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59节
张居正自是同意,道:“天炎人热,臣要赶进送葬回乡,多谢圣上体贴。”
现在张府的灵堂,都在用大量的藏冰散着热,不然早就难闻难耐了,君臣间的拉扯,自然越少越好。
“去吧!”
“谢圣上隆恩!”
……
十里之亭。
海瑞、颜鲸、潘恩、朱衡和一干朝中正直之臣送张居正还乡。
张居正一一谢过后,颜鲸等人先行离开,独留海瑞当面。
望着张居正面色苍白,如患大病的模样,海瑞自是知道这不是天热所致,想要出声安慰,但话到嘴边,又不知该从哪说起。
真应了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
张居正佯装释然一笑,率先开口道:“汝贤,你不必安慰我,我……想得开的。”
老父之死。
让他成了满朝的笑话,攻讦无数。
但海瑞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出乎了他的意料,没有发声,更没有上疏,才使得他没有完全享受严嵩、徐阶的待遇。
两人政见多有不同,矛盾也有不少,但人啊,总是在落难时才能看清他人的真心。
张居正对海瑞是感激的,但说就此引以为知己、挚友,是决然做不到的。
本就不是一种人。
“今后元辅打算怎么办?”海瑞问道。
这称呼其实不贴切了。
张居正失位,次相高拱顺理成章登位,得偿所愿,成为梦寐以求的内阁首辅大臣。
但高拱也没有那么高兴,空缺的内阁次辅大臣之位,由胡宗宪补上。
可让高拱难受的是,本该由元辅掌控的人事大权吏部尚书之位,却被胡宗宪拿走了。
高拱仍然兼领财政大权的户部事,如此一来,高拱除了位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外,权力并没有增加太多。
人向来是不喜欢从自身找原因的,高拱不由得猜疑是不是张居正在入宫觐见时对圣上说了什么。
可是,没有求证想法的来源,圣上不敢问,张居正不想问,猜疑一旦形成,却怎么也消之不去。
于是乎,高拱对“张门”展开了疯狂的报复,那些之前没有参劾张居正的官员,职位纷纷发生调动,将要调离京城。
而从前被张居正调走的“高门”官员,将要从地方升入京城。
攻守易势。
但令许多人没想到,包括张居正没想到的是,高拱遵守了不在朝中大清洗“张门”的约定,没对整个“张门”进行彻底清算。
这便是胡宗宪兼领吏部尚书之位,同意高拱这些调动的真正原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内阁一朝官。
高拱遵守约定的行径,在诸多政斗为第一要务的官员眼中,固然有些幼稚,但的的确确避免了朝廷动荡。
“张门”破败,“高门”新生,朝廷平稳进入“高拱内阁”时代。
可以预见,三年后,张居正守制毕,高拱绝对不会让张居正轻易返回朝廷,返回内阁。
张居正在乡中对权力表现得越渴望,越难回归,现在的高拱,想对一位“平头百姓”下黑手,是很容易的。
“退居泉林,浪迹天下,泛舟随水而去,舞鹤于升平之世。”张居正面无表情答道。
甘心、不甘心,只有张居正知道。
海瑞却当真了,道:“元辅,您是读过很多书的,这天下的道理,恐怕没有您不懂的。
自古以来,辅佐帝业至终的,有几人?”
张居正想了想,摇了摇头。
从古至今,凡是承平盛世,就没有哪一位阁老、宰辅能从一而终的。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前前后后任用丞相十三人,仅两人平安落地。
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更是任用了二十二名宰相,这虽有三省六部制,多宰相共朝廷的原因,但也证明君臣难能相终。
本朝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二年,倒是只用了四位宰相,但那是因宰相制直接废除,且四位功勋之臣无一人善终。
没有人能随帝业而终。
海瑞诚恳道:“元辅,有些颇有才能的人,只知进而不知退,终致陷君于不义,今您超然退身,情出自愿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全身、全名、全节,该知足了。”
嘉靖朝的首辅大臣。
杨廷和、夏言、严嵩,退场都非常不体面,纵观大明朝二百年,君臣争斗几乎摆在明面上的,仅有嘉靖一朝。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大臣的时间短暂,但承平盛世的首端,却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人,注定青史留名,标榜千古。
能如此退场,再也不返回朝廷、内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知足”二字,听得张居正袖袍下的手不由得握紧了,面上却笑着点点头,道:“现如今,倡圣道,无需我在朝领权,游于江湖之上,为圣朝盛世讴而歌之,不在于朝胜在于朝,是啊,我该知足的。”
后头这些话,张居正似是在对海瑞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自此泛舟五湖,浪迹天下,亦不失豪杰本来面目。
以豪杰而终,是天下无数人求之不得的事,但他是张居正啊,才三十多岁啊!
说到这里,诸言尽休。
张居正、海瑞相互施礼道别。
……
作为前首揆最忠实的门徒之一,大理寺卿的黄清不可避免遭到了参劾,从朝廷大理寺卿“升任”了南京吏部尚书。
大明朝,顺天、应天两套朝廷班底,官秩是相同的,但谁是真正的大明朝堂官,谁是虚假的,不言而喻。
差不多是前后脚,张居正刚从京城离开,黄清也随之离开了京城。
新上任的大理寺卿,是高拱的同年好友王材,从南京太常寺卿升迁。
随着高拱登临巅峰,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同年情谊逐渐有了转和,秦柱、宋伊、符汝登、吴三乐、裴宇、杨宗气、晁瑮、陈豫野、林树声等十数位官员进入了朝廷。
高拱也没忘了好友孟淮等人,门生卢煌、吴兑等人,一共数十人,迅速填补了“张门”官吏离京,一些六部衙署重要位置的缺。
被调离京城的官员数量远不止这些,但高拱吃肉,总不能不让其他阁老喝汤,即便胡宗宪、李春芳、王崇古和正在陕西执行国策的陈以勤,都在圣意暗示下,推荐了些正直官吏进京为任,完全填上了京官的缺。
大明朝廷,正式进入高拱内阁时期……
第283章 将军南下,绝不饶恕!
“刺客!”
“有刺客!”
“……”
四夷馆中。
响起尖声的嚎叫。
一个个院落、一间间房间的灯盏亮起,霎时间,馆驿中灯火通明。
巡夜的兵丁迅速出动,向着最初发出声音的方向而去。
在大小琉球国内附大明朝后,太祖高皇帝制下的不征之国,就剩下了十三个。
虽然高丽国名存实亡,但是大明朝依然给予了体面,为逃至京城的高丽世子李暊单独准备了院落、房间。
而隔壁便是自称为王的李成梁派遣来谈判的使者,也是李成梁的亲兄弟,李成材。
此刻。
属于李成材房间的窗户已然大开,李成材正手持染血的大刀站在房间内的窗户口前。
而院落的窗户下,正倒着个蒙面贼人,后背有着道从肩到腰长、深可见骨的伤口,这时正咕咕往外冒血,就这么大会儿的工夫,血就流了一地。
贼人显然已经昏迷,以前来兵丁的目力,这样的伤势,可以说是没有救的必要了。
而嚎叫刺客的,便是馆驿中负责打更的更夫。
兵丁没有妄动,此事涉及外交,会有专门的人来解决。
锦衣卫火速到来,领头的千户眉头紧皱,情况一目了然。
根据窗户内外的痕迹,不难看出贼人拎着双刀于夜中暗入李成材的房间,意图不轨。
但却为李成材发觉,交手后觉察不敌,便撞破窗户意欲逃遁,被李成材从背后狠狠来了一刀。
贼人虽冲了出去,但落到院子里,当场就不动了。
领头千户瞧了警惕不减的李成材一眼,这家伙,好大的力气啊。
看样子,李成材是没有什么问题,领头千户便上前去查看贼人的情状,这么重的伤,救人是不可能了,但要看看贼人的身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