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9节

  罗龙文正在读着《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念到这里,严世蕃推门而入,罗龙文便停下了。

  严嵩眼睛仍然闭着,淡淡道:“龙文,你说,老子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罗龙文一愣,接着答道:“太上道君的意思说,过分追求名声和财富可能会导致过度的消耗和损失,而知足和适可而止则可以避免这种危险,从而保持长久。”

  “严世蕃。”

  严嵩猛然睁开眼睛,望着屋顶,道:“你知足吗?你懂的适可而止吗?”

  严世蕃本来像一头猛兽在那里眈眈,听到老父的询问,气势顿时一泄。

  “知足!”严世蕃咬着牙,“但是爹,皇上都命锦衣卫封锁严府,随时要拿我们父子以消天下之怨了,这时候还谈什么适可而止?”

  “皇上封锁严府,自有封锁严府的道理,两京一十三省官员的欠俸,九边九镇将士的欠饷一日不解决,我大明朝就一日不得安宁,严世蕃,我问你,工部的亏空和某些人从中赚到的银子,你准备什么时候送到国库去?”严嵩两眼发直,颤抖道。

  他万没想到,御前承诺的银子,这逆子都想着拖欠,这天下事,还有什么是这逆子不敢的?

  严世蕃给罗龙文递了个眼神,罗龙文立刻明了,轻轻地在严嵩耳边说道:“阁老,那是两千多万两纹银,小阁老就是筹集,也要时间不是,官员的欠俸,将士的欠饷,又不是一天两天的,没到那急不可待的地步。”

  “糊涂!”

  严嵩出奇地震怒了,吼道:“严世蕃,我告诉你,普天之下,没有人能拖欠皇上的银子不还,再拖下去,我这条命,就该送在你手里了……”

  严世蕃惊醒,立马往后退了一步,跪了下来,后怕道:“爹,我这就去筹集银子。”

  严嵩扶着书案站了起来,慢慢走到书房的深处,抱出个锦匣:“这幅清明上河图,你们拿去也换点银子吧。”

第9章 考成之法,头颅滚滚!

  清明上河图。

  严世蕃、罗龙文顿时心头一热。

  凡喜于风雅的文人,就没有不喜欢收藏字画、古籍的。

  而在几千年来无数名家国手传世字画中,字,当首推东晋王右军的《兰亭集序》,画,当首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一字一画,在文士看来,都堪称无价之宝。

  在严嵩数以千计的字画收藏中,此幅画仍是镇宅之宝。

  严世蕃眼中精光闪烁,他是知道的,为了得到《清明上河图》,老父亲是花了大力气的。

  曾先后构杀两个朝廷命官。

  最初,《清明上河图》的收藏者是户部员外郎王振斋。

  严嵩得知消息,派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忬到王振斋家强购。

  王振斋知道得罪不起权倾朝野的严嵩,又舍不得心爱的藏物,于是重金伪造了赝品送给严嵩。

  严嵩当时信以为真,“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人赏玩之”,四处炫耀,府上的裱糊匠汤臣装帧的时候,认出是赝品。

  严嵩勃然大怒,以“非议朝廷”的罪,派人抓捕王振斋,王振斋只好招供,说真迹在舅舅——著名画家陆治手中。

  严嵩威逼利诱,陆治只好忍痛割爱,王振斋受刑过重,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严嵩为了不走漏风声,给熟知内幕的王忬安了个“治军失机”的罪名,杀掉灭口。

  如此,《清明上河图》方入了严家。

  现在。

  为了填工部亏空和私利,严嵩竟舍得将《清明上河图》主动拿出来换银子,拳拳爱子之心,可见一斑。

  但严世蕃却想着有没有办法将《清明上河图》留下来,先从旁处拆借,可千想万想,那两千多万两纹银的账实在太大了,哪怕父子二人将过去二十年的贪赃全算上,都不足以平账。

  此画虽好,却不是久藏之物,严世蕃幽幽一叹,将锦匣接过,恭声道:“儿子这就去倒换银子。”

  像这等珍宝,从不缺买家,尤其是在这天下首善之地,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至于封锁严府的锦衣卫,依老父亲所说,是为了银子而来,不会影响严家筹集银两。

  严嵩默了一会儿,接着不舍地说:“去吧。”

  ……

  京谚云:“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

  离正月十六的子时也就三个时辰了。

  下了一个白昼的雪,两京一十三省的旱情尽数缓解,天上的云终于薄了,隐隐还能看见月亮。

  这就使得京城多处的灯市比哪一年都红火。

  台基厂大街北起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大街连接,南到前门东大街,与祈年大街连接。

  原为堆放薪柴芦苇以及草料之处,可建了裕王府后,这里就不一般了。

  不远处的什刹海就是京城最繁华的灯市,这里虽然禁止灯火,几里之地没有丝毫烟火气,但抬头便能看见被灯火照得通明的天空,和飞上天空五颜六色散落的焰花。

  王府之面南三门,亦如宫门,中门常年闭着,两旁的侧门却白日必须洞开,纳东南之紫气,日夜皆有八名禁兵把守,肃皇室之威仪。

  锦衣卫的到来,又使得王府外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从寅时到现在,短短的几个时辰,裕王朱载垕却像过了几十年般漫长,心绪几度起伏。

  在御前财政会议的前一晚,高拱、张居正就专门到过王府告诉他,严党可能会以被打死的周云逸后台,向清流,向裕王府攻讦。

  所以,裕王整宿都没有睡好,偏偏在寅时沫侧妃李氏又突然临产了。

  近两个时辰李妃难产的嚎叫,让本就心绪不宁的裕王几近崩溃。

  幸好有王府詹事谭纶陪着,才勉强能够自抑。

  或许是苍天可怜裕王,世子平安诞生,徐阶、高拱、张居正又奉皇命端着元宵冒雪抵达王府贺喜,裕王那颗始终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裕王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本就多病的身体,又受了刺激导致虚脱,想再站起来都做不到。

  吓得徐、高、张、谭纶四人七手八脚把抬着裕王回了寝宫。

  过了许久,裕王慢慢恢复了气力和精神,这才坐起向三位师傅行了礼。

  几把椅子在床榻前围成半个圆圈,围着中间一个白云铜的火盆,徐阶、高拱、张居正、谭纶依次落座,君臣五人围炉而谈。

  

  御前财政会议上发生的一切,高拱以平实的话语转述给了裕王。

  当说到司礼监退出御前财政会议,严世蕃又在严嵩逼迫下吐出两千多万两纹银时,裕王是神采飞扬,要不是沉疴难起,怕是能蹦起来。

  紧接着高拱又说到了淞江府徐家兼并土地,江陵张家肆意敛财,两家大行为祸乡里的行径时,裕王望着素来敬重的徐、张两位师傅,彼此尴尬到无法言喻的地步。

  谭纶更是转过头去,脚趾死死地抓着地。

  内阁五人,三清流、两严党。

  严党父子俱贪,可清流徐、张师徒也不弱啊。

  不过是父子贪在朝廷,师徒祸在民间,孰是大明朝第一害,真的很难说清。

  高拱没让尴尬的气氛持续,就说到了御前财政会议取消六部年初预算的事。

  “取消就取消了,就事论事挺好的。”裕王声音疲惫且细弱,主动破局道。

  “皇上还是圣明的。”徐阶接言道:“事事详议,事后总能少些争议,朝廷也能更安稳些。”

  “不会安稳的。”张居正一开口就否决了众人。

  裕王、徐阶、高拱、谭纶都望向了他。

  张居正向裕王解释道:“在绝大多数时候,六部年初预算是花不完的,但神奇的是,每到年尾,六部的年初预算都能花完,甚至是像工部、吏部那样花超。

  工部是严世蕃以公谋私不提,但吏部是实打实的亏空,还是那种无从查明的亏空,是何原因,我想王爷是明白的。”

  裕王了然,不外乎贪墨、挪用。

  张居正继续道:“如果事事详议,那六部计划要做什么事,要达到什么目的,具体的数目、时间、地点,都必须以实事登记在册,那就要求我大明朝的官员必须实事求是。

  在此基础上,皇上只需再增设一道监察,根据实录册按图索骥核查和考核,就能精准查察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各级官员的贪墨。

  而我大明朝贪渎成风,一旦施行考成之法,不出数月,官场就会头颅滚滚,血流成河!”

第10章 清流内斗,师徒隔阂!

  “你当时为何不向皇上陈奏?”

  徐阶一听考成法就急了,质问张居正道。

  贪官、庸官,清流和严党具有,区别不过是数量多或少而已。

  数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难免迷失在权力中。

  只要不为非作歹,祸乱朝纲,在徐阶看来,都不是什么大事。

  这考成法,无疑是掘天下官员的根。

  能者上,庸者下。

  大明朝不需要这样严苛的考核官员的制度。

  在御前,徐阶因心痛家族损失而无暇他想,此刻,他才意识到财政会议末尾皇上那一句取消年初预算暗藏玄机有多么大。

首节 上一节 9/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