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21节
待昏夜时,向鼎中贮水,山门便会自行关闭。
民间传说,这白云观道士掌着九天符箓,这些庙务全由神差来办。
因此,这香鼎就摆在这里,其上的错金,就连最贪财的人也不敢动它分毫。
李春芳却以手叩鼎,笑道:“等咱们出去时,就能领教这白云观之奇了。”
已近黄昏,白云观快要闭山门了,只是,他们的到来,一刻不走,就注定山门一刻不能闭。
道门大真人能请阁老入观,想必已经领会“天下道门,要在圣上、朝廷的领导下,依法依规进行。”
“烟庙晚钟,寒烟细,古观清,近黄昏敬神人静。”傅应祯不改文人气,应景念道。
这句话,原描绘的是寺庙,是礼佛,这一改,就成了道观,敬佛。
“无量天尊!”
二人正看鼎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道士从后头太极殿东侧耳房里率一众道门大真人走了出来,拱手道:“阁老纳福!”
“见过大真人们。”
李春芳见是白云观观主金崇申道长,朝廷敕封大真人当面,立刻以道礼还之。
然后,从袖中拿出了块金锭,约莫有五十两重,显然是提前准备好的,递了过去。
傅应祯这才明白,首辅恩师提醒带些银子的原因,有样学样行了礼,递上了块二十两重的银子。
低着的头,心底默默感慨,道长们的钱是真好赚,一句“纳福”,就得到了五十两金、二十两银。
但能得几十位道门大真人的祝福,似乎也是值得的。
总比外面那些招摇撞骗的假僧假道好得多。
不过,金崇申大真人明显不是不懂事的人,解下了多年佩戴的朱砂手串递给了李春芳,身上携带的福袋,解下递给了傅应祯。
大真人之物,有祈愿、超吉避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效。
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但傅应祯此行绝对不亏。
伱来我往毕。
金崇申大真人对李春芳发起了邀请,道:“阁老亲临,就由我来引领转一转,如何?”
“不胜荣幸。”李春芳欣然接受。
“这个鼎看过了,那边廊下捏的有道祖八十一化的泥塑故事儿,一小半年久毁了,下余的倒还不错,阁老,可愿去瞧瞧?”金崇申大真人指着不远处的廊下,笑道。
“乐意之至。”
金崇申、李春芳往前走,傅应祯和众位道门大真人停留在原地饮茶。
远远地,依稀能听到李春芳连说带笑道:“这观将来重修,大真人是要这些故事的好,还是不要这些故事的好?”
“那自然是要这些故事的好。”金崇申毫不犹豫答道。
“可总有人说老子八十一化是后人伪托之作,想要留下这些故事,不知大真人可否做好了准备?”
“回阁老的话,道门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第252章 抢钱神佛,二日相见!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二,龙抬头。
儒释道三教论道,第三场辩论开启。
前两场辩论,儒门以傲绝之势,在一场攻擂,一场守擂中,保持全胜,毫发无损。
反之,佛门以悲惨收场,一场守擂、一场攻擂,以全败,道统毁灭而终。
而道门,以一败一胜,损失惨重,一息尚存。
于是乎。
第三场辩论,就成了儒门、道门之间的对决,连抽签都省了,道门攻擂、儒门守擂。
道、儒双方,前者以白云观观主、大真人金崇申为代表,后者仍以儒家大宗师、心学圣人门徒钱德洪为代表,上台论辩。
作为唯心的代表,圣人门徒,钱德洪顺理成章对‘老子八十一化’种的种种神仙法术提出质疑。
“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烧,或白日上升,或摄人返魂,或驱妖断鬼,或服气不老,或固精久视”?”
让道门大真人金崇申予以答辩。
对此,金崇申大真人没有陷入自证陷阱,而祝诸作法,当着无数百姓的面,使得儒家士人们的衣物或飞或转,就连钱德洪本人身着衣饰也在风中猎猎作响。
参辩的钱德洪根本没学过方术,也就无法作答,可就在擂台上,耍起了无赖,不认输,也不退场。
方术终有尽时,钱德洪适时开口,“方术小技俗儒为耻之,况出家人乎?仅风无用,有雨方行。”
身为大宗师,钱德洪可谓无耻到极点,让人施展神仙之术,真现世神法后,又说这道平地起风的神通不行,要看能白日落雨的神通。
台下儒家大宗师相顾无赖,可也没有说什么。
辩论的惩罚,让人输不起,君不见这一月里,两京一十三省拆毁了数以万计的道观寺庙,砸了无数神佛金身,强制还俗了上百万僧人道士,道藏经典、佛藏珍籍焚毁的不能以数计。
道门立刻质疑儒门都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大宗师的嘴,到底是硬,强辩儒家高强,道门以江湖技俩愚弄世人,这人间,不可能有神通。
这下,就连围观百姓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对儒门口诛笔伐。
而就在这时,天地有雷霆落下,如水桶粗细的落雷,正中儒家大宗师钱德洪。
立殛当场,化为焦尸。
霎时间。
热闹的洪武大街为之一静。
所有人像是被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怔怔地望着不时还流于尸体表面的雷电小枝。
就连台下的道门大真人们,都望着金崇申大真人,眼中的精光无限。
厉害!想学!
可金崇申大真人却只有满心的恐惧,落雷降下那一刻,他能明显感受到虚空在扭曲,这哪是能施展的东西?
甭管怎样,奉旨拉偏架的辩论主裁判,主事阁老李春芳,开口道:“天地已明曲直,此辩,道门胜!”
在场道人、百姓立时欢呼雀跃了起来。
儒门大宗师们如丧考妣。
但也改不了大明朝一半书院拆毁,一半书籍被列为禁书不容学读,一半的士人被赶出书院。
随后。
朝廷就颁布了事关儒、释、道的新令。
自即日起,全面恢复洪武年间关于道门、佛门的禁令,并将儒门添了进去。
朝廷将建立设置系统完备的儒官、僧官、道官体系,将文士、僧伽、道侣事务的管理纳入朝廷运行的轨道。
其中,朝廷的律令高于儒家规矩、佛家戒律、道家法规。
而这套序列、职责严整的‘儒官’‘道官’‘僧官’体系,沿袭太祖高皇帝所立之名,曰:“善世院”。
管理儒众、僧众、道众及儒、佛、道三教界事务,掌管天下儒、僧、道三教事。
善世院隶属礼部,左右各置:善世、阐教、讲经、觉义一人。
在外各布政州府县则设有僧纲、僧正、僧会、道纪等司衙门,管理该地方儒、佛、道三教事务。
看管僧人及寺院的名籍文册、负责铨选及考试提拔儒士、僧人、道士、签发度牒、检束管理儒、僧、道行及教内诤讼,若不涉及民事纠纷,其他衙署不得过问。
自此,圣上将儒释道三教,将天下书院、寺庙、道观分成了三类。
以佛门为例,“禅、讲、教”三种寺庙。
禅,即指禅门各宗,各留宗庙,余者尽毁。
讲,则专门注重研修讲说佛门义理的天台、华严诸宗。
教,则是指专门念诵真言密咒,演行瑜伽显密法事仪式者。
寺分三类,僧人也同样分成这三类。
朝廷为了方便区别,连僧服的颜色也有规定,日常穿的、正式场合的袈裟等,三种僧所穿着也都不一样。
在三僧中,唯有教僧是专门应付世俗的请求而做佛事(死者葬仪、年忌法要、祈福禳灾等)的赴应僧,教寺也称为赴应寺。
朝廷会指定专门的应供道场,提供佛事活动,禁止其他类的寺院及僧众为人作佛事,也严禁民间效仿教僧作佛事,如果非教寺、教僧作佛事,被抓到,要以问违罪论处。
所有教僧必须先受到三年及以上的训练指导,通过朝廷严格的僧事考试,发予证照之后,才成为正式的教僧,才有资格为人做佛事。
如果没有度牒的僧人来考试,记诵佳者,考试通过后,才发给度牒。
法事所有,皆有定价。
“道场诸品经咒布施”及“陈设诸佛像、香灯、供给”,皆有价格。
如诵一部《华严经》,钱一万文。
《般若经》,钱一万文。
不只如此,对于赶经忏做佛事的教僧,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其作一场佛事的钱财收入。
僧俗不可混淆,不可在城镇居住,不可奔走乡村化缘。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