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91节

  是有什么词,有什么话夸赞吧。

  陈以勤、陈于陛、陈于阶三父子,陈家八族老,再加上整个陈家。

  陈以勤张口就要了十二封夸赞书,以此交换,陈家为传国玺做旧,为玉玺作保。

  作为注定要名垂千古的“大明第一相”,张居正也是个要脸的人。

  真要为陈家写下十二封夸赞书,传到了后世,这让后世人怎么看他?

  他张居正的后人还抬得起头吗?

  “肃卿,为我磨墨!”

第230章 开启民智,动摇皇权!

  “南充陈氏墓志铭,君讳以勤,字逸甫,四川顺庆府南充人,世代为官。”

  “君在日,常引以为傲者,澄清玉宇,天朗水清,以奕奕而终。”

  “男,于陛、于阶,出于至孝,奉己身,但求君,闻达于世耳。”

  “余感之,遂命笔,铭曰:君有憾乎?君无憾矣!”

  李春芳站在中案前,念着张居正为陈以勤书写的“赞词”,越念,脸色越怪异。

  磨墨的高拱、面面相觑的胡宗宪、吕芳,虽然作为当朝大学士,常常被人诟病学识浅薄,吕芳也是内廷内书堂中的佼佼者,或许不懂“赞词”,但一定懂“墓志铭”。

  这分明就是为陈以勤写的墓志铭嘛。

  张居正起笔,望着陈以勤,笑道:“逸甫,如何啊?”

  面对陈以勤在传国玉玺上的“敲竹杠”,张居正也有了反击的心思。

  你让我写赞词,我先给你来个墓志铭。

  不过,任谁都看得出来,张居正是玩笑的心思,十二封陈以勤三父子、陈家八族老,和对整个陈家的赞词,不会是这样的。

  这篇,不算。

  陈以勤却从中案揭过墓志铭,认真看了看,不住地点头道:“八十四字,妙笔生花,存世百年,一字千金不为过,这可是八万四千两黄金,我死后的墓志铭,就这样写了。”

  堂上的几人,顿时被陈以勤这“贪财”的模样弄得哭笑不得。

  李春芳望着老友,无语道:“身为内阁阁臣,国之柱臣,没有赐谥,没有于国于民贡献,这算哪门子墓志铭啊?”

  越是位高。

  身前、身后的一切,要求就越是严苛,以陈以勤的身份地位和对大明朝国民的贡献,死后至少要立个大碑才能写下生平。

  八十四字?

  八百四十字都写不完!

  “我不喜那样的墓志铭,这样就挺好。”

  陈以勤摇摇头,坚持道:“我族中八位族老也要照此拟赞词,劳烦元辅了。”

  为官几十年,张居正写过不少赞词,尤其是在没有登临内阁首揆前,据陈以勤知道的,就给严嵩、给徐阶、给聂豹等数人写过。

  但墓志铭,这绝对是张居正写的头一篇,价值不言而喻。

  再就是,陈以勤非常喜欢这篇墓志铭中“君有憾乎?君无憾矣!”

  死而无憾,对他来说,对他这个内阁阁臣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赞歌。

  两个儿子和家族,暂时不需要墓志铭,相信张居正也不会去犯忌讳。

  但跟随进京的八位年事已高陈家族老,对当朝元辅书写墓志铭的渴望,远在赞词之上。

  “逸甫,不要这样玩笑。”张居正搁下狼毫笔道。

  哪有人还活着就写墓志铭的?

  再说同朝为官,同阁办事多年,如果陈以勤真的走在前面,张居正绝对是愿意执笔为陈以勤书墓志铭的,给予陈以勤崇高的评价,哪能如此“潦草”?

  “真的。”

  陈以勤将墓志铭小心折叠,在袖中放好,肯定道:“于陛、于阶年岁小,受不得元辅的赞词,那是我之前玩笑了,陈家虽历数十世,但“家岁”尚小,也不必过誉。

  那十二封赞词是虚话,元辅为我写下这封“赞词”,再给我族中八位族老写下“赞词”即可,玉玺的事,自有我陈家包揽。”

  这一刻。

  政务堂里的人,才明白陈以勤没有玩笑。

  张居正收敛了笑,起身下拜道:“居正惭愧……”

  哪怕没有传国玉玺的事。

  陈以勤为大明朝做的事,也值得更高评价,而陈家,虽有私心,但君子论迹不论心,又何况是君子之家?

  张居正始终以成为嘉靖四十年内阁首揆,带领大明朝走向无限光明的未来而觉得骄傲,一人之下,万万之上。

  他自觉可以随意评头论足任何人,任何家族,对周边的人、事,想怎么安排就这么安排。

  可是,在面对时常遭遇刺杀,却能坦然谈论自己生死,以及不顾荣辱、不避族运为大明朝国民做事的陈家时,张居正忽然十分惭愧。

  陈以勤摆摆手,道:“元辅不必如此,我是追名逐利者,陈家亦如是,我本俗人,家是俗家,元辅、次相、汝贞、子实,还有吕公公,就以“俗”字视我即可。

  我不高尚,陈家更不高尚。”

  这番话。

  满是名、利。

  却充斥着真诚之意。

  不止张居正更加惭愧了,高拱几人心中也泛起了几分惭愧。

  今日的内阁,不似过去的内阁。

  在利益排序上,不再是自身利益、家族利益、文官集团利益、圣上利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不重要,这样的次序。

  而是自身利益、家族利益、圣上利益、文官集团利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的次序。

  百姓利益在阁老们心中,虽有提升,但提升十分有限。

  陈以勤、陈家,口口声声是为名、利做事。

  反观他们这些口口声声是“百姓”做事,不计名利的人。

  谁是真正的高尚,谁是真正的庸俗,一目了然。

  高拱继续研着磨。

  张居正重新拿起了狼毫笔,肃穆望着陈以勤,问道:“敢问贵族族老何名?”

  “陈平,字安民。”

  “何等功名?”

  “举人。”

  “可有著书立说?或授学于人?”

  “无有著书立说,家族设有书院,没有禁忌,不问出身,凡有渴求学问者,皆可入学求教,平族老,便是其中讲授《四书》的师长。”

  张居正边问边写,李春芳在念,道:“南充陈氏墓志铭,君讳平,字安民。

  四川顺庆人,办学历十世,功成举人,无意仕途,而意桃李芬芳,君在日……”

  张居正连写八篇墓志铭,也对陈家有了更深的了解,陈家没有门生故吏遍朝廷,但却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四川顺庆府附近的功名者,基本都求学过陈家学院,寻求陈家族老解疑答惑。

  陈家不富,然以学问济天下。

  书成。

  陈以勤命人带着传国玺和墓志铭去了驿站交给族老,转述族老,务必在新年正月初一之前,要完成对玉玺做旧。

  这是嘉靖四十年的内阁,要在嘉靖四十一年第一日对圣上的献礼。

  不容有失。

  聊完了正事,张居正便招呼几人重新落座,亲自为火炉、火鼎添了些檀香木,让火烧旺些。

  陈以勤许久未回内阁,桌案虽清洁,但与习惯不同,下意识地摆了几样事物的位置。

  高拱望着他,好奇问道:“逸甫。”

  “次相请讲。”

  “出阁一趟,于民间疾苦可有感悟?”

  “还真有。”

  “是什么?”

  陈以勤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缓声道:“民智未开。”

  京畿。

  可谓是天子脚下。

  但陈以勤走遍了四府之地,所见之民,绝大多数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他经常见到,适龄孩童不在书堂就读,而在乡田、小溪追逐打闹。

首节 上一节 191/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