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54节
朝野上下欢腾非常。
一年之间,大明朝仿佛换了人间,朱厚熜也想去看看臣民的心意。
“是。”张居正察觉到圣上心情不错,也希望圣上的心情更好一些,这样,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也不坐轿,也不带随从,连吕芳、黄锦都没有跟着,君臣二人沿着太液池边靠西苑禁墙那条路向远方走去。
好在这时雪停了,君臣踏着露面的积雪,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在沉寂的宫禁里,倒别有一番情致。
张居正害怕圣上跌倒,想来搀扶着,却被朱厚熜拒绝了,“朕没有那么不堪,走你的就是。”
一语双关。
张居正脚下一顿,但没有站稳,打了个趔趄,圣上这是在敲打他那次御前诡辩的事,恭声道:“臣知道错了。”
“你和朕罢黜的诸王一样,不是真的知道错了,而是觉得怕了。”
朱厚熜踏着雪,透露着少有的兴奋,“朕知道,官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同朝为官,如同乘一船,先落水,后落水,谁都不能幸免’,你们这些官僚,把朝廷比喻为船,把自己比喻为掌舵的人,哪里会知道‘错’字该怎么写?”
人人都说,皇帝把天下视为私产,把官员视为仇寇,但却忽略了官员把天下视为什么?
皇帝荒淫无道,还有铮臣直谏。
可官员呢?
贪墨无度、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大明朝的律法,根本没有被官员放在眼里过。
当然,张居正不是贪官,也不是昏官,但是权官。
张居正追求的,是无穷大的权力,绝大多数时候,张居正都会支持朝廷的改革,但当触及到官员阶层的底线时,张居正会毫不犹豫且坚定站在文官集团这一边。
对于文官集团而言,那些明面上特权,其实并不重要,有或没有,不会影响官员们的生存。
但诸业官营这类暗地里的东西,却不一样,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人情社会,‘人事’稀疏平常。
就这么说吧,像张居正这样的朝廷大员,为了扩大在朝野的影响力,势必要在一些关键官位上,安插上信得过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信的过的?
相熟多年的同僚,知根知底的门徒,以及,主动交出把柄的属下。
而张居正的困境,就是相熟的同僚太少,门徒也没有几个,所以由内阁首辅亲自掌握的官位,没有足够的人填上去。
作为传统官僚,张居正用出了和大多数官僚驾驭麾下相同的方法,拿捏他人的把柄。
自从张居正收了沈惟敬进入门墙,张居正接连收了几十、上百号门徒,分散安插在朝廷的各部衙署中。
这些门徒是怎么进的张居正门墙,还不是重礼重金?
张居正不贪财,可却收下了这些财,诸业官营一开,所有大明朝官员荷包大幅度缩小,等同是在断张居正的‘选官之法’,也叫‘选徒之法’。
这才有那次御前诡辩。
张居正想要做大文官集团的权力,想要做大文官之首,内阁首揆的权力。
说出朝廷那艘船,张居正想让船变大,也能接受换船板,但不能接受换船的龙骨。
“臣不明白。”张居正坦诚道。
朱厚熜摆摆手,笑道:“你当然不会明白,朕只告诉你一句话,只有国家这艘船,是从顶上开始漏水的。”
对一艘船而言,尤其是漏水的船,再怎么扩大,再怎么换船板,龙骨不换,终有一天也会沉的。
“谁!干什么!”不远处是西苑的禁门,那边传来了大声地喝问。
张居正刚有点明白,却被这声喝问打断了,火气燎心,大声回道:“是我,来看看工程,嚷什么?把别处看紧点!”
冰雪天地,张居正那身一品大红袍服是很鲜艳的,认不出人,也能认出衣服。
果然,禁军统领远瞧着那身衣服,又听过张居正的声音,踢了喝问禁军一脚,礼敬回道:“是!卑职明白!阁老走好了!”
通过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的跌倒后起,宫廷的人都得到了个教训,失势的人只是失势,而不是死了,千万不能小觑。
朝廷都知道张居正得罪了圣上,还被申饬了,但一日内阁首揆的身份没丢,就还是内阁首揆。
“好大的官威。”朱厚熜又调侃了张居正一句。
张居正才明白又在圣上面前办错了事。
说话间,绕过一道弯墙,隔着太液池冰面那边,东面是万寿宫、永寿宫工程,背面是朝天观、玄都观工程,两者相距约有一里,都正在抓紧修饰,依稀可见。
这朝天观、玄都观,不是道士的道场,是内阁专门为皇帝修的道场,斋醮修玄的地方,和道门无关。
张居正劝道:“圣上,再往前走就要经过禁门了,就在这里看看吧。”
朱厚熜也没有说可也没有说不可,倒是站住了,远远地先望向东面的万寿宫,永寿宫,后又望向朝天观、玄都观,目光是那样深邃。
“张居正。”
“臣在。”
“朕知道你还算个好官,沈惟敬给你送的两件镇国王器,你是不敢留下的,朕代太祖高皇帝收了,你就回你的内阁去吧。”
“谢陛下隆恩!”
第199章 灭佛灭道,渔翁之利!
张居正带来两件镇国王器。
严格意义上讲,都属于宋朝的东西。
一件,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真珠舍利宝幢。
宝幢通高四尺,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须弥海山通体描金,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
“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
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上面即为须弥山。
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
须弥山上面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八大护法天神”,天神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形态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护法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即为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
佛宫中心为碧地金书八角型经幢,经幢中空,内置两张雕版印大随求陀罗尼经咒,以及一只浅青色葫芦形小瓶,瓶内供奉有九颗舍利子。
华盖上方即为塔刹部分,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空心小龙为脊,做昂首俯冲状,代表着八大龙王。
塔刹顶部有一颗大水晶球,四周饰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
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
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
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
整个真珠舍利宝幢用于装饰的珍珠差不多有四万颗。
塔上十七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三寸,雕刻难度极大。
然而,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朱厚熜望着这尊佛门至宝,评价仅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
两世为人,谈不上信道,更谈不上信佛,斋醮修玄,不过是静心的方式而已。
元人打败了宋人入主中原,这件镇国王器就沦落入了元人之手,后来太祖高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后,败退的元人将之带到了草原。
几经周转,沈惟敬从俺答长子僧格手中买来了,又趁着互市开启时,托人转交给恩师张居正。
与之一道转交的,还有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脑袋做成骷髅碗。
元时,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皇陵,宋理宗赵昀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杨琏真伽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拖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
随后将赵昀头颅割下,并制作成骷髅碗,送交大都元朝皇帝,其躯干则被焚毁。
相传,这件骷髅碗在太祖高皇帝攻占大都后,就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了。
太祖高皇帝于洪武二年以帝王礼葬骷髅碗于应天府。
次年,又将骷髅碗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但沈惟敬交给张居正的这个骷髅碗,是从俺答宝库中取出的,且传承有序。
不出意外的话,当初太祖高皇帝归葬的那只骷髅碗,不是真正的宋理宗头骨。
一代儒君,在死后竟遇如此对待,朱厚熜更多是觉得此乃汉人耻辱。
这个骷髅碗,是真宋理宗头骨也好,是假头骨也罢,朱厚熜都让锦衣卫归葬进了绍兴永穆陵。
以后再发现就再归葬,总之,就当作当年太祖高皇帝已经归葬的。
这就是朱厚熜说代太祖高皇帝收下镇国王器的原因。
祖宗颜面不能丢。
而怎么处理真珠舍利宝幢,这件佛门至宝,朱厚熜却犯了难。
说是镇国王器,但又不是真要供着这装烧不干净骨灰的东西。
或许,也只有佛门会愿意供着。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