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18节

  京察六年一次,定在巳、亥之年,今年是壬戌之年,本不该举行。

  规制如此,但京察基本年年有、时时有,从去年开始,几乎成了常态。

  有圣意,大贪官要杀,小贪官要打,大小都不能放过。

  “此其二也。”张居正接道。

  什么玩意其二也?

  李春芳都懵了。

  一个破例京察,都能当做处分外放廷臣的理由,这二者有什么关系?

  虽说伱是元辅,但也不能在扯淡路上狂奔吧?

  你这让人怎么信服?

  胡宗宪接话道:“元辅提出今次京察非常规,还有别的要说吧?”

  “有。”张居正颔首道。

  胡宗宪也站起来了,揖道:“请元辅赐教。”

  “非常规京察,守非常规规则。”

  张居正也不掩饰了,望着高拱道:“如果以常规考察,定以贪,定以酷,定以浮躁,定以不及,定以老,定以病,定以疲,定以不谨。

  你以为不公,都可以驳之。

  而张四维斥退,以及其他各人斥退,许孟中外调,以及其他各人外调,皆在八目。”

  考察之目有八,即贪以下的八条。

  张居正的话很简单,所有斥退、外调,都能以贪、酷等缘由,或注以浮躁、不谨等缘由。

  说直白点,八目考察,总有一款适合你。

  许孚远,字孟中,德清县乌牛山麓人,嘉靖三十四年进士。

  为官期间,暇辄讲学。

  而在去年年下,朝廷禁毁心学,就禁止大明朝内一切讲学,许孚远却置若罔闻,有闲暇之时,便为治下百姓讲学。

  往前追溯,许孚远在任吏部主事时,曾在京城中讲学。

  浮躁、不谨。

  外放廷臣是吧?

  那在京城中“犯的事”,我要京察,管你是外放,还是京官。

  胡宗宪,“……”

  李春芳,“……”

  这就耍无赖了。

  禁止讲学,是因心学讲学而起,所以,那条朝制真正禁止的是心学讲学。

  而许孚远,不是心学门徒,是正儿八经的儒学,或者说理学门徒,所讲之学,多为实学,重实际。

  违反朝制吗?

  违反,也不违反。

  和很多民事一样,属于民不报,官不举的事。

  现在元辅以内阁首揆身份来较真,倒是能让人无话可说,但也尽失风度。

  要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胡宗宪、李春芳逐渐明白过来,元辅就是要赶尽杀绝,此次京察的标准很简单,凡晋党者,全部斥退,凡“高党”者,全部外调。

  这才是京察非常规规则。

  这是诡辩。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诡辩,可这诡辩的话,出自内阁首辅大臣。

  大明朝所有文武之首。

  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在足够的权力下,诡辩就成了义正言辞的话语,元辅成了一心一意为朝廷考虑的人。

  胡宗宪、李春芳默然坐下。

  知道大势已去,门生故吏要全数逐朝的高拱,也是怒极反笑,讥道:“我看,还有其三。”

  张居正、胡宗宪、李春芳立刻投去了目光,怎么次相还为别人处分自己门生找理由呢?

  “哦?”张居正随口道。

  “那便是今次京察非常规外,都察院有个好掌院。”高拱恨声道。

  他恨反攻倒算的张居正,更恨起草这名册的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慎行。

  张居正展露了胜利者姿态,笑问道:“看来,肃卿对我门下弟子多有了解啊,这我心里有数,肃卿还知道别的吗?”

  在座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别想瞒过谁。

  如若没有来自江南的海瑞解局,他就此失势,甚而丢掉内阁首辅大臣之位,高拱坐上高位,也不会放过他门下弟子的。

  一切都不过彼此彼此。

  “我还知他急于报效,善于报复,元辅,日后就不怕不详吗?”高拱近乎诅咒道。

  首揆门下,多为反骨之人,迟早有一日,会遭遇背叛。

  门生背叛恩师?

  那是会遭万人唾骂的。

  张居正将高拱的话当成了失败后的破防,哂然一笑道:“或许吧。”

第250章 万寿宫成,龙驾腾迁!

  短短数日。

  元辅张居正、次相高拱互相亮刀,分外眼红。

  作为阁臣的胡宗宪、李春芳对视了一眼,皆看懂了彼此眼神。

  但愿元辅就此熄了怒火。

  一旦阁老互欲置对方于死地,他们就不能再坐视了。

  大臣进退,以及别官进退,身为阁臣,往往难以争持。

  但要诛杀重臣,则或是朝廷失德,或是党争激烈,他们就必须争一争了。

  次相讥讽元辅门下弟子急于报效,善于报复,勉强算是正当理由了。

  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慎行为首辅恩师出头,这是报效。

  善于报复,则是于慎行和穆文熙、许孚远一向不和,原因也很简单,与党附有关。

  于慎行党附张居正,穆文熙、许孚远党附高拱。

  此次京察,显然是难以堵住朝野上下悠悠之口的,但元辅也没想着堵,随意搪塞罢了。

  只要不去动高拱,就没有人能说什么,可怜次相在朝,要成“光棍”了。

  张居正命内阁中书舍人傅应祯将名册送往玉熙宫。

  煌煌“高门”,就此而终,高拱难掩悲情,以为再无他事,就准备回家了。

  只听得张居正又道:“还有件事,圣上的万寿宫、永寿宫成了。”

  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西苑一场大火突然烧了圣上日夜练道修玄的万寿宫、永寿宫,引起了无数浮言。

  进入嘉靖四十年后,圣上诛奸佞,抄奸商,宫内开支有序,阁衙人人明如镜、清如水,以致国库充盈,民安国泰。

  在严嵩内阁、张居正内阁前后两任内阁努力下,先后划拨了四百万两纹银,为宫里修殿、修仙观,于去年年底全部竣工。

  钦天监择了良日,要恭奉圣上居有定所。

  又要写青词了。

  所有人心里同时浮现一句叹息。

  不过,张居正内阁写青词次数还是较少的,整个嘉靖四十年,一道青词都没写过。

  圣上寿宴那个贺表,只是恭祝圣上万寿无疆之语,与道、玄无关,书写之体,也就与青词无关。

  这次,两座宫殿落成,圣上龙驾腾迁,就必须以青词贺之了。

  一年多没写青词,现在忽然提及,刚犯了错的高拱,甘草的李春芳,都担心手生、心生。

  尤其是胡宗宪,在入阁拜相前,离开朝廷多年,十数年没写过青词了,心中不禁一突。

  张居正见阁臣们眼神都聚集在他身上,摆摆手道:“不必担心,在龙驾腾迁之日前夕,我会召百官来此,同协同力即可。”

  圣上宫成。

  是天下第一大事。

首节 上一节 21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