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20节

  严世蕃的城府较严嵩,徐阶还是浅了些,怒火攻心之下,嘴角溢出鲜血。

  畜生啊,畜生啊,他娘的畜生啊!

第23章 锦衣亮刀,诏狱新人!

  玉熙宫的刀枪剑影外。

  明代的三法司,真正管官的衙门还属都察院。

  无论每年对各级官员的考核,还是监督各级衙门的官风,都察院都有直接的参劾权和纠察权。

  除了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一般的御史那也是见官大三级。

  今天是大明朝嘉靖四十年正月十六,也就是真正的新年伊始,每年的这一天,六部九卿的正副堂官和驻京的御史照例都要来到这里,发领都察院对各部衙门官员上一年的考绩评定。

  这时的大堂里,已是纱帽攒攒,红袍耀眼。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天来的人阵营泾渭不分,六部衙门官员和都察院御史,几十年来,终于又能同席而坐,高谈阔论。

  严党领袖、内阁首辅大臣严嵩,清流领袖、内阁次辅大臣徐阶和解的风,吹遍了朝野上下。

  这天底下,非黑即白,嫉恶如仇的人或许不少,但在朝廷中,这样的人是非常难进步的。

  朋友,可以今天是,明天就不是,但利益,却永远是官员共同的不懈追求。

  针锋相对二十年的严党官员,清流御史,见到彼此只经历了微不可察的尴尬,便一改之前的不共戴天,熟络邀请对方落座,然后谈笑风生起来。

  遵循例,今儿第一个说话的,还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望着站在两侧的正副堂官们:“诸位大人也许有些已经知道了,也许有些还不知道,御前财政会议取消了六部年初预算的事,皇上欲用考成之法。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会是我在都察院最后一年主持考绩评定。”

  作为严嵩密友,却能主掌都察院,位在一众清流御史上,欧阳必进的老成持重、端庄谨慎在朝廷是出了名的。

  素日里,不仅与严党官员交好,还与清流御史交好,这一开口,满堂默然。

  祖宗成法祖制都察的大山倾于一旦,尽管一早就有风闻,有的人心存疑虑,有的人则心存侥幸,现在听到欧阳必进当堂宣示,不啻于煌煌天威,惊雷炸响!

  六部衙门那些官员稍好些,反正被都察院鸡蛋里挑骨头挑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朝廷改换稽查、考核的法子,大不了以后做事时再谨慎些,看上去再勤勉些,料想无虞。

  当然。

  该贪还要贪。

  与清流御史打生打死都不耽搁贪墨,更别说文官集团再度团结,官官相护,贪墨就更加方便和安全了。

  《诗经》有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这首国风流传到今也有两千多年了,老鼠年年打,年年打不尽,贪官朝朝杀,朝朝有贪官。

  是秦皇汉武的刀不锋,还是唐宗明祖的刀不快,都不是。

  再快的刀,也杀不了许多人,刃就卷了。

  不少人都想好了接下来如何贪墨的方向。

  与商勾结、挪用公银、吃空饷、回扣……

  都察院御史是真难受了,御史素来清贵,高人一等,就是有掌管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官员考级评定,一言能升官,一语能贬官。

  现在,稽查、考核权没了,光有个风闻奏事的权力又有个屁用?

  当权力失去了作用,都察院只剩下清贫的“清”字,没了“贵”字,这御史当得还有什么意思?

  数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为了到朝廷里当个只会搬弄口舌的长舌妇。

  而是想将实实在在的银子搬回家。

  一众都察院御史都垂下了头,一个个脸色灰败,惊惧茫然!

  欧阳必进淡然一笑,似是十分坦然。

  都察院的败落,败了就败了,和他这个即将上任吏部尚书的又有什么关系?

  老友已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而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都察院最后发放一次六部考绩评定,之后,等待旨意的到来。

  “遵祖制,本宪要向诸位大人宣读去年六部重要官员的考绩评定结果。”

  欧阳必进说到这里,从袖子里抽出六本簿册,依次发放给六部尚书,解释道:“但去年两个省的大旱,三个省的大水,北边和东南几次大的战事,再加上宫里一场大火,都在六部衙门官员实心用事下给挺了过来。

  凑巧,去年入冬好几个省又没有下雪,有妖人借着这个攻讦朝廷。

  幸得皇上的斋戒敬天,我在京官员年节间没有升烟食荤,一片诚心感动了上天,才有了昨天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说到这里,欧阳必进停了下来,等到与会众人的认同后,朗声道:“如今,我大明朝如日中天,国安民殷富,都察院再过苛责文武百官,未免太不近人情,所以,去年六部官员考绩评定一律上中,六部正副堂官考绩评定一律上上。”

  欧阳必进是厚道人,知道都察院失势在即,没有在离开都察院前再给都察院其他御史使绊子,而连夜赶造了新的考绩评定册。

  以这么华丽的六部考绩评定册,来一笔勾销过去多年的都察院御史和六部衙门官员间的仇恨。

  以及。

  

  都察院御史们和六部衙门官员对他欧阳必进的感激。

  宣读完。

  欧阳必进目光炯炯,望着满堂官员,准备享受属下御史和六部堂官的追捧这美妙的时刻。

  他今年七十三了,想必是没有入阁拜相的机会,到时在吏部尚书位上安然告老就知足了。

  突然。

  都察院门外哄闹声传来,欧阳必进眉头一皱,都这时了,怎么还会有人搅他的兴?

  接着欧阳必进、都察院御史和六部衙门官员的目光就被一个“飞人”吸引。

  都察院的门房直接“飞”进了堂上。

  紧随其后的,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和无数锦衣卫缇骑。

  都察院被彻底封锁。

  陆炳迈步进入都察院大堂,如入自家后院,朗声道:“上谕!”

  欧阳必进惶然了。

  都察院御史和六部衙门官员一惊,跪在地上。

  “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徇私枉法,掊可日棘,政以依违,凡四方小大之吏,莫不贪墨成风,国焉安?民焉然?”

  陆炳大声宣读旨意,“着旨,即刻将欧阳必进打入诏狱!

  六部衙门所有官员去年考绩评定一律取消,等待后审!”

第24章 诛灭十族,内阁内斗!

  倘若是晴日,严嵩的双人抬舆照例都停在玉熙宫大殿的石阶下,今日大雨骤至,两个当值太监早已将抬舆抬到了玉熙宫大殿的门外廊檐下静候着严嵩出来。

  明制,亲王或老病大臣有特旨可以赏紫禁城乘双人抬舆。

  所谓双人抬舆,不过一把特制的椅子,靠背和两侧用整块木板封实,只前方空着让人便于乘坐,雨雪天还允许在上面加盖一覆盖,前面加一挡帘,两根竹竿从椅子两侧穿过,由两人或手或肩抬杠而行。

  从嘉靖二十一年,朱厚熜搬进了西苑,紫禁城赏乘双人抬舆,便变成了西苑赏乘双人抬舆。

  严嵩任首辅,从七十到八十一就一直享坐这把抬舆。今日有雨,当值太监早就在抬舆上加了覆盖,抬舆前也加了挡帘。

  徐阶、高拱、严世蕃、张居正没有乘坐抬舆的资格,另有当值太监给他们备下一把偌大的雨伞站在抬舆边。

  徐阶、严世蕃搀着严嵩从精舍门外通道向大殿门边几乎是挪架着过来的。

  从精舍门外沿通道走到大殿门边也就五丈路程,但严嵩、徐阶、严世蕃竟仿佛走了二十年。

  执掌内阁二十年来,多少风雨挥洒而去,就凭抬舆上那方覆盖那块挡帘和那把雨伞就能遮挡得住吗?

  严嵩望着晦暗、阴沉的天空,不由得回想起嘉靖二十四年,皇上为了敲打他,让夏言复登内阁首辅大臣之位的那天。

  夏言命令,批示公文一概不征求他的意见,并大肆罢斥、放逐他提拔任用的人。

  对于久居高位的人儿,皇帝的警告,就如同天崩地裂,而皇帝的疏远,则会让人产生一种被苍天厌弃的感觉。

  高高的玉熙宫大门的门槛就在脚下了,徐阶、严世蕃双手同时用力,欲将严嵩架过去,但严嵩却停下了,推开了两人的手,撩起了袍子,一条腿慢慢先迈过去,另一条腿又慢慢迈了过去。

  看到严嵩迈出门槛,在玉熙宫门前等候已久的人儿连忙迎了上来。

  还站在殿门内的徐阶、严世蕃注意到来人,心中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立刻迈出门槛。

  落在后面的高拱、张居正,身躯到底是高大些,哪怕前面视野受阻,也看清了来人。

  刑部侍郎鄢懋卿。

  “阁老,皇上下了旨,欧阳总宪被打入了诏狱。”鄢懋卿简明扼要汇报道。

  古时属吏尊称长官为宪。

  东汉称御史府为宪台,唐称御史为宪臣,明改制后,都察院御史地位崇高,特别是左右都御史,被文武百官奉为了总宪。

  欧阳必进是严嵩密友,遭此大厄,鄢懋卿是马不停蹄,不顾风雨而来。

  严世蕃都懵了。

  堂堂九卿之一,昔日严党最重要的喉舌,就这样被打入了诏狱?

  徐阶心中原本有只为考成法稽查、考核权蹦跳的小鹿,这时终于不跳了。

首节 上一节 20/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