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37节

  如果圣上退让,放徽商离国离境,放徽州府民,下了罪己诏,圣上必将成为千古之笑柄。

  而且,商人最是记仇,让徽商逃到西洋,靠着那千百年来叛国赚到的银钱,徽商能在西洋活的很好。

  一旦徽商在西洋站稳脚跟,徽商该如何在西洋宣扬大明朝?该如何在世界宣扬大明朝?该如何在世界宣扬大明朝皇帝陛下?

  商人鼓噪弄势的本领,这次在徽州府,朝廷已经领教过了。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又有多少人会在意真相?

  一笑一乐,便过去了,哪在意对他人的伤害?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道理,在大殿里的当朝大学士们显然是懂的。

  朝廷是不会为了徽州府内愿在反贼书上留名留印的反民,毁去几千年来东方大国积攒的声誉的。

  还有最关键的,圣上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官员也好、士人也好、愚民也罢,既然选择走上了对立面,那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仿佛在一瞬间,胡宗宪失去了所有的力气,惨然一笑,道:“臣明白了。”

  ……

  圣谕降于孝陵、东南军、中都留守司三支军队,三军统领立刻命令全军加快行军,正式进入战争。

  火炮在军中出现,火铳装备到军士手中,甲胄覆盖三军,朝徽州府而去。

  海上的战船开足的马力,船上装载的火炮全部装载实弹,在海面上游猎。

  遵军令,只要在海面上发现任何非战船船只,即刻开炮轰沉。

  朝廷中人停止与徽州府一切来往,包括信笺。

  朝廷的反应。

  大大超过了徽州府内反贼的预想,一封封‘申文’送出,向朝廷示威,向朝廷求和,俱都石沉大海。

  随着时间推移,包围圈将要彻底形成,陈平、徽商也发了狠,将徽州府二百五十万人的“反情”文书传了出去。

  在两京一十三省徽商资助官员的推波助澜下,迅速传遍大明朝。

  “权奸”“昏君”的词汇,逐渐在大明朝坊间流传开来。

  但锦衣卫不是吃素的,徽商资助官员的花名册,早就在锦衣卫的手中,没有等待,锦衣卫立时进行抓人。

  抓到正在传言“权奸”“昏君”的,连审讯都省了,直接就地斩杀。

  

  江南之地,士林最盛,对圣上在士林中开展的几场‘惨无人道’的清洗和革除士人种种好处的手段早已不满,在这种时候,当然不会闲着。

  一场场诗会、文会,在江南之地进行,诗是暗讽朝廷,文是暗贬皇帝,极力抨击皇帝、内阁和锦衣卫。

  而对这些诗文、文会,锦衣卫没有惯着,直接冲入士人会场中抓人,胆敢反抗者,就地正法。

  凡是于会场题下反诗、反文者,一律满门抄斩。

  凡是于会到场者,一律上表朝廷,革除功名,永不叙用。

  五万多名锦衣卫缇骑,在两京一十三省中到处抓人,杀人。

  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感受到浓重的恐怖气氛。

  而被恐怖所笼罩的地方,徽州府,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六县,被孝陵卫、东南军队、中都留守司兵马完全包围。

  三军在持续往前推进,以陈平、徽商为首的叛军一直在后退,收缩阵型。

  在推进到足够的距离后,三军的数千门火炮,对准了徽州府一府六县的衙署,一声令下,千炮齐发。

  霎时间,一座府衙,六座县衙被夷为平地,无数叛军被当场炸死。

  响彻天地的炮声,终于惊醒了沉浸在法不责众的发财大梦中的徽州百姓,投降之声,刮遍了徽州之地。

  陈平还没有死,还在顽强抵抗,尽管心底深处明白无法挽回的失败了,可还让徽商重金赏赐让叛军去与孝陵卫、东南军队和中都留守司兵马交战。

  除了徽州府以前的府军,临时拼凑起的叛军,在真正的精锐之师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

  叛军一触即溃,纷纷选择逃亡。

  陈平死于溃军脚下,被活活踩死,无数徽商被反戈一击的叛军砍死。

  整个徽州府乱成一锅粥,孝陵三军继续合围诛贼,直至杀死最后一个反贼……

  花好月圆,人间皆安!

  江中斩蛟

  2024.9.17

第181章 十室二空,万官陨落!

  整整一个月。

  徽州府内炮火之声未停。

  三千六百多名徽商被尽数诛杀,连带着九族一道诛灭。

  徽州府知府陈平,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六县知县,及一府六县过千名官吏,被尽数诛杀,连带着九族一道诛灭。

  徽州府军被尽数诛杀,连带着满门被抄斩。

  陈平、徽商后招募的叛军,被尽数诛杀,连带着满门被抄斩。

  徽州府一府六县百姓,集体退赃,名姓、手印俱在,凡有不退者,同视为叛逆。

  一人不退银粮,便杀一人,十人不退银粮,就杀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十万人……

  王法之下,无有遗漏。

  数万名孝陵卫、东南军队和中都留守司兵马始终没有封刀。

  这使得徽州府的上空,弥漫着浓郁的血雾,天地间,不清不浊,红彤彤的,白昼黑夜都灰蒙蒙的,分不清界限。

  锦衣卫未完整统计,被诛杀、株连者逾五十万人。

  徽州府阖府统清,不过五十六万户人家,两百五十万人,竟少了两成之多。

  徽州府之所以多商,其一的原因,便是人多地少,此事过后,人、地均衡了许多。

  只是,一府六县内,多了几十个万人坑,为防止疫病滋生,朝廷律令将所有尸首全部焚去。

  并派遣了太医院的御医前来监守数月,一旦有疫病出现,立刻封锁徽州府。

  诸事毕。

  孝陵卫、东南军队、中都留守司兵马先后退场,留下了废墟般的徽州府。

  南京镇抚司镇抚使王震及麾下锦衣卫暂时还没有撤出,诛杀、株连的徽官、徽商、徽民退赃财富还在清点之中。

  未完整统计,抄点的银粮已过五万万两,不太可能追上晋商商帮的十亿之富。

  沉寂了这么久,朝廷首次对外披露徽商、徽地官、民的罪行,举国哗然。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的“阎王”之名不胫而走。

  在一些距离徽州府较近的府地、县城,甚至有了幼儿止啼的功效。

  晋商、徽商,大明朝排行第一、第二的商帮爆发叛国大案,通敌叛国、发国难财,这让无数国人为之愤怒。

  愤怒过于强烈,就连两京一十三省的普通商人都受到不小的影响,但只敢在心里暗暗叫苦。

  张居正内阁之前呈交玉熙宫的军政分离初案,解籍的事,已经传遍大明朝。

  受晋商、徽商的影响,竟有不少人反对解籍,或者对商人专开一籍,以为贱籍贱业,无数百姓以言商为耻。

  国朝商业受到重创!

  情况传入内阁,知道更多内情的五位阁老也没有办法,只得入宫觐见,面圣寻求解决方案。

  ……

  玉熙宫。

  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到了。

  不成想,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也在这,天气冷了,陆炳披上了披风,那鲜红艳丽的大红斗牛服,内阁几人看着非常刺眼。

  看见这红,就像看到徽人的鲜血,妖艳异常。

  但是张居正几人知道,陆炳身上这件斗牛赐服,和徽州事件没什么关系。

  这是嘉靖十八年时,陆炳随圣上南巡至卫辉,夜里行宫失火,陆炳冒死救圣上,深得宠幸,才得到的斗牛赐服。

  换句话说,这衣服是陆炳以命换回来的,任何人置喙不得。

  只是,斗牛服不同于其他衣服,斗牛服与蟒服、飞鱼服,因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只有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才会特赏的赐服。

  获得这类赐服,在朝廷中被视为是极大的荣宠。

  斗牛服补子乃蟒首牛角,头上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是天子赐服,也有讲官赐斗牛服的例子,但属于破格,并不轻易授予。

  正德十三年时,被正德皇帝,也就是先皇定为一品官员的官服。

  张、高、胡、李、陈五位阁老身上也穿得是这个。

  正因过于隆重,陆炳是很少穿的,只会在敬天祈祖的时候,才会穿出来在人前显显圣。

首节 上一节 137/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