。

  要是石涅炼出的铁块能够用来打造刀剑甲胄,钟扈觉得完全用不着什么铁钱,光凭他们自己就能把秽貊三韩平推了。

  只能说天不遂人愿。

  而见他们这么一说,一旁的魏哲却有些感慨万千。

  实际上他们的遗憾,也是后来华夏历代工匠的遗憾。

  是故自汉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尝试用煤炭代替木炭炼铁。

  然而即便在后世材料科学都是一个天坑,更别说当下了。

  事实上为了能用煤炭炼出好铁,华夏工匠足足用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在没有了解过现代化学的情况下,硬是通过不断摸索,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土法脱硫——即便他们不知道硫是元凶。

  最后直到清朝末年这项技术才达到大成,佛山铁厂便是其中代表,其全盛之时不仅在本地畅销,还远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佛山整个冶铁行业的工人不下二三万人,冶铁业的产值更是超过一百万两。

  可惜已经为时已晚,当西方的现代钢铁冶炼技术传入之后,佛山铁厂便很快落寞了。

  从某种程度而言,材料科学的水平其实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工业上限。

  故此魏哲并没有在这个“天坑”上纠结,犒赏了众工匠一番后便带着戏志才离开了。

  此刻戏志才才算想明白这里面的逻辑。

  “带方铁钱”就是一块裹着蜂蜜的毒药,而且是慢性毒药。

  因为魏哲是直接拿三韩等地流通的各种铁钱做模子的,只要操作的时候小心一些,一旦等这些“带方铁钱”流入三韩市场便为时已晚了。

  即便那个时候三韩等部落发现不对,可假币与真钱早就混做一团了。

  并且等到他们发现端倪,恐怕已经毒入肺腑,回天乏术了。

  不过魏哲的想法虽堪称妙绝,但也并不是全无漏洞。

  片刻之后,带方城头。

  看着下方汹涌的带水,只见戏志才眉头微皱道:“以劣铁为钱确是一招好棋,但人力有时穷,想要同时在秽貊与三韩布局恐怕还得细细思量。”

  说到这里,戏志才干脆抽出腰间长剑在地上画图示形。

  “秽貊诸部大多居住于单单大岭以北,素无君长,各邑落俱以渠帅首领为尊,处于山林之间,交通甚是不便,与三韩之地更是相距甚远。”

  所谓单单大岭,其实就是盖马大山(长白山脉)在朝鲜半岛的部分。

  后世朝鲜人也称其为太白山脉,这条山脉几乎横穿了朝鲜半岛东部,仿佛半岛的脊梁一般,将东海岸和西海岸割开。山脉尾部一直延伸到带方县境内,这也是秽貊人为什么会时常入寇带方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而言,单单大岭也算是乐浪郡的一道屏障。唯有首尾处的县城会遭受寇掠,其他县城几乎少有秽貊足迹。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待戏志才在地上划出大概的地形之后,魏哲很快也看出了问题。

  没办法,朝鲜半岛本来就像条黄瓜一样,地势狭长。

  如果将秽貊和三韩地区联系在一起的话,那基本上就已经纵贯朝鲜半岛了,东西长度将近有两千里之多。

  见此情形,魏哲不由颔首道:“不错,确实不能一概视之。”

  原本魏哲还想让管休负责执行,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此事的难度。

  别的不说,至少这两千里路来来回回跑下来,管休不死也残。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具体方案有了,如何执行完全可以慢慢搜罗合适的人选。

  于是在两人在讨论了几句之后,便暂时搁置,重新回到县寺办公。

  ……

  与此同时,石潭乡。

  当县吏的离去之后,元氏坞外的几人笑脸顿时一收。

  没办法,谁让这次他们足足交了两百石税粮呢,心情能好才怪。

  不过面对魏哲这种强势的县令,他们也没有胆子敢继续玩手段。

  豪强就是这样,只要地方长吏能压服他们,这些人大多都会很识趣。

  至少现在元氏就要比田氏、张氏识趣多了。

  “子良,你可想好了?”只见一苍髯老者看着一黑衣中年问道:“若是为了家业,倒是不必委屈自己,我家虽算不上富裕,但总还是能撑几年,届时熬走那魏公威就是了!”

  此人便是元氏家主元伟,而那黑衣中年便是他的长子元骏。

  与中原郡县不同,带方县拢共也就不过四家豪强。

  除了已经覆灭的阳丘田氏、昭明张氏之外,剩下两家便是李氏与元氏。

  其中李氏一族居住在城东三泉里,说来也是外来户,迁居带方并不久。

  实际上李氏是六十年前才来到带方县的,当时的当家人乃是一个方士,据说十分擅长风水术数,身家也颇为富裕,来此之后很快便置办了一些产业,不过平日里十分低调。

  至今带方城内都有传言,说李家祖上恐怕是牵扯到了朝堂斗争之中,这才不得不逃到带方这种偏远之地安居乐业,不过也只是街头巷尾的闲聊罢了。如今跋扈将军梁冀的骨头都不知道烂成多少块了,便是有什么瓜葛也早就散了。

  或许是因为这一点,李家人向来十分低调,平日里也主要就是做些海货买卖,田亩也有,但却并非唯一产业。

  魏哲来此之后,李氏也基本上都随大流,从不特立独行。

  相比之下,元氏算是带方县最早的一批土著了。

  带方县下仅有阳丘乡、昭明乡、石潭乡三处乡社,那元氏便世居石潭乡。而石潭乡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全因此地有处石潭便是寒冬腊月也从不结冰,渐渐由此得名。

  说起来元氏比阳丘田氏来的还早,但是他家的田亩却不算多,反而是像秽貊人一般开辟了不少草场,因为元氏的根基在畜牧之业上。

  不知为何,他家的牛马羊成活率都要比别家高,而且没有腥臊味道,仅凭这一点就足足矣让元氏的牛羊畅销乐浪九县。

  靠着这招绝活,元氏虽然每年赚的没别家多,但却细水长流。

  可是家财豪富之后,人总是会想要更多。

  譬如元骏,他如今就不满足于在闲居乡里,老死坞堡之中。

  只见他眼神决然的看着那苍髯老者道:“父亲,我已而立之年,再不拼一次就真没机会了!魏公威此人绝非一县之才,若不趁其微末时主动投靠,日后我家便是想要举家依附都难了!”

  见他说的如此果断,元氏老家主元伟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首节 上一节 33/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