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宫毒士,请陛下退位让贤 第102节
如此一来。
就算是天下间的所有人都要杀了苏尘,苏尘也死不了了。
“嘿嘿,竟然把父皇都算计了进去,还让父皇不得不帮他,黑,真黑啊!”
李承乾乐不可支的笑着,拿起了酒壶,“估摸着这世上都没有几个人,有他这么大的胆量。”
于志宁叹服道:“确实如此。”
不过。
让于志宁疑惑的是,他们彼此双方之间,不是十分不爽对方的么?
这一次怎么会合作了呢?
于志宁问出了自己的心中疑惑,“此前陛下想杀苏尘,若非殿下阻拦,苏尘已经是个死人了,为何这一次,苏尘却主动与陛下交好?”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这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用他的话来说,我只不过是在某个比较适合的时机,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并且有助于父皇的事情。”
于志宁:“……那太子殿下?”
李承乾意味深长道:“当然于孤有益了。”
于志宁:“……?”
李承乾豁然起身,“于长史,孤以为,今日应当早些休息,以便备好精神准备看一看明天的这一场大戏了!”
于志宁笑着起身:“殿下言之有理。”
……
翌日。
一名名文武大臣们,便早早的来到了皇宫。
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议论着这几天发生的申诉平反一事,同时,还有不少的目光,时不时的向崔仁师等人的身上落去。
崔家的卷宗一事,闹得太大了。
哪怕是这几天,源源不断有人状告其他的官员,其他的世家,但是究其根本,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来自与博陵崔氏!
加之昨日一群由刑部精锐护送的百姓,走入了刑部后,这个消息便在长安城内传开了。
但凡不是个聋子都知道,这一次崔家要被清算了。
至于陛下会如何清算他们,那就要看崔家在陛下心中的重要性,以及清河崔氏的手段了!
“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今日来的这般早?”
一名名大臣刚走进太极殿,就见李承乾已经站在那里了。
顿时。
不少大臣们的心中,有了不少的“奇妙”想法。
李承乾微笑着,与一位位大臣打招呼。
在面对崔仁师的时候,依旧是面色不改,似乎并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似得。
“孔祭酒。”
“见过太子殿下。”
孔颖达微笑着点点头,“太子殿下今日气色甚好。”
李承乾笑了笑,“拖孔祭酒的福,孤近些日子来,吃得好睡得香,气色自然不错了。”
孔颖达眉头动了动,就听李承乾继续道:“听说近些日子来,孔祭酒一直在忙着著书立传,心无旁骛?”
“孤以为,孔祭酒应该多出来走动走动,孤的朋友苏尘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如祭酒这般年纪,多走动对身体好。”
孔颖达微笑颔首:“谢太子殿下提醒。”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在度与其他的官员们打招呼。
孔颖达皱眉看了看李承乾的背影,沉吟着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闭目沉思。
很快。
文武百官,俱皆到场。
“陛下驾到!”
众人心中一震,目光齐齐的看了过去。
李世民面带微笑着,龙行虎步的走了出来,看他的模样,似乎心情很不错?
第79章 所有人都得死!【四千字大章】
李世民脸上带着浅笑,看起来心情不错。
但是,这对于熟悉他的文武大臣们而言,却是一个十分不好的信号!
陛下动怒了!
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安静!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早朝上。
众人出奇一致的提出了些许小问题,至于大问题,他们大多已经上报,将会有各部商议后再做决定。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唱戏。
背靠着石柱的李承乾,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余光不时的扫过一个个大臣们。
他们或许如李承乾一样,同样在等待,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一桩桩事件处理完毕后,太极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就在此时。
李道宗走了出来,“陛下,臣有事起奏。”
来了!
看到李道宗出列,众多大臣心中一紧,不由的看了一眼崔仁师他们。
接下来就看崔仁师他们怎么接招了。
“说。”
“启禀陛下,陛下命臣彻查卷宗一事,已经有了眉目。”
李道宗一脸平静的拿出了卷宗,“根据微臣调查,博陵崔仁术依仗着崔氏威望,于博陵郡内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罪大恶极,请陛下严惩以儆效尤!”
嗯?
崔仁术?
不少大臣狐疑的看了看李道宗,竟然先从崔仁术身上下手了?
李道宗手中的卷宗呈了上去,李世民淡漠的查看了一眼后,便将卷宗递给了一旁的太监,“拿给崔仁师爱卿看看。”
咕噜。
崔仁师咽了咽唾沫,恭敬的接过卷宗。
上面的每一个案件,每一次杀人越货,巧取豪夺,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面对证据确凿的卷宗,崔仁师二话不说,直接跪伏于地,“请陛下赐罪!”
李世民不为所动,“给崔君肃看看吧。”
崔君肃默默的上前,接过了崔仁师手中的卷宗,一目十行。
查的果然清楚啊。
崔君肃叹了口气,“臣出身博陵郡,不但未曾为崔氏子弟做表率,反倒是让崔氏子弟,依仗着臣等官爵,鱼肉百姓,实在是罪大恶极。”
“博陵崔氏有负圣恩,请陛下赐罪!”
嚯。
不少官员看向崔君肃二人的目光变了。
无论是崔仁师还是崔君肃,尽皆是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是要舍弃自己,保全博陵崔氏?
李世民却没有去理会跪在地上的崔君肃二人,而是平静的看向了卢承庆,“卢爱卿,你那边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启禀陛下,臣自奉命为百姓申诉冤屈后,长安城内诸多百姓纷纷上诉,同时还有其他地方的百姓,前来告状。”
“期间,涉及的官员,案件,数不胜数,有轻有重,臣大多一一处理,唯有一些案件,只有告状之人的口述,却无人证物证,无法持续。”
“请陛下过目。”
卢承庆把准备好的卷宗,递了上去。
李世民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后,有些恼怒的把卷宗拍在了桌面上,“过分!”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