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155节
随着太史慈在山头站稳脚跟,下方的汉军便快速沿着一道道长绳源源不断的爬上来。
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两千多汉军士卒便出现在了丸山城的心腹之地。
当中军大旗下的魏哲收到这个消息后,顿时畅快大笑起来。
“此战,定矣!”
随后果不其然。
随着山头传来的厮杀声越来越响,魏哲面前的高句丽守军开始无可抑制的陷入了恐慌之中。
前后皆敌,让很多先前还在顽抗的守军顿时无所适从。
即便山顶绝大部分依旧掌握在高句丽手中,但谁都清楚情况已经变了。
失去了绝对的地利优势,他们便已经绝对没有胜算了!
于是太史慈那边虽然还没有拿下高男武,魏哲面前的高句丽守军就已经陷入了溃败状态,令汉军从正面便势如破竹的攻了上去。
甚至冲到最后,后面的高句丽士卒只要看见汉军就面色麻木弃械跪下,已然没有一丝反抗的意思了。
然而正当魏哲要彻底拿下丸山城时,最上方的寝宫忽然燃其大火。
魏哲放眼望去,只见一个骨瘦如柴好似高男武汉子穿着一身华丽的服饰,在火焰中央手舞足蹈的癫狂大笑道:“天命在我!天命在我!”
那歇斯底里的笑声,听得魏哲都不禁有些皱眉。
由于火势太大,魏哲也只能看着高男武在大火中渐渐没了声息。
直到彻底拿下丸山城后,魏哲方才找来左辅于素问道:
“他怎么变成这幅德行了?”
于素:“……”
只见于素一脸复杂的看了魏哲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魏哲见状顿时一噎,也反应过来自家貌似问了句蠢话。
要知道高男武从一个中兴之主落到亡国之君,可以说是他一手造就的。
一念至此,魏哲也没有了再审问俘虏的心思。
“毁了此城!”
丢下这句话后,魏哲便押送着丸山城中缴获的财货回到了城下汉营。
闻听此言,戏志才顿时了然,太史慈亦是意会。
于是片刻之后,丸山城上下被尽数屠之。
至于原先坚如磐石的丸山城,更是很快成为一片残垣断壁。
毕竟丸山城顽抗汉军数月之久,这如果都能投降活命,那么日后在高句丽之地汉军的威慑力估计就要大减了。
夷狄畏威而不怀德,便是如此!
即便杀戮只能威慑一代人,但没有杀戮则连一代人都威慑不了!
然而即便魏哲拿下丸山城后第一时间便奏报洛阳,但还是晚了一步。
夏四月丙辰日,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
当来自辽东的信使将高句丽王印玺呈送朝堂时,却只能摆在刘宏的灵前了。
一时间,整个大汉都开始陷入了一种诡谲的氛围之中……
第141章 试探与交锋
中平六年春四月,戊午日。
天子刘宏驾崩三日之后,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
晌午,洛阳北宫崇德殿上新帝登基仪式庄严肃穆。
宫殿角落,侍御史元骏亦是其他朝官一样按照礼官的唱诵亦步亦趋。
在三呼万岁、舞之蹈之之后,元骏这次终于直起了身子。
趁此机会他悄悄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新天子一眼,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
元骏是在替魏哲可惜,要是那封捷报能早点送来就好了。
作为魏哲的门生故吏,元骏深知先帝对自家举主有多器重。
若是捷报能在先帝活着的时候送来,魏哲的封赏定然会厚重无比。
不过现在就难说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么,就比如现在。
大殿之上,只听得小黄门声音洪亮的宣读着诏书:“
朕以眇身,君主海内;
夙夜忧惧,靡知所济。
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
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尊皇后何氏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封皇弟协为渤海王…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
宣诏的小黄门在啰啰嗦嗦说了一堆封赏之后,方才拖着尾音道:
“新帝继位,大赦天下,改元光熹!”
听到这里,崇德殿上不少朝官都忍不住看了前排的袁隗、袁逢兄弟一眼。
要知道天子欲传位给皇次子刘协在洛阳城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天子刘宏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官场上看的是政治动作。
刘宏这几年诸多布置,其实都让不少洛阳官员看出了端倪。
但现在新帝乃是皇长子刘辩,看来先帝终究是略逊一筹。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场的朝官并没有谁在意遗诏是不是真的。
要知道本朝立国以来天子都能频频废立。
一个已经驾崩的先帝遗诏又能指望有多大作用呢?
眼下皇长子已顺理成章的继承帝位,便不会再有人纠结这些细枝末节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官僚,洛阳公卿在乎的只是稳定的秩序。
至于到底是谁坐在那个皇位上,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何氏应该与袁氏达成了什么交易。
毕竟这次新帝继位受益最大的虽然是何氏,但其次就是袁氏了。
要知道袁隗为本就贵为太傅了,眼下又与大将军何进共参录尚书事。
啧啧~这些纵然是四世三公都不足以形容汝南袁氏的显赫了。
须知三公位虽尊贵,但录尚书事之权却非每一位三公都能拥有的。
只要再给袁隗三年,恐怕汝南袁氏的影响力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届时,恐怕就是刘与袁,共天下了!
一念及此,不少朝官都暗自决定待会下朝再派人去袁府拜访一二。
不怕袁府记不住,就怕袁府惦记上!
别人这么想,元骏亦是如此考虑。
没办法,谁让先帝在位的时候魏哲为了防止先帝猜疑很少与袁氏往来呢。
在这方面魏哲还是有点逼数的,不像何进,完全搞不懂自家根基是什么。
明明作为外戚他的根基是皇权,甚至何氏与十常侍才是利益共同体。
但这个蠢货偏偏被士族忽悠的找不到北,反而与他们合伙对付起了宦官。
也难怪后来何太后都气得骂这个兄长是蠢货了,真是奇蠢无比!
而正当元骏想着待会儿该送什么礼物去袁府的时候,这次大朝会便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定先帝谥号!
话说自前汉开始天子谥号一般都是由新帝与朝臣共商,以为公论。
此举亦是为了让每一任皇帝在位时心里能有所顾忌。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总是难免掺杂很多其他因素。
比如上一位先帝“孝桓皇帝”的谥号,便是刘宏继位后与朝臣定下的。
“桓”字,乃上谥法中的一百三十一字中的一字,指用之君亲焉,用之君子焉。
《谥法》有云:
克敌服远曰桓,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开疆兼国曰桓。
当初之所以用“桓”为谥号,主要是以“平定羌乱”为理由。
以小宗继位的刘宏此举亦是存有几分感激之心,所以即便先帝刘志在朝野名声毁誉参半,但刚刚登基的他还是坚持为先帝上了一个美谥。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