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685节
李承乾面有好奇,“什么事情?”
苏禀:“下海!”
“下海?”
李承乾与戴胄尽皆眉头紧锁。
一个是不知道苏禀下海的目的,一个是疑惑苏禀下海与他户部有什么关系。
苏禀沉声道:“西域那边的生意,裴明礼已经入手了,我若是想要开新的生意,自然是会与裴明礼他们冲突。”
“如此,与户部,与朝廷不合,所以,我寻求了一下苏尘的意见,他提议让我出海!“
“沿着大唐的海岸线,一路南下,可经过琉球,吕宋,抵达狮子国等。”
“听闻这些国家境内,都蕴含着各种的矿石,各种的资源,若是能够与他们达成贸易合作的话,对我们大唐而言,必然是一番好事。”
李承乾若有所思,裴明礼一路向西,苏禀一路向东?
也并不全是。
至少从目前他的言辞来说,应该是顺着海岸线一路向南。
二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想要要人要船,沿着海路一路南下,与各国交流做生意?”
“不错。”
得到苏禀的肯定回答后,戴胄隐约有些明白,苏尘为什么要留下他了。
这是对户部绝对有利的事情!
“不知道国舅爷打算要多少人,多少只船呢?”
“我需要精兵一千,他们不但要精通各种刀枪棍棒,火铳等武器,还要熟悉水性。”
苏禀狮子大开口,“至于大船不需要太多,给我一艘楼船,三艘艨艟,五艘斗舰。”
从原本商量着的几百个精兵,直接提升到了一千人。更是直接索要八艘战船,听得戴胄瞪大了眼睛。
你这是去做生意的,交流风土人情的,还是去横扫汪洋的?
“太多了吧?”
李承乾也不禁的皱起了眉头。
楼船是大唐水师的主要战力,设有女墙、战格,树立旗帜,开设弩窗和矛穴,配备抛车和垒石铁汁,形状如同一座移动的堡垒。
艨艟和斗舰的规制,虽说是小了一点,但是真正在海面上厮杀的话,全配置的战斗力,足以横扫一支五千人的水师大军。
尤其是艨艟,以生牛皮覆盖船身背部,两舷开设划桨孔,周围设有弩窗和矛穴,使得敌人无法靠近,箭矢和石头也无法轻易攻破。
这种船采用封闭型结构,外配装生牛皮,造型小巧灵活,速度惊人,若是用于突袭的话,周边的岛国水师,绝对没有一合之敌。
“不多不多。”
苏禀乐呵呵的说道,“陛下你想想,我这次是沿着海路一路南下的,虽说大部分是我大唐的海岸,可以随时补给,可是一旦经过了岭南道后,将要进入婆罗洲,进入吉蔑的地界。”
“吉蔑与我大唐的关系并不融洽,想要他们同意我们登陆,同意我们进入他们的城内经商,没有强大的实力保证,很容易出问题的。”
戴胄沉吟着附和道:“陛下,国舅爷此话倒是不假,虽说人数与战船是多了店,但是他的安全可以得到极大的保证。”
“而且。”
“国舅爷此行,不但可以把我朝的诸多瓷器等货物带去出售,还可以从他们哪里购买我朝没有的东西,比如奇特的粮食种子。”
“其次,有国舅爷出面,也好为我大唐的版图,增加一些路径,如此便知道,在我大唐的周围,还有那些未知的国度。”
李承乾笑着看了戴胄一眼,自然是明白他的想法。
裴明礼此去西域,将会给户部带来极大的利润,如今,苏禀又要出海,一旦成功的话,那更是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流入户部,流入国库中。
不论是对户部还是对朝廷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思索再三后,李承乾缓缓点头,“此事朕准了!”
“不过斗舰不可能与你那么多,最多给你三艘斗舰,加上楼船与艨艟,共计六艘大船可好?”
第424章 聚四海之财于唐
无论是楼船,还是艨艟与斗舰,都是海面上,水师厮杀的主要战力。
如今,李承乾的目标,已经放在了倭国上,为此筹备了许多,突然给苏禀分去了八艘,这对于他的计划,明显会有所推迟的。
所以,在保证苏禀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减苏禀的队伍配置。
“这……”
苏禀有些郁闷了,“陛下,我做的这些,可都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啊。”
“早在陛下还未曾登基的时候,我在河东为陛下筹措银两,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如今我出海经商,聚四海之财于大唐……”
“打住!”
李承乾抬手制止住了苏禀的抱怨,笑呵呵的说道:“朕看你是和苏尘相处久了,说辞一套又一套的。”
苏禀嘿嘿的笑了笑。
“虽然朕给你减少了两艘斗舰,但是朕会给你准备一千五百名,精通水性且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些人足以保证你的安全,保证你携带货物的安全了。”
虽然少了两艘斗舰,但是却多了五百名精兵,似乎也很划算?
苏禀的目光,悄悄的看了苏尘一眼。
苏尘还未开口,李承乾便率先说道:“一艘楼船可容纳八百至一千名士兵,用来保证你的安全。”
“余下的艨艟与斗舰,足以保证你的每一艘货船之间的联系,同时可以负责警戒对敌之效。”
“一千五百人是经过朕的深思熟虑,给出的人数,至于你携带货物的大船吗,那就需要自行购买了,朕的手中也没有那么多的大船啊。”
苏禀瘪瘪嘴,一千五百名精兵或许是十分恰当的人数,但是你可是皇帝啊,皇帝的手中还没有大船?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苏尘笑了笑,“若是如此安排的话,楼船聚兵八百,艨艟两艘,分兵一百,斗舰两艘分兵四百,余下二百人,可划分到货船之上。”
“如此细算下来,陛下的安排,也却有可取之处。”
苏禀暗暗盘算了一下,按照苏尘这样的算法,在每一艘货船上安排五十名精兵保护的话,他此行最多可携带四艘大船。
若是每一艘货船的上面,分兵少一点的话,甚至可以组织八艘,十艘大船!
“毕竟是第一次出海,个人建议你还是少带一些货物,以熟悉路线为主。”
苏尘提醒道:“若是带着的货物太多,会极大的削减每一艘船上的兵力,同时也会大大的降低航行的速度。”
“四艘货船足够你携带一定数量的货物,在不影响航行速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仅可以探查到沿海各国的实力,还可以保证一定的收益。”
闻言,苏禀若有所思。
戴胄赞同的点点头,“并肩王说的没错,第一次出海经商,终究是要以熟悉路线,和保证自身安全为主。”
“如若不能保证安全的话,即便是携带更多的货物,也有翻船的可能。”
“好。”
苏禀应了一声,“那就遵从陛下的安排。”
李承乾:“人手和船只三天后会交付给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了。”
苏禀:“定不负陛下所托。”
……
出了宫,戴胄一脸笑容的,向苏尘二人发出了邀请。
“王爷,您二位不妨随我去户部坐坐?”
“有事儿?”
苏禀疑惑看去。
苏尘笑着拍了拍苏禀的肩膀,“你出海经商,大量的货物从哪里来?”
苏禀顿时会意,有户部在他要多少的货物,户部都可以轻易的安排好。
而且,那些东西在异国他乡卖得好,户部比他更清楚,更有经验!
“那就打扰戴大人了。”
“国舅爷客气了。”
来到户部,戴胄命人奉茶,随后把张明成叫来了。
“下官见过并肩王,见过大人。”
“这位是国舅爷。”
戴胄笑着给张明成介绍了一下苏禀,张明成再度行礼。
苏禀却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戴胄介绍道:“自他当了侍郎后,这户部的大小事情,都处理的井井有条的,让我省了不少心。”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