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84节
严嵩都倒了,这该死的东西,哪能继续逍遥自在?
张居正放下了军报,望着思索中的高拱、李春芳、陈以勤,道:“在给大同回文前,我想先旧事重提一下,前宣大总督杨顺,怯战、畏战,攀附严党,构陷忠良,祸国殃民的事,我想都还有印象,杨顺今日虽已不在朝,但遗祸无穷,我以为,当重新上奏皇上论罪,肃卿(高拱字),子实(李春芳字),逸甫(陈以勤字),你们以为如何?”
“善!”高拱不假思索道。
李春芳、陈以勤点了点头。
官场。
不是个喜欢找后账的地方。
毕竟谁也不能当一辈子的官,你找别人的后账,就会有后人找你的后账。
这便是“屋檐滴水代接代,新官不查旧官账”的由来。
但像杨顺这样罪大恶极,却不在这范围内。
况且,直到今日,皇上令群臣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圣旨效用还没有过去。
刚好再添上个杨顺的脑袋!
内阁,只有遇事不决时,才会票拟,少数服从多数,像这种都同意的小事,就不需要再票拟了。
在得到阁员们同意后,张居正取纸掭笔,不一会儿,便写下了一道参劾杨顺的奏疏。
高拱、李春芳、陈以勤依次在奏疏上落了名,内阁集体奏疏,便就成了。
张居正唤来内阁中书舍人刘台,呈奏入宫。
刘台领命而去。
内阁几人望着刘台的背影心思各异,内阁中书舍人的位置,往往是内阁首揆的门生,这几乎是百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事。
这刘台,就是严嵩倒了后,被张居正挑中收为门下的徒弟,倒是好福气。
内阁中书舍人又称为九卿预备,张居正这样推举新收的徒弟,似乎太过爱护了些。
不过,内阁中书舍人多数时候,是帮阁老跑腿的,虽然有在旁观政阁老的好处,但还不在已经是阁老的他们眼里。
高拱不再看他,转望向张居正:“太岳,俺答汗和其孙子把汉那吉到底什么情况?”
大明朝廷必须搞清楚俺答汗对把汉那吉的重视程度,把汉那吉在鞑靼中的地位,以免造成误判。
僧格可以不在乎叛逃的爱妾,俺答汗是不是在乎叛逃的孙子呢?
张居正拿起了锦衣卫早间送来的线报,先前看到时,张居正还不解锦衣卫为什么突然送来有关俺答汗、把汉那吉线报的意义,这时就全明白了。
宣大总督王崇古大体是先找过了锦衣卫,而锦衣卫这几十年来搜集的线报也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
锦衣卫确定的是,俺答汗很喜欢这个把汉那吉的孙子,只是,不是爷爷不当人,而是孙媳妇(外孙女)太诱人,没能把持住。
在鞑靼汗室三代中,把汉那吉的地位非常之高。
锦衣卫还确认一点,把汉那吉是俺答汗阏氏莫伦亲自给带大的,莫伦对孙子把汉那吉可是爱如骨髓。
在鞑靼部族中,俺答惧怕阏氏莫伦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根据锦衣卫在鞑靼部族中的线人上报,听到宝贝孙儿投了明廷,阏氏莫伦差点疯了,拿着木棍跑到汗帐中,当着无数部落首领的面,敲俺答汗的脑袋,并放下豪言:“纵使明廷要了你俺答汗的脑袋我都给,我只要我的宝贝孙子。”
说到这。
高拱、李春芳、陈以勤的神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既然把汉那吉不是鞑靼,不是俺答汗可以随意牺牲的人,那接下来大明朝与鞑靼俺答汗的博弈,就先天占据了上风。
王崇古是张居正挑选的宣大总督,军报中王崇古又详细写了上中下三策,张居正以为没有改动的必要,便问道:“就以军报为奏疏,呈于皇上如何?”
“同意!”
“同意!”
“同意!”
内阁全票通过,呈奏入玉熙宫,而朱厚熜的旨意很快降下,对王崇古的计划添加了一个补充。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道理只在炮火范围之内!”
那就是,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是拿不到的。
要从实力地位出发。
九边九镇立刻坚壁清野,扼险守要,时刻防御鞑靼入侵,一切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108章 汉奸走狗,晋商卖国!
玉熙宫。
再论前宣大总督杨顺罪过的事,朱厚熜交付给了锦衣卫、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理。
免不了一死。
朱厚熜在打坐,黄锦静侍在侧,给紫铜炉里添檀香,给神坛上换线香蜡烛,为神坛香案,包括地面揩拭微尘,运步如猫,练就一身如在水面行走,微风不起的功夫。
朱厚熜深惬其意。
可今日朱厚熜却始终无法入定,睁开了眼睛。
正在神坛前揭开紫檀香炉的炉盖刚添香的黄锦还以为是自己打扰了万岁爷仙修,立刻便跪下了。
“不关你的事。”朱厚熜从蒲团上站起,走到御案前,望着锦衣卫呈上的数道卷档,目光闪了一下。
赵全、丘富,板升,以及王崇古。
赵全、丘富。
是投靠鞑靼的汉奸头目。
这要追溯到嘉靖初年的时候,也就四十年前,白莲教佛公吕明镇,在民间称之为吕老祖,带着徒弟赵全、丘富在山陕一带传教,蛊惑乡民学习法术,理所应当的,就被山陕总督给剿灭了。
吕老祖的神通,终究不抵朝廷的屠刀。
白莲教中有诸多名目,教义也多有不同,统称为白莲教,可又有所不同。
总之,吕老祖名目教中的高层,在赵全、丘富带领下,干脆就全做了汉奸,领着教徒投了鞑靼,甘愿作为鞑靼进攻大明的马前卒,在进村扫荡时,为鞑靼军骑指路。
俺答汗就收了这批汉奸走狗,并将赵全、丘富等人安置在靠近大明边境的古丰州地区。
赵全、丘富带着教徒,就在那个地方建立了汉奸走狗大本营,召集大明各路亡命之徒和蛮夷少民,数万人扎根在那里,称之为板升。
那不是鞑靼的势力范围,在法理上,甚至还属于大明朝廷的疆域,但却是大明律的法外之地。
每当鞑靼北虏南下,这些汉奸走狗都要做带路党,将鞑靼军骑伺候的舒舒服服。
在没有这群汉奸走狗前,鞑靼、俺答对长城后的大明省府郡县并不熟悉,所以,最多是在边镇屠几个村子,烧杀掳掠一番就走。
可有了带路党以后,那诡计就多了,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便是在赵全的建议下,同意收受大同镇总兵仇鸾的贿赂,确定了往大明京师而来的主攻方向。
集中兵力,进攻防御空虚的大明腹地,这只有极为了解大明朝边域和大明军事部署的汉奸才能提出来。
俺答汗欣然采纳了赵全的建议,然后,自西向东,沿途且行且掠,不分兵民,一概杀光。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数十万人成了俺答军骑的刀下亡魂。
最终,引发了鞑靼叩关。
俺答大军兵临京师城下,给朱厚熜造成了仅次于壬寅宫变的心理阴影。
朝廷一直在设法铲除板升的汉奸走狗,却始终无果。
嘉靖三十六年的桃松寨,被杨顺、许纶、严嵩、严世蕃认为是铲除板升的契机,可事实证明,那为大明朝招来更大的北虏之祸。
同样的绿帽,同样的鞑靼叛逃,任谁都担心旧事重演。
不过,现在的大明朝,掌握了更多的情报,朱厚熜能感觉到,这是真正的契机。
但朱厚熜却有了顾虑。
这就与宣大总督王崇古有关。
王崇古,是西山人,准确地说,是晋商出身。
商人之家,哪怕再是巨富,也是个商人,按照太祖高皇帝祖制,连个丝绸锦衣都不能穿,更何况是入仕做官,还坐上了宣府、大同两座边镇的总督,大明朝廷的正二品大员。
锦衣卫早就探明了一切,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晋商雄居西山,是大明朝内势力最为雄厚的商帮,改个出身,难也不难。
大明朝三大商帮,晋、徽、潮,晋商商帮能让人称官商的徽商商帮,能让走私西洋、富甲世界的潮商商帮排在身后,可见一斑。
不为别的,晋商,做的是钱庄票号生意!
据锦衣卫所引西山人之言,西山贾古天下,虽有数十万而不得称富。
大明朝一年赋税也才四千多万两纹银,可西山富人岂止百人?
不说万富,但千富总是有的。
人人都说江南之富,焉知边塞西山富可敌国?
只是,这无尽财富的来路,不正当啊。
朝朝代代有北虏,朝朝代代杀不绝,是盛唐不够强大,还是弱宋不够富裕,亦或是是我大明朝兵锋不够锋利?
在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等诸位先皇的攻伐下,北虏不仅没有覆灭的意味,反而越来越强了。
追根溯源,不外乎有人在为北虏输血罢了。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