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83节
队官慌忙将千里镜交给戚继光,戚继光接过千里镜瞄望向部堂大人的方向,浑身立刻剧震了一下,不知道何时,部堂大人变成了独自一人。
在三名真倭的不断进攻下,左支右绌,但部堂大人毕竟年纪大了,又是个文官,没过几招,便几次险些身死了,戚继光忍不住发出一声急吼,“部堂!”
就在胡宗宪彻底支撑不住,戚继光拼了命往那个方向跑时,数面盾牌挡在了胡宗宪的身前。
一队锦衣结果了不知死活的三个真倭,救下了胡宗宪,“胡部堂,死容易,活不易,以殉国而全忠名,非大丈夫所为,你就是死在此处,士林也不会说你是严嵩的孝顺门生。”
国史载:月中,东南军队全歼海上倭寇三万人,胡宗宪竟亲临战阵,手刃倭寇三人,文武双全。
吐噶喇列岛一战,永绝大明朝二百年倭寇之祸,万世之功!
第106章 倭国宣战,绿帽之战!
吐噶喇列岛战后。
倭国以倭商在岛为由,派遣使者入大明朝表达不满,并以此为由,要求大明朝廷重开朝贡,开启明、倭互商。
张居正内阁接待了倭国使者,但在听闻倭国使者的不满和诉求后,主持会见的内阁阁老兼礼部尚书陈以勤,便在留下八字评语后离席。
“倭人身矮,皆因无脑!”
随后。
礼部官吏便将倭国使者驱逐出境,倭国使者还想赖着不走,却被锦衣卫直接丢进了海里。
倭国使者船只连忙救援,才让领头的倭国大使没有被淹死在海里。
倭国使者离开,返回倭国不久,倭国就又派遣使者到大明朝送来了战书。
张居正内阁看着倭国宣战书,彻底绷不住了。
内阁首辅张居正亲笔写下了“知道了”,再次将倭国使者扔进了海里。
大明朝廷对邻近之国是不太了解,但不是完全没有了解。
现在的倭国,内战激烈,幕府的权威日下。
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
属于倭国的战国时代即将结束,新的混乱时代才刚刚开始,张居正内阁加起来,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想明白倭国是怎么敢对大明朝廷宣战的。
不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便以内阁的名义,向锦衣卫下发了道函文,让锦衣卫尽可能往倭国渗透一二,然后,自由发挥发挥。
没错,尽管锦衣卫只对皇权负责,但在制度上,仍归于朝廷制度,不属于内廷。
而掌管大明朝文治武功的中枢内阁的命令,是可以下到北镇抚司的。
可是,北镇抚司听不听令,则又是另一回事。
但朱厚熜对这件事是支持的,在旨意立刻对东南军队赏金、战功核对、发放后,又命国库拨给了锦衣卫两百万两专项银两用于对付倭国。
一场隐蔽战线的战争,在皇帝、内阁的支持下,在锦衣卫的执行下,在混乱倭国悄悄地展开。
接着,张居正打开了手里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上面写着爷孙反目成仇,缘由竟是爷爷馋孙媳妇的身子,而孙媳妇正是爷爷的亲外孙女。
看到这封机密军报,张居正内阁只觉得脑子快要烧着了。
如果这不是来自宣府大同总督王崇古,张居正都能当成军报中混进了一道小说家写的野史给扔进纸篓里。
再三勘核无误后,张居正内阁才详细研究这封机密军报。
北边鞑靼的把汉那吉,当今鞑靼大汗俺答汗的亲孙子,鞑靼绝对的高层,欲携妻带子,进入大明朝境内,寻求大明朝廷庇护。
而原因很简单,就是年迈的俺答汗,馋起了他的孙媳妇,想横刀夺爱,逼得亲孙子把汉那吉选择弃暗投明。
顺带着,俺答汗的孙媳妇,把汉那吉的媳妇,是俺答汗的亲外孙女。
虽然大明朝都知道北边草原部落父死子继,权势、女人都会继承,没有丝毫伦理道德。
但是伦理道德能混乱到这种程度,也让张居正内阁坐直了身体。
对于这样的鞑靼大人物投降,宣大总督王崇古选择了接纳,但接纳后,大明朝的麻烦也随之到来了。
俺答汗是什么?
从嘉靖初年就纵横草原的枭雄,占据着河套之地,一直到现在,都是草原当之无愧的王者。
于大明朝廷、百姓而言,恨不得千刀万剐的头号敌人。
在嘉靖二十一年,嘉靖二十二年时,俺答汗率部接连屠了大同、太原、平阳诸城二十多万大明百姓,掠夺牲畜二百多万头,女人、财物无数。
在嘉靖二十九年时,俺答汗更是在大明朝大同总兵仇鸾贿赂下绕开大同,致使其向东进军,掳掠京畿,杀到了京师脚下,险些让京师保卫战重现。
以大明对鞑靼,对俺答汗的仇恨,凭借着最朴素的情感,宣府、大同的将领就要立诛把汉那吉及其妻儿十数人。
但却被宣大总督王崇古给拦了下来,对鞑靼、俺答汗的仇恨,王崇古不比其他边城将领少。
可大明朝与鞑靼旷日持久的战争,不是杀几个,十几个鞑靼人就能解决的。
身居高位,当然看的更高,看的更远,活着的把汉那吉,活着的俺答汗亲孙子,远比死去的更有价值。
东南军队对倭寇的完胜,海面的靖平,不能掩盖数千年来中原军队难以抵抗草原部落铁骑的事实。
不能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虽说朝廷补足了边关将士的军饷、粮饷,让九边九镇将士恢复了训练,但练兵,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完成的。
而且,舆图、斥候、敌情等等,这么多年过去,早就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都需要时间重新探查。
如果此刻便起兵冲进草原,大明朝军队很可能一个人都回不来。
把汉那吉的归化。
让王崇古对鞑靼有了新的进攻想法。
军报中,王崇古详尽述说了把汉那吉的价值,但也对这突然的归化怀有起码的警惕心。
大同给予了把汉那吉极大的优待,但限制了把汉那吉的所有行动,以防有诈。
基于大同以及其他边镇现状,王崇古向朝廷提供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假如俺答汗来要他孙子,那就让俺答汗把这些年从大明朝叛逃鞑靼的汉奸,全都押送回中原,将这些年从大明掳掠的人口一并归还。
若是俺答贼性不改,硬要与大明手底下见真章,那便是采取中策。
以把汉那吉及其妻儿的性命,来威胁俺答就范之前的上策。
退一万步讲,俺答丧心病狂,连孙子都不要了,那再采取下策。
以夷制夷!
照着当年南匈奴归附汉朝的旧例,将把汉那吉这颗棋子插在塞下,扶持起来。
将来俺答死了,便用这颗棋子搅的鞑靼翻天覆地,到时候,我大明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王崇古的军报,可谓是事无巨细,但整个内阁,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却尽皆沉默了。
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嘉靖三十六年,另外一顶绿帽子……
第107章 剑锋之上,炮火之内!
俺答汗。
共有十子。
长子名为僧格。
在嘉靖三十六年时,僧格的爱妾桃松寨偷人,和僧格麾下的将领睡到一块去了。
但桃松寨属实不一般,就鞑靼的风气,知道奸情是藏不住的,欢愉过后,连夜投降到了大明朝。
当时的宣大总督,叫杨顺,还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了,连忙向朝廷上奏表功。
时任兵部尚书许纶和严嵩、严世蕃父子也全都认为这是个大功,就让杨顺把桃松寨押送京师。
结果,大明朝廷接纳鞑靼叛妇的行为,惹怒了鞑靼太子僧格。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多年交战,僧格知道杨顺是个外强中干的样子货,就一方面诈称,只要明廷交出那个偷人叛族的娼妇,他就把板升的汉奸头目丘富、赵全等人全送回大明朝。
另一方面,僧格派出军队,纵掠大同堡,大肆屠戮,六个月不封刀。
杨顺一看僧格杀的这么狠,既不愿意誓死抵抗鞑靼军骑,又害怕朝廷降罪,就选择了认怂。
表面上,派人送桃松寨出塞西走,实际上,暗中将桃松寨的行踪对僧格和盘托出。
僧格如愿找到了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爱妾桃松寨,杀之。
而人杀完后,僧格之前许诺交还汉奸的事,就绝口不提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整个大明朝,朝廷、边镇,竟被鞑靼太子耍的团团转。
光是耻辱不提,鞑靼诸部落听说了这件事后,也觉得大明朝廷当成了又蠢又菜,愈发轻视,犯边也就越发严重。
整件事过后,大明朝把面子、里子丢的干干净净,朝廷花了几年时间,才给翻篇。
这会又想起来,张居正内阁只觉得打心底腻歪,虽说这是严嵩内阁搞出的事,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此刻,已然影响到几人的判断。
而且,张居正想起了,为大明朝惹出这么大乱子的杨顺,在严家父子庇护下,竟然只被罢黜了宣大总督,从容退出朝廷,心里就有股无名火升腾。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