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46节

  裕王朱载垕从门洞走出,远望着了逐渐停止的王车,冷着声调,道:“奏乐!”

  声随令起。

  城门楼上,漱芳斋的乐师,奏起太平乐。

  雄浑而威严的乐声,传之极远,身着王服的诸王不约而同地掀开车帘,从王车走下。

  从十几岁的少年,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亲王们各有各的风采,气象万千。

  辽王朱宪望着这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的城楼,箭楼,顿生感慨,皇帝居处,就是比亲王居处场面大的多啊。

  站在他身旁的,是楚王朱英,眉头微皱道:“辽皇兄,你听,这奏的是什么乐?”

  这怎么听,都不像是太祖高皇帝为诸王回京所亲制的凯旋乐啊。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命藩王卫国戍边,以藩王回京,为凯旋而归,遂制凯旋乐。

  尽管成祖文皇帝靖难登基后,削亲王藩卫,封亲王于内地,不尽如太祖高皇帝之意,但凯旋乐,却始终未变。

  这从正阳门上传来的乐声,大铜角、小铜角、金口角、钹、管、笛、箫等诸乐之声,都与定制不和。

  诸王听着有些发懵,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交头接耳间,有了些许骚动。

  “像是《太平乐》。”辽王不确定地说道。

  一时间,诸王的骚动更大了,《太平乐》,这可是只有皇帝回京才能用的御乐。

  其他人用,包括亲王在内,都属于僭越。

  虽然知道圣上突诏诸王进京,其意不善,但这还没进城,就设下了套在等了,未免也太心急了些吧?

  到底是少年人,耳聪目明,楚王手指着大明龙旗和宫灯,道:“辽皇兄,龙旗数和宫灯数也不对。”

  辽王和诸王连忙去数,脸色越发难看,“旗是十二杆,灯是十二盏,这都是皇上回京才用的礼数,阵势不对,都不要动!”

  太阴险了!

  这要是诸王没有防备,听着太平乐,迎着十二之数的大明龙旗和宫灯走过去,那就立刻犯下僭越大罪,杀头都是轻的。

  诸王不往前走,裕王朱载垕率赵志皋等一干文武则往前相迎,在桥头处,高声道:“朱载垕奉旨率有司官员,恭迎诸位亲王进京。”

  说着。

  朱载垕率先跪倒。

  赵志皋等一干文武跟着跪倒。

  这不必多说,也是皇上回京时才有的礼制。

  辽王挥了个手,让侍卫统领上前,对裕王恭声道:“诸位亲王有话,礼制不合,不敢过桥!”

  裕王打了个手势。

  赵志皋代礼部官职,指挥道:“拢下四面龙旗,取下三盏宫灯,改奏凯旋乐!”

  见此情形,诸王逐渐放松了警惕,辽王、楚王招呼着一众皇兄、皇弟共同过桥。

  看到这一幕,裕王笑了,赵志皋也笑了,一众通晓礼制的文武百官也都笑了。

  ……

  内阁。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听着正阳门前发生的事,神情俱是发生了微妙变化。

  太祖高皇帝《皇明祖训》载有明文,凡亲王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

  诸王不拘岁月,自长至幼,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幼而至,周而复始,毋得失序。

  

  诸王没有踩龙旗、宫灯、礼制的大坑,表现还不错,但紧接着就踩上了祖制的大坑。

  亲王集体进京,只能一个个上前,一个进入城内,下一个才能上前,哪能一群人一块受迎进城?

  这样还有嫡庶之分吗?还有长幼之分吗?

  最关键的是,诸王这同进同停的举动,换作是普通百姓人家,是兄友弟恭的表现,可这是宗室。

  关系融洽的皇族,绝不是任何一个皇帝想要看到的,哪怕诸王手中没有兵权,不会重现靖难旧事,但也会让圣上起疑。

  诸王在藩地骄横跋扈惯了,能记得太平乐、凯旋乐的区别就已是不易,至于《皇明祖训》里面的祖制,恐怕早就忘的一干二净。

  估计是没想到一个圈套后面还跟着一个圈套,于是就踩了进去。

  裕王是奉旨迎接王驾,内阁不清楚这究竟是圣上的意思,还是裕王爷自己的意思。

  如果是圣上的意思,可能是为了试探诸王的心性,也可能是为了抓诸王把柄。

  如果是裕王爷自己的意思,内阁实在想不明白,裕王故意给这些未曾谋面过的亲族挖坑设套是为了什么?

  圣上可还在呢!

  宗室、朝廷的事,都轮不到裕王爷来操心啊。

  内阁中书舍人刘台进入政务堂,禀告道:“阁老,吕公公携圣旨而来。”

  高、胡、李、陈立时起身,准备接旨。

  吕芳带走了兼领礼部尚书事的陈以勤,去玉熙宫去布置王宴。

  圣上赐宴玉熙宫,宴请诸王。

  ……

  朝阳门。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换上了便装,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借助着诸王进京的掩饰,京师三大营之一的神枢营将士,已在统领汤克宽的指使下,化整为零,乔装改扮进入京城内。

  在圣上的旨意下,一直监视着神枢营动作的锦衣卫没有选择阻拦,但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一场宫变在即。

  圣上原本想让五军营、神机营在统领带领下也跟着进到城内,但听说大明朝两位伯爵即将进京,就让锦衣卫先行送去一道旨意。

  暂时接首五军营、神机营统领之位。

  京军桀骜,又这么短的时间,陆炳对两位伯爵遵照圣意行事成功与否,始终有所怀疑。

  直到看到戚继光、俞大猷统率着同样乔装改扮的五军营、神机营将士而来,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地……

第193章 诸王跪候,千官俯首!

  是日夜。

  玉熙宫赐宴。

  圣上特准朝官陪宴。

  距离戌时还差一刻钟,此时禁门阔大广袤的阅兵场上,到处都是赶来王宴的各部官员。

  “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石碑南边也黑鸦鸦一大片落着轿子,摆得煞是齐整。

  阅兵场上官员们,或同年科名不同衙办理的,有拉线认同乡、同年的,或找别的部衙门司官拉到背处说事荐人的,三三两两五七个人凑在一处。

  有的大说大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望阙沉吟,有的顾盼寻友,簪缨辉煌,翎羽交错,到处都是来来往往四处乱窜的官员,足有上千的人。

  内阁高拱、胡宗宪、李春芳赶到禁门外,张着眼寻了一会儿,才见玉熙宫殿边长跪着一溜的人。

  领头的像是辽王,高拱疾走过去瞧,还真是辽王打头,并排跪着楚王、秦王、晋王等亲王。

  在满场大小官佐中,三十六个最尊贵的人独独奉特旨“跪候”,部院小官倒可以随意活动,因此亲王们无不面带愠色。

  布置完王宴场地的陈以勤,远瞧的同侪的到来,便走了过来,道:“元辅、汝贞、子实。”

  高拱朝着跪着的亲王们努力努嘴,道:“逸甫,这是怎么回事?”

  “还是城门前的事,诸王违背了太祖高皇帝的《皇明祖训》,圣上降下特旨,命王爷们跪到开宴之时。”陈以勤答道。

  高拱恍然。

  没有犯错,没有特旨,亲王们到玉熙宫门前,顶多望阙一叩头,哪会这么认真和老实。

  李春芳近前来,压着嗓子道:“圣上有什么旨意?诏千官陪宴是为什么?”

  “没有旨意,也不知何故。”陈以勤难得心里乱糟糟的。

  他现在最怕这上千名官员在王宴上一窝蜂儿起来反对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诸业官营,搅了圣上宴请诸王的心思,惹得圣上龙颜震怒,内阁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有个昏庸无道的君王,是内阁的不幸,但有个英明神武的君王,内阁也会觉得棘手。

  圣心似海,难以揣摩。

  尤其是高拱,没有张居正这个内阁首揆在前面顶雷,万一君臣间大反目,他这个当朝次辅就要挨雷劈了。

  李春芳还要往下说,就听得禁门内钟鼓之声大作,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陈洪、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各率一队太监,左右小跑出了禁门。

  便听里头传出了“宴启——”的传呼。

  广场上顿时肃静下来,脱班离位的官们脚步橐橐,寂然回班跪下,这下,跪候的亲王们就不再显眼了。

  高拱一眼瞧见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从禁门由太监们前呼后拥地出来,手里还端着一方明黄色的绸子,招呼道:“都跪吧。”

  诸王、千官都跪,内阁独站着总觉得不妥,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便也跪了。

  吕芳健步走到禁门正中站定,望着黑压压的人,朗声道:“有圣旨!”

首节 上一节 146/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