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08节

  北虏内部炸开了锅。

  身为大明朝昭勇将军的把汉那吉传信给王崇古,会说服叔伯兄弟们投降。

  王崇古给了把汉那吉时间,但只有一天,若北虏不能识时务,那就只能将北虏从地舆图上抹去了。

  汗帐中。

  当爹的俺答遁了,主持北虏事务的权力,自然而然落到了长子僧格林沁头上。

  俺答八个儿子齐聚于此,把汉那吉代替父亲出现在这,这八子一孙的格局,充斥着诡谲怪诞。

  俺答三个无所领的儿子,七子博达锡里、八子衮楚克、九子札木苏,一直在叫嚣着与明军决一死战,捍卫草原的威严。

  但俺答其他的儿子,包括僧格在内,都一言不发。

  博达锡里、衮楚克、札木苏,除了一条贱命,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而僧格他们,享受草原几十年,早就割舍不下这人间。

  拼命,可以,送死,不行。

  把汉那吉知道,时机成熟了,望向大伯的僧格,道:“哈瓦拉,明军承诺,若您率众投降,日后,将由您承袭大明朝顺义王爵,以亲王爵禄食之终身。

  而诸位叔父,昔日大明朝封授策赏不变,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愿世为明臣,尊明皇!”

  汗帐中,山呼道。

第243章 文武决裂,元辅弟死!

  大雪白茫茫一片蔽接苍穹时,天风呼啸着,憾天的吼声,裹挟着连天的雪幕。

  中军大帐的帷口巨石般站着亲军统领,在雪幕中手把着剑柄一动不动,大帐的西侧和四周几十个亲兵也在雪幕中巨石般挺立一动不动。

  大帐内只有一个小炭炉在吐着青色的火苗,催沸着药罐里的药汤,白气直冲搁在两根筷子上的药罐子,发出微弱的扣动声。

  俞大猷就守在药罐前,这时揭开了药罐盖,轻轻吹散了笼冒的白汽,借着用铁钳夹出了火炉中几块红炭,再将药罐盖搁在两根竹筷上,让小火慢慢煎着药罐中的药汤。

  再接着,他向中军大案前方向望去。

  大案前的躺椅上,一床被子拥者王崇古半躺半坐在那里,他的面前是一张矮几,矮几上是一局下到中盘的围棋,围棋的对面,笔直地坐着戚继光。

  王崇古将一枚黑子下在了棋盘上,戚继光望着那枚黑子苦苦地出神想着。

  “这颗子不知道该怎么下了吗?”王崇古掩了掩半垫着躺椅半盖在身上的棉被,靠躺了下去。

  戚继光本就无意下棋,也不知道大元帅为何在北虏投降,草原尽归大明朝时,突然间就病了,而且,病情仅有帐中三人知道,干脆放下了棋子,恭敬道:“请元帅大人赐教。”

  这份请教。

  不止在棋盘内,更在棋盘之外。

  “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但只要肯用心找,就能找到正确下法。”

  王崇古望了眼戚继光,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反而将身子全躺了下去,眼睛也慢慢闭上了,道:“譬若说,看一条河的对岸,站在河的南边,北边就是对岸,而站在河的北边,南边就是对岸。”

  这一刻。

  戚继光仿佛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金戈铮鸣,屏住了呼吸只静静地瞪着他。

  “看看吧。”王崇古仍然闭着眼皮,道。

  中军大案镇纸下压着一封信。

  而这封信,就是几天前,由戚继光亲笔所书,要传回国内,告知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其弟张居易被投入死士营的消息。

  显然,这封信被大元帅截留了。

  戚继光倏地站起,想要去拿过那封信,但他的手刚伸到镇纸上,便被王崇古摁住了,道:“将火炉搬过来。”

  王崇古这句话。

  是对俞大猷说的。

  俞大猷以为他畏寒,急忙又加了几块木炭,吹起了明火,这才将火炉搬到了他的身边。

  “是烧,或是不烧,决定都在你,但这次,关乎着你的下半辈子,要想清楚。”

  说完这些,王崇古慢慢松开了压制戚继光的手。

  军政分离的事。

  会在新年到来时开启,这是所有大明朝朝廷文臣、军方武将早就知道的事。

  作为大明朝最高统帅,王崇古可以确定,具体的大变革,会在大军凯旋回朝时。

  届时,文、武互不统属的局面,就会成为现实。

  但势力的分割,在暗地里,却早已开始了。

  文是文,武是武,文武配合,大明朝长治久安。

  但文、武之间,也只剩下配合二字,不能再存在私交。

  尤其是军方高级将领和朝廷文官之首的私交。

  这其中的危险,历史证明了太多次。

  圣上绝对不会允许的。

  王崇古,已经默默切断了与张居正、与张家、与朝廷文官集团的所有联系。

  并以将元辅胞弟投入死士营的手段,来切断自己所有的后路。

  现在,轮到戚继光做出抉择了。

  是继续与元辅保持联系,或是自此断绝来往。

  戚继光怔怔地出了会儿神,道:“我深受元辅提携……”

  “我亦是如此。”王崇古答道。

  如今大明朝的军方格局,有很多人都受过张居正提携。

  他,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梁梦龙,方逢时,等等军将。

  “我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戚继光继续道。

  “良心?”

  戚继光的话,惊得王崇古望向了他,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难道大元帅就没有良心吗?”戚继光同样难以置信。

  王崇古摇摇头,笑道:“我只是大明朝的大元帅,负责完成圣上期望的人,良心什么,与我何干?”

  为了自己和家族,他亲手埋葬了出身的晋商,要是还有良心,怕是早疼死了。

  良心,多么奢侈的东西。

  有对圣上的忠心,就足够了。

  戚继光终于知道自己面前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猛然感到一阵头晕,跌坐回原位。

  一边是提携之恩,一边是圣上忌惮。

  戚继光像是身处在巨大的黑暗中,不论走向何方,都会被黑暗所笼罩。

  站在一旁的俞大猷,理解戚继光的为难,但他要幸运的多,提携他的,是内阁阁老胡宗宪。

  在军政分离计划制定之初,胡宗宪便给他来了信笺,诸多勉励之余,也提醒他,别再来往了。

  所谓提携,不过是他在浙江为国剿灭倭寇时,为国选拔人才的所为,没有私心,全是公心。

  提醒俞大猷要报答的,是当今圣上。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那以后。

  胡宗宪、俞大猷就彻底断了私交,各自以国事为重。

  和胡宗宪不同,元辅张居正是个重权势的人,胡宗宪能放弃的东西,元辅还想着牢牢抓住。

  哪怕军政分离,元辅还想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军方,与高级将领保持着私交。

  如果戚继光不能明辨是非,与元辅继续保持联系,时刻向朝廷通报军方的一举一动,恐为圣上所不容,为军方所不容。

  到时候,戚继光可能成为嘉靖四十年后第一个被踢出军方高级将领,褫夺封爵的将军。

  而元辅的下场,必然也不会好。

  良久,戚继光的手再次伸到了大案上,移开了压着信封的那方镇纸石,拿起了给予张居正那封信,将信伸向了火炉。

  那信的一角点燃了,接着火焰慢慢吞噬了下来,直到将信封上“元辅钧鉴”四个字也烧成了白灰。

  待到信封上的火苗燃到了手指边,才将最后一角落入火炉,王崇古的命令随之下达,道:“戚继光!”

  “末将在!”戚继光心神一震。

  “立刻通令死士营,雪停之时,全营出击,追杀俺答!”王崇古的病似乎好了,精神抖擞道。

  “遵命!”

  张居易是必须要死的。

  这不仅能折断朝廷所有想伸向军方,试图捞取战功的触手。

首节 上一节 208/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