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53节
听说赵全、丘富等汉奸尝遍了人世间所有的酷刑才死,死的时候,连血肉都没有了,空荡荡的骨架,就和腐烂多年的骷髅架似的。
但明廷连骨头架都没有给这些汉奸头目留,在赵全、丘富死后,混上了猛火油,烧的干干净净,连骨头渣,骨灰都没有留下。
沈惟敬取代了赵全、丘富的位置,成了俺答唯一的薛禅,半合伙人的存在,理应享受到比赵、丘之流更高的待遇,更高的信任。
也儿钟金毫不避讳,就在坐塌上换着新丝绸衣服,偷瞄了两眼的沈惟敬,极力平复着心绪,但说话间还有点不利索,道:“回汗…汗爷,一切顺利。”
“小王子部落的人就没有反抗吗?”俺答直指心头大患,问道。
“反抗又能如何?草原上只有一个主人,草原左、右两翼,也只有一个可汗,那就是汗爷!”沈惟敬奉承道。
这一番话,简直说到了俺答心坎里,再想想之前总是劝说他团结小王子,团结草原左翼的赵全、丘富,俺答觉得今时太舒心了,仰脸大笑道:“说得好!说得好!不过,我早就看出小王子和草原狐狸一样狡猾,而且有草原狼一样的耐心,哪怕现在还没有偷腥,没有露出獠牙,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大祭司说,草原上还会有雪灾,天寒地冻之下,牛羊会被冻死,最冷的时候,连人也会被冻死。
时间就在新的互市交易之后,到那时,把麸糠给草原左翼,逼急的小王子,或许会不顾一切,但我会让吃饱喝足的右翼军骑守在两翼中间,一旦小王子有异动,我就会让小王子在这草原之上再无立锥之地!”
增税令,一边拉走了草原左翼的牛、羊、马儿,一边削弱了草原左翼的力量,俺答要做的,便是重现祖父达延汗统一草原的壮举,真正成为草原的大汗。
雄心壮志下,俺答似乎又恢复了些精力,拉过了也儿钟金,又开始了驰骋。
在一声声娇媚的“大汗”“大汗”声中,沈惟敬出了汗帐。
他本来是想与俺答说从草原左翼增收的牛羊、马儿该如何处置的问题,见汗爷的兴趣不在此,他想了想,继续让沈家人解决这些‘麻烦’。
互市鞑靼一匹马儿,才卖五十两银子,但沈家人,能买六十两银子,该是汗爷的银子,他会留下,但倒手的利润,他和沈家就含泪收下了。
那样牛羊也是一样,苦一苦草原左翼,骂名俺答担。
“赚到这么多银子,皆赖恩师在明廷中照拂,也该走动走动了。”沈惟敬望着京城的方向,呢喃道。
吃水不忘挖井人。
要不是恩师点将,他兴许还在会同馆做翻译,当然做翻译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在鞑靼当大明朝的驻外使节对于他来说,更加海阔天空嘛。
要送礼,还要送重礼!
……
这天竟是如此的寒冷。
下着大雪,还刮着寒风。
但这家的主母却让窗大开着,门也大开着,任凭寒风裹着雪花吹进来。
这便是世间火体之人。
也就至阳至刚之人。
常人以为至阳至刚之人,该是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宁折不弯。
殊不知至阳至刚之人较之常人最大不同的是心地坦荡,不受缠绕。
譬如斯人处危地困境,该吃饭吃饭,该睡觉便睡觉。
若“枕戈待旦”者,并非拿着枪睁眼坐待天明,而是心如空城,枕着一杆枪也安然睡了。
海瑞前几十年侍母之寝也是如此。
母亲未睡自己便悉心照料,母亲睡了,自己便安心入睡。
他哪里知道,多少个夜晚,就在他沉睡之后,母亲总是这样坐在他身边,关照着他,等到天要亮时,再睡到床上去。
所谓“侍母”,其实是母侍。
天快要亮了。
坐在里屋床榻前的海母,望着熟睡中的孙女,眼中满是慈祥。
突然。
她听到了敲房门的声音!
由于敲门声轻,孙女尚在熟睡,海母便轻轻站起,撩开帐门走了出去。
见到海母,管家轻声唤道:“老夫人。”
“什么事?”海母答着。
“有贵人至。”
“哪一级的贵人?”海母问道。
自从她和孙女进了京,儿子在江南掀动无数风雨,就有不少称得上贵人的人来拜访。
一次,两次,她还见了,后面就没有再见了。
府门是开着,但就是不见客。
管家的声音有些发抖:“圣上!是圣上到了!”
海母听了陡地一惊,立刻走出了房间,那个满脸紧张的管家连忙屈下两条腿,跪了下去。
就见朱厚熜怀抱着世子,踩着雪,拾级而上,身后还跟着李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海母要跪在雪中,但提前得到旨意的黄锦,上前搀扶住了,“圣上有旨,海门忠孝,老夫人不必多礼。”
海母身体一震,下意识地望了眼天子,可又低下头,道:“多谢圣上!”
朱厚熜比海瑞只大七岁,比海母小十几岁,笑道:“老夫人,不请我进去坐坐吗?”
没有穿龙袍,也没有自称朕,怀里还抱着睡熟的世子,这一副寻常人家祖父抱孙的画面,海母愣了愣,忙声道:“圣上,请。”
进了屋头,随侍而来的黄锦就代替了府中的管家、奴仆,熟练的给所有人端茶倒水。
外屋的动静,惊动了里屋的囡囡,囡囡走了出去,见到这么多人,一时有些害怕。
海母就要呵斥孙女跪下磕头,却朱厚熜阻止了,招呼囡囡过来,将世子交给了囡囡,温和道:“囡囡,以后他是你的弟弟,要你来照顾他,你愿意吗?”
七八岁的小女孩,看了看眼前这个威严与和蔼俱备的人,又看了看怀中十一个多月大的小孩,又看了看祖母,还看了看站在最远处的贵妇人打扮的李妃,犹豫了会,五官端正的小脑袋轻轻点了点。
虽然她不知道眼前人是谁,但只要祖母没有反对,她是愿意照顾怀中的小孩的。
就像父亲、母亲交代的,她是大孩子了,在外要学会照顾祖母,照顾小的孩子。
懂事且懵懂,这样矛盾的眼神,只能在孩子眼中和身上出现,朱厚熜摸了摸囡囡的脑袋,道:“弟弟还在睡,你去把他抱到里屋继续睡吧。”
囡囡听话的抱走了朱翊钧。
朱厚熜望了眼李妃,李妃也走进了里屋,以后,怕是要在这府里生活了。
裕王府…大明朝已经没有裕王府了。
“老夫人,多谢了。”朱厚熜对海母没有拒绝接收李妃、世子母子俩表示感谢。
朱载垕离国后。
作为祖父的朱厚熜想了许久,有心想将朱翊钧带在身边,亲手教导,但总觉得这不是办法。
朱翊钧还小,父亲不在身边,母亲不能也不在身边,又不能让李妃进玉熙宫住。
想来想去,教育出大明朝第一等儿子的海母,进入了朱厚熜的视线。
他对大明朝的龙子龙孙要求不高,懂得“忠”“孝”二字,懂得人间疾苦,懂得世间浅薄的道理即可。
可这都是李妃独自抚养朱翊钧无法教授给朱翊钧的,或许是幼时的家道中落,让一介女子的李妃,对于权力有无限的渴望,所以,朱厚熜下达了母子俩搬出王府的旨意。
为了表示重视,朱厚熜出了玉熙宫,接走了朱翊钧,亲手交给海母。
“草民不敢,既然王妃、世子到了我府上,那草民祖孙自然要听王妃的。”海正话反说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连皇家也是如此,裕王发动宫变,被圣上逐国的事,虽说海母不常出门,但府门没关,风言风语早就刮了进来,听几耳朵也听明白了。
海母能教育出海瑞那样的儿子,当然不是蠢人,在看到圣上抱孙携儿媳登门,哪能不明白圣上的想法。
到底是心地坦荡,海母没有养过龙子龙孙,但不觉得养不好龙子龙孙,养了就养了。
朝廷养她们祖孙这么久,圣恩浩荡,正是回报圣上,回报朝廷的机会。
但问题是,圣上是让她怎么养?还是让住在这里的龙媳妇来养?
“一切听老夫人行事。”朱厚熜的声音不大不小,但正好能让里屋的人听到,娇躯一震,便恢复如常,代替海母去哄两个孩子睡觉。
海母跪了下去,磕了个头,道:“草民领旨!”
……
解决了儿孙的事。
朱厚熜起驾返回玉熙宫。
而就在大殿门外,见到了奉旨养病多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朱厚熜望着几近成雪人的张居正,许是静极思动,道:“朕想在外走走,张居正,你来陪朕。”
张居正一惊,睁开了眼睛,略微活动了下快要冻僵的身体,跟了上去,道:“圣上想去哪里?”
“两座宫和两道观后天都要竣工了。不要惊动别人,你陪朕去看看。”
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西苑一场大火烧了皇帝日夜练道修玄的万寿宫。
朝野上下出现了无数浮言。
嘉靖四十年十一月底,内阁在原址上重修了万寿宫。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