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94节

  一个人,最多也就二皮脸,连扒两层皮,张居正等人都觉得脸皮全无,皮下血肉赤裸裸呈现于人前,哪怕什么都不做,就是一阵风吹来,也会有种火辣辣的感觉。

  而高拱,所有想说的话,都被堵在了嘴里,这是他第二回从圣上口中听到“朕都不怕,你怕什么”的话了。

  尽管圣上说话时,没有带任何喜怒,但他还是感受到了圣上的不满。

  嘴唇微动,似是想说些什么,可发不出音。

  大殿里,所有的人,心里都浮现出一种感受,以后说话就说话,别再打着为圣上操心的旗号,来掩饰自己心底的肮脏。

  “从上古算,民智有几千年未开,哪怕从秦朝算,民智也有两千年未开,如果这么长的时间,还叫为时尚早,那朕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叫时机成熟,张居正,高拱,是你们都死了之后吗?”

  朱厚熜龙威席卷大殿,左右两侧的内阁阁老,司礼监大太监,竟站立不稳,纷纷跪倒在地。

  圣上最后那两句话,杀意凛然,几人冷汗都下来了。

  “如果是那样,那朕现在就许你们三丈黄土地,埋你们的身,然后,朕再去开启民智。”朱厚熜冷着声调,道。

  也许是这些日子对内阁,对司礼监太过宽容了,以致于这些人都想着他这个大明朝皇帝死后的局面了。

  “臣不敢!”

  “奴婢不敢!”

  张居正等内阁阁老,吕芳、黄锦,脑袋立刻磕在地上,显然是真使了力气,叩首声在大殿里回荡,抬头间,额头见红。

  朱厚熜不再理会他们,望着陈以勤道:“民智要开,社学要恢复,但如何建校,如何办学,如何招收学子,这些都需要缜密思量和构想,指着朝廷里这些蝇营狗苟之徒,难以成事,陈以勤,你可有心仪之人推荐于朕?”

  蝇营狗苟之徒。

  没有点明具体的人,可张居正等人已经羞愧难当,五体投地,额头贴在冰冷的地面上,无力再抬头。

  开启民智,不比清丈田亩、均地于民的担子小,陈以勤作为提议者,本该由他来执行,但分身乏术,就只能另择良才。

  “臣以为,普天之下,也仅有一人,或者说圣上的一臣,可以毫无私心开启民智。”

  “谁?”

  “南直隶总督海瑞!”

  陈以勤郑重道。

  真正的大无私者,大无畏者,能为百姓做事到粉身碎骨程度的人。

  低下的额头,让人看不到表情,张居正等人如丧考妣,想到海瑞在南直隶的所作所为,总结起来,可以以八个字概括,不畏强权,不畏艰险。

  南直隶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国策,就是交给海瑞执行的,海瑞上任南直隶总督后,是真的让士人、乡绅去搬石头修路服差役。

  如若海瑞来开启民智,天下,要起狂风了!

第232章 海瑞升官,制造寡妇!

  “升海瑞为礼部尚书,总理社学之事。”

  “升赵贞吉为南直隶总督,继理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事宜。”

  朱厚熜连下两旨。

  数月之间。

  海瑞从福建南平一县教谕,转淳安知县,再历杭州知府、南直隶总督,于新年到来之际,终入朝廷为一部尚书。

  从八品之官,迈过十二个台阶,坐上了正二品的九卿之位,只差一步,便可入阁拜相。

  升迁之快,大明朝二百年,从未有之。

  过去与胡宗宪并称为“东南二贞”的赵贞吉,在朝廷数场变动后,也终于摆脱了恩师徐阶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天恩浩荡,成就封疆大吏。

  补了海瑞的缺。

  堵住了张居正的嘴。

  赵贞吉,是张居正的同门,还是张居正的师兄。

  虽说张居正、赵贞吉之间不算和睦,政见也多有分歧,但在这时,张居正是不可能出言打断赵贞吉的升迁之路。

  同门之间,没有那么大的仇恨。

  得到好处的张居正只得闭上了嘴,与赵贞吉算是朋友的胡宗宪,也闭上了嘴。

  这使得高拱、李春芳坐蜡了,那感觉,就仿佛戏台上的“丑角”,羞愤欲死。

  合着忙活了一圈,他们俩什么也没有捞到,在内阁丢完人,又跑到御前丢人。

  这就应了那句俗话:“光着腚拉磨——转着圈丢人。”

  “高拱。”

  朱厚熜没有真就这样看着一位阁老去撞御阶,点名道。

  “臣在。”高拱还在地上跪着,倒省了工夫,忙答道。

  “去年户部结余多少银子?”

  “回圣上,十二亿九千六百多万两。”高拱正声道。

  从上元节以来,朝廷杀了数万贪官,国朝内三大商帮打掉了两个,一系列的清洗,不仅没有让大明朝财政赤字,反而让大明朝盖绝古今富裕了起来。

  也就是朝廷执行了“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不然废除诸位亲王爵位,收回亲王藩地,那上亿亩田地,价值甚至在贪官、晋、徽二商财富总和以上。

  作为户部尚书,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拿过一亿两银子出来,投入到社学学校建设和学子教育中。”

  朱厚熜不准备让内阁,或让朝廷拿出全天下教育方案,而准备亲自制定。

  前四十年里,他连亲生儿子的教育权都没能保住,以致于数位亲生儿子没能顺利活着长大,唯二长大的两个亲生儿子,裕王、景王,也长残了。

  身为大明朝君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教育权抓在手中的重要性,这次,朝廷、文官集团,都不允许插手其中!

  一亿两银子!

  便是首批投入的教育资金。

  而这样亿两纹银计算的全国级国策,着实震惊了大殿里的所有人。

  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不计入其中,田地清丈、收回所有权,再均分给百姓种植,不允许买卖,朝廷其实没花多少银子,满打满算,就是给锦衣卫缇骑、东厂番子发放的俸禄,那没有几个钱。

  可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大明朝的亿两纹银级国策。

  面对懵在原地的臣子们,朱厚熜讲述了心中的教育计划,道:“朕欲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社学学校,凡是我大明朝的乡村,皆要建立一座社学,招收村中孩童授学。

  而社学学校建立标准,以千两银子为本,要求很简单,房屋坚固,能容纳千名学子,窗明几净。

  建学后,若十年内,有社学学校房屋建筑等坍塌,负责建社学者,立斩不饶。

  若有学子因此而受死伤,凡参与建造该社学学校一干人等,尽数斩杀!”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二百三十三个府,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一万零八个乡,五万六千个村。

  一个村,就是一座社学学校,要一千两银子,那五万六千个村,就是五千六百万两银子。

  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造和成本,听得掌管朝廷钱袋子的高拱,险些没有晕厥过去。

  张居正等人也没有好到哪去,现在,土地都属于朝廷,地皮,朝廷是不用出钱的,光是建造,要花一千两银子,这哪是建学校,这分明是建堡垒啊。

  花这么多银子建的学校,不遭遇地龙翻身这样的天灾,别说十年内不会出现坍塌,就是百年后都可能还矗立在那。

  真出现坍塌,负责、参与建造的人,有一个杀一个,真不冤。

  “所有社学建造,要在五年内完成,在第二个五年,朕要看到全部学校投入使用,传授我大明朝适龄孩童知识。”

  朱厚熜给社学学校建造规定了时间,继续道:“朕知道,许多百姓是愚昧的,不懂读书的重要,只知家里少了个劳力,为了激励学子入学,就如太祖高皇帝祖制那般,束脩尽免,由朝廷请老师,分困难程度来分别授学,书本纸墨也由朝廷发放。

  学子入学,每天早晨能得到两个熟鸡蛋,中午能饱餐一顿,晚间下学还能得到两个熟鸡蛋,但只有按时上下学点卯能得到。”

  这便是那一亿两纹银,剩余四千四百万两银子,在第二个五年教育计划的去处。

  请老师,没有多少钱,书本纸墨,等量产后,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相对而言,朝廷真正的大投入,是对所有入学学子一天四个熟鸡蛋和中午那顿饱饭。

  这相当于在说,孩童入学后的饮食,都由朝廷来承担。

  但这是固定学子入学学习的必要手段,许多百姓人家,孩子有个七八岁便要承担家庭一部分劳作,在学习和劳作之间,孩子有可能会在父母逼迫下去选择劳作而去放弃学习。

  而这样的投入下,朝廷等同于负责起了百姓人家中一人的吃食,让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事不复出现,只要不傻,有孩童的人家,就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十年,两个五年计划。

  朝廷不计回报的投入,为了是让天下百姓人家认字读书,这一刻,张居正等人齐声颂圣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君贤如此,夫复何求?

  ……

  倭国。

  山阴道,出云国,石见银山下。

  毛利氏、尼子氏,两大家族堵上了一切,进行终极一战。

  作为倭国西部最大两个家族,毛利氏前后调动家臣、家军近三万,而尼子氏扶老携幼调动家臣、家军、平民,也不过两万人。

  年过六旬的毛利元就披甲执锐,亲上战场,准备送数百年的仇家最后一程。

  在过去四十年里,他将毛利氏,从安艺国的一个小豪族,带领成为统治十国的西倭国第一大势力,领国石高一百二十万石。

首节 上一节 194/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