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91节
大明朝二百年。
商人始终是社会地位最底层的人。
在改了籍身,登上高位,成为大明朝有数的封疆大吏后,王崇古和家族的心态,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人是复杂的,有的人从穷苦日子翻身后,就想着捞一把穷亲戚。
而有的人,翻了身,却瞧不起穷亲戚了。
王崇古家族显然是后者。
不过,这不是王崇古忘恩负义,而是王崇古深知商人的劣根性,蹬鼻子就上脸,有足够的好处就背信弃义。
这天底下所有的丑恶,在商人身上都能找到。
能对晋商商帮通敌卖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已是王崇古及家族还占着晋商商帮财东分红能做到的极限。
现在的王崇古家族,是晋商商帮给钱就收,想办事,门都没有!
锦衣卫花了大力气,几乎查遍了王崇古家族,都没能找到王崇古家族中人与晋商商帮在财东分红以外的牵扯或瓜葛。
甚至王崇古这一代人,连跟晋商商帮的人有姻亲的都没有。
王崇古家族族人,所娶的,全是外来的媳妇,招的上门女婿,也全是西山外的人。
这种划清界限方式,代表着晋商商帮的死活,在正二品大员王崇古的眼中,完全不重要!
而听到这,朱厚熜明白王崇古家族和晋商商帮的关系。
官是官,商是商。
在必要时,王崇古家族能毫不犹豫牺牲掉晋商商帮。
而这,正是大明朝官员对待商人的正常态度。
宣府、大同两座边镇的兵权,在王崇古手中,不在晋商商帮的手中!
朱厚熜眼里闪着光:“找出晋商商帮的其他粮道,人赃并获后,便灭了吧。”
这个“灭”字。
不是像之前那两条粮道一样,只将粮道截断,把给鞑靼运粮的小虾米给灭了。
是将整个晋商商帮给灭了!
陆炳忽然一冷,不得不确认道:“皇上,以什么样的罪灭?”
“依大明律处置!”朱厚熜淡漠道。
大明朝。
通敌叛国者,诛灭九族!
晋商商帮商人何止千人,全都诛灭九族,手染数万官血的陆炳,本以为心早就冰冷如铁,但在此刻,猛然跳动了起来。
锦衣卫这次,大概要倾巢而出了。
但在那之前,锦衣卫在查王崇古家族时,顺带着查到了一些西山官场的事,陆炳平复了下心情,道:“臣启皇上,就在火耗归公圣旨传至西山时,西山巡抚郭景昌在大同镇宣布组织一场中秋宴,召集全西山官员参加,而据锦衣卫在西山暗探所报,与西山藩库中的提留银有关。”
郭景昌是河洛望族郭氏族人,祖父郭从道素有孝名,曾任应州知州,嘉靖十九年时,以老致仕。
孙子的郭景昌,学识不行,只是举人出身,但官宦世家的郭景昌深谙官场的为官之道,惯用“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的升官办法。
在严嵩执掌中枢内阁后,郭景昌年年都会到京城拜访严府,短短二十年,就从买来的知县起步,身历知府、布政使,并最终升任西山巡抚。
由于西山地理位置特殊,西山巡抚是少有能够独立考核本省官吏的巡抚。
权势极大。
而在严嵩、严世蕃倒台后,郭景昌靠着一道又快又好的参劾严氏父子的奏疏,给朱厚熜留下了印象。
提留银。
是火耗的一种。
用于地方衙门的日常运作,如官员俸禄、公文往来、衙门维护等。
郭景昌久历官场,京城的眼线自然不少,在大兴县衙惨案发生后,郭景昌清晰地感受到皇上、朝廷火耗归公的决心。
西山藩库里的提留银,朝廷随时都可能下达一封指令将之调走。
这在中秋之后的中秋宴,不妨说是西山上下万名官吏的分赃大会。
郭景昌给西山府县的知府、知县分银子,拿到银子的知府知县回到各自衙门后,再行分赃。
这郭景昌,是想到朝廷前面了,也想到他这个皇帝前面了。
“该杀的杀!该抄斩的抄斩!该族诛的族诛!”
第117章 封锁西山,瓮中捉鳖!
西山。
巡抚衙门。
四府七州七十七个县的知府、知州、知县全数到齐。
聚集在十数丈长的长案前。
边镇少礼而重实事,寒暄过后,一场晚来的中秋宴正式开始。
西山巡抚郭景昌从主座上站起,走到众多下属的身边,边走边道:“在座的各位大人,我们同朝为官,就是兄弟,也是缘分,各位跟着我王某人在西山当差也好多年了。
近来京城流传着一句话,叫“三年清阁老,百万雪花银”。
但这说的,不是咱们西山!
我们这些人啊,跟富庶之乡的官员是没法比,跟京城的官员更是没法比,与高高在上的内阁阁老,简直是天地之别。
我们西山穷啊,除了要养活千万百姓之外,还要不遗余力的为地方办好事,办实事。
各位大人的清贫,我郭某人心中有数!”
身为西山巡抚。
郭景昌不光要为一省百姓谋利,通省官员的福祉更需要特别关注。
如今,这帮跟着他任职西北数年的官员,非但没有落得“百万雪花银”,反而个个“清贫”。
郭景昌表现得很惭愧。
只是,西山之中,府、州、县的官员彼此望了望,好似没有身形特别瘦削的人。
但清贫与否,是人来判断的,自认为清贫,便就可以了。
不知不觉间,郭景昌已经回到了主座前,端起了案上的一杯几百两一坛的多年陈美酒,遥遥一敬,便一饮而尽。
过百位西山实权“令官”,随之饮尽了杯中酒。
酒杯没有放下,书办为郭景昌添满了酒,郭景昌又游荡在众官身边,在走到较为靠后的座位时,站住了,开口道:“闵鹤元闵大人、孟衍泗孟大人,他们二位身为一府知府,朝廷正四品官员,却雇不起轿夫,只能改骑骡子,辛苦你们了。”
堂堂知府。
座位竟在几位知州、知县之下,可见二人在西山官场中的处境。
来自巡抚的突然关心,闵鹤元、孟衍泗很是惶恐,在见巡抚敬来酒时,急忙起身躬腰回敬,由于动作过急,酒杯里的酒洒出去了些。
敬完了知府,郭景昌又走了几步,走到了知县的位次中,站住了,“临汾县的陶士林陶大人,陶大人的老父过世,也只能薄棺浅葬,草草掩埋,想来都让人心寒呐!
此番守孝完毕复官归位,辛苦了。”
白发丛生、官袍破旧的陶士林陶知县,面对巡抚递来的酒杯,不得不将之接下,在巡抚的殷切目光示意下,一饮而尽。
两位雇不起轿夫的知府。
一位薄棺浅葬老父的知县。
已然证明了西山官场的清贫,郭景昌的装腔作势,也是时候该结束了。
锦衣卫血洗了两京官场,杀的官员头颅滚滚,血流成河。
而且,锦衣卫的动作没有停止,不断在十三省抓捕,杀死贪官污吏。
迟早有一天,锦衣卫的屠刀会伸向西山,郭景昌不知道锦衣卫杀人凭据是什么,但他不允许西山官场有人不贪。
他要将西山官场打造成金汤一般,坚不可摧,即便锦衣卫来了,也要空手而归。
此次中秋宴,不过是郭景昌腐蚀西山仅存清官们的借口。
而且,动用的是藩库里的提留银,属于花朝廷的银子,办自己的事,一举数得。
郭景昌绕了一圈,不时的敬酒,表达对属下的关心,一来二去,喝得不少了,但他酒量不错,身体不见丝毫晃动,走回了主座,声调渐高,道:“列位大人都很清贫,各家有各家的苦啊。
郭某人都知道,是我对不起大家,今天借这清酒一杯,就算我郭某人给诸位赔罪了!”
一句赔罪的话,一杯饮尽的酒,将整个西山官场官吏的穷苦,全揽到了自己身上。
之前被郭景昌单独敬酒的人,逐渐意识到了不对,为官多年,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什么样的事也都经历过。
这架势,这话术,和那些想方设法给他们送银子,送东西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啊。
郭景昌的话,也证实了他们所想,道:“‘民以食为天’,这是这是终古不变的道理。
当官的也是人,也要吃饭,马上要到新年了,为了让大家能够过一个稍稍宽裕一点的新年,本抚决定,将藩库提留的三百六十万两纹银,作为冰炭银之资,发给大家!”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