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20节

第19章 跨海而来【4K】

  十一月十八日,东莱郡朱虚县。

  只见魏哲身着玄色锦袍身披赤色大氅,就这样骑在马上招摇过市。

  至于一路同行的五百骑义从,此刻亦是焕然一新,英武异常。

  路旁酒肆内,一名带着儒冠,衣着破旧的中年文士见状不由诧异道:“好大的声势,这郎君又是哪家子弟,怎么瞧着眼生?”

  闻听此言,柜旁沽酒的老丈当即哈哈一笑:

  “管君,怎么连自家郎婿都不认识了?你这管氏子莫不是假的?”

  说罢他还指了指魏哲手捧的那只大雁道:“瞧见没?今日便是纳采了。”

  不想那中年文士却好似被踩到尾巴一般,当即拍案大怒道:“乃公是货真价实的管夷吾之后,谁又在造乃公的谣?”

  然而老丈闻言却嗤笑道:“那这位管君莫不如先把欠账结了?”

  此言一出那中年文士顿时语塞,只能尴尬的甩了一句吾这就去取钱。

  说罢此人便灰溜溜的走了,酒肆内顿时响起了一阵欢乐的笑声。

  待其走后,随着老丈侃侃而谈众人这才知管氏将要嫁女了。

  甚至有那神通广大的,都打听出了郎婿魏哲乃是新任带方令。

  一时间,酒肆内的众人都不由议论纷纷。

  有人感慨管氏这次运气好,终于找到一个良人,有人则好奇魏哲的家世。

  毕竟瞧刚才那个纳采的架势,一般豪族可没有如此精锐的家兵。

  一来二去,管氏嫁女很快便在朱虚县内引起了热议。

  与此同时,先前离去的中年文士也差不多弄清此中原委。

  此人唤作管休,也确实是管氏子弟,只不过是旁支而已。

  早年靠着家底倒是学了些典籍,可惜天赋一般,又没有师门提携。

  于是多年以来只能在市井混迹谋食,倒是与街头游侠无异。

  别看管岳与管翁家资巨万,可是像这样血脉淡薄的穷亲戚却分不了一点。

  所以此刻管休也只能挤在街头的人群中,看着魏哲将一只大雁交予管岳。

  随后也不知道魏哲说了什么,管岳当即高兴的抚须大笑起来。

  见此情形,便是路人也知道管岳肯定对这女婿满意至极了。

  一时间,倒是给市井之间的议论又增添了些谈资。

  但热闹却只是他们的,回到家中管休却只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

  没办法,谁让他家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呢,三十多岁都还未娶亲。

  都怪他非要学经,结果家中值钱的东西全都变卖了,连祖上留下的铺面都转手给族人了。

  管休本以为自己是个朱买臣,却没想到他连东方朔都不如。

  别说天子了,活这么大他连洛阳都没去过,终日只在东莱郡打转。

  夜晚,摸着寒冷的被衾,管休终于忍不住暗自咬牙发誓。

  “拼了,不就是一条命嘛,乃公赌了!”

  ……

  且不说管休那边如何暗下决定。

  魏哲这边在走完“纳采”的流程之后,也终于得知了那蓝衣少女的名字。

  “管妍?倒还真是个灵慧的女子!”

  想到这里,魏哲倒是对这桩政治婚姻多了不少期许。

  不过目前也就只能到这一步了。

  经历了“纳采”“问名”之后,双方的婚约算是广而告之了。

  除非魏哲意外横死,否则魏氏与管氏想退婚都不可能,除非一点颜面都不要了。

  其实这也正是管岳想要的结果。

  他知道魏哲急着上任,这才一切从简,并未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否则光是“纳采”和“问名”这两个流程,都够魏哲忙活大半个月了。

  对于高门大户而言一门婚礼全程走下来,花上一年半载也都是寻常事儿。

  因此在让种扈先行去玄菟郡报信之后,魏哲这边终于启程了。

  次日上午,三山岛港口。

  只见管岳虽然须发皆白,但却面色红润,显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贤侄,这四艘海船你先使着。”一旁的管翁亦是面带笑意的大手一挥道:“倘若不够随时言语,我家虽不富裕,但几艘海船还是能拿出来的!”

  管翁口中的几艘海船可不是什么轻舟小船,而是先前魏哲看中的那艘可装麦粟六千斛,可载人五百余的大海船。

  本来魏哲只是想租用一下而已,却不想管翁开口竟直接就送了他四艘。而且还是连船员带维修工匠一齐打包送给魏哲了。

  霎那间饶是魏哲身经百战也不由嘴角微抽。

  这还叫不富裕?魏哲觉得他好像对自家老丈人的家底有些低估了。

  果然,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比如,软饭,就适合硬吃。

  于是自觉肠胃不好的魏哲客套了两句后,便毫不客气的收下了这份礼物。

  不过临出发前魏哲想起了一个问题,当即询问道:“管公,不知这渤海之上的海寇你们可能联系?”

  经过这一路的思量,魏哲越发意识到海路对带方县的重要性。

  一旦他想要有所作为,那么自然无法避免与渤海之上的各路海贼打交道。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管岳当即笑而不语。

  还是管翁嘿然一笑的解释道:“管承,其实本名管彦!”

  虽然管翁只是点到即止,但魏哲却恍然大悟。

  因为年初投军之时魏哲便打听过东莱郡的黄巾情况。

  当时根据他打听到的消息,管承便为黄巾一方小帅,不过只在海上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他抄掠还很克制,只在此间活动,从不越界,像是坐寇。

  如今看来这管承恐怕只是打着黄巾的旗号而已,实则是管氏的黑手套。

  毕竟在大海之上,海商与海寇往往都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当然,管氏这招也不新鲜。

  早在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东莱郡便有海商张伯路起义,当时其人自称“将军”,时常乘船浮海抄掠滨海九郡,汉军一旦追击他便或遁走辽东,或隐匿于海岛之上,一旦汉军退却,他便复又抄掠东莱之间。

  所以能在渤海之上做海贸生意的,几乎都和海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算是管氏的家族底蕴之一。

  对此魏哲自然是格外满意,又是寒暄再三,方才登船离去。

  从东莱郡渡海至辽东,主要航线其实就是由三山岛至杳津。

  辽东半岛南端之“杳津”,便是后世的辽宁旅顺老铁山一带。

  虽然如今旅顺港并未经过系统开发,但是天然优良的水文环境还是让这处不冻港成为了北上登陆的首选。

  至于这老铁山为何要叫“杳津”,全因辽东半岛南端都归杳氏县管辖。

  故此待魏哲登陆之后,便可从杳氏县由陆路直趋西安平县。

  从西安平县跨过鸭绿江,魏哲才算是跨入乐浪郡境内。

  ……

  次日,经过一日的航行,魏哲与船首、苍头等人也熟稔了起来。

  船首与苍头等人也知道魏哲是管氏的新婿,故此对他也很是巴结。

  对于自己一行人被主家当礼物送人,更是没有半点不爽,反而颇为高兴。

  毕竟管氏对魏哲如此看重,岂不是说明他们跟对人了?

  故此在闲聊之时,这些人对魏哲也是知无不言。

  船首更是可惜道:“郎君来的不巧,若是夏秋时节便要省力多了。”

  魏哲闻言顿时好奇道:“哦?怎么说?”

  那船首闻言当即颇为得意的沾水在船板上画图示意道:“郎君在杳津上岸,还需走数百里陆路方可到达乐浪郡。”

  “可若是夏秋之时乘船浮海,那便可一路直趋朝鲜城下,何其轻松!”

首节 上一节 20/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