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35节

  不过,谢朝恩有一点好,善于归功于上,将这一切的表现,归到了‘商魁’,‘儿子的干爷爷’胡宗宪的安排,肺腑之间,感激之情在涌动。

  政务堂门前,内阁中书舍人刘台在等着,见到谢朝恩后,便上前几步迎道:“是谢尚书,阁老们等候已久,快请!”

  谢朝恩如身在云中,‘飘’着进了政务堂,见到胡宗宪,当即跪地见礼道:“谢朝恩拜见阁老!”

  没有先见过内阁首揆的张居正,也没有见过内阁次相的高拱,谢朝恩先对胡宗宪行了大礼。

  李春芳、陈以勤四目相对,总觉得要是换个地方,谢朝恩那句“爹”就要对胡宗宪喊出口了。

  现是大明朝九卿,以前也是大明朝封疆大吏,姿态如此之低,谄媚如此至极,谢朝恩,当真令人瞠目结舌。

  胡宗宪同样没想到会有这么一茬,从案牍后走了出来,伸出双手扶起谢朝恩,笑道:“朝恩(谢朝恩以字行),不愧为国之栋梁,身在辽东多战之地十数年,驰聘长城内外,干得好!”

  

  胡宗宪亲近的拉着谢朝恩走向了政务堂饮茶的位置坐在,嘴里满是赞许之词。

  “都是阁老教导有方。”谢朝恩不假思索道。

  儿子的姿态,依然在保持。

  胡宗宪嘴角抽搐了下,笑容不减道:“圣上念你战功卓著,对你另有赏赐。”

  “真的?”谢朝恩眼睛一亮。

  难道说,提前传信,不惜认爹所求的军院副院长之职的事成了?

  谢朝恩的心火热非凡,这天底下,哪还有比加官进禄,得偿所愿更美好的事?

  不成想,机遇来到怎么快?

  但就在谢朝恩喜上眉梢的时候,内阁阁门前,锦衣卫十三太保之一的朱七率百名锦衣卫缇骑而来。

  感受到来者不善,谢家家将瞬间警戒起来,但已经晚了,锦衣卫缇骑们掏出了上好弩矢的臂弩,随着朱七一声令下,百弩齐发。

  谢家家将,纵使放在军中,也会是难得的精锐,面对弩矢来袭,阵型迅速合拢,只让最外围的家将受了弩矢,被射成筛子而死。

  弩矢穿透血肉之躯,力量大减,已不足以击杀下一个人。

  但是,朱七给谢家家将准备不止一轮弩矢,锦衣卫缇骑的臂弩中装载着也不止一支弩矢,枢机连连扣动,谢家家将好似成了个倒扣在地上的碗,流淌出无数的鲜血。

  政务堂中,胡宗宪正声道:“谢朝恩听旨!”

  “臣在!”谢朝恩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谢朝恩为任辽东镇总兵,于定辽右卫率部无为,险致国朝疆土陷落,贪墨无度,招致数万将士逃亡,又于辽左滨海贪墨赈灾银粮,罪责深重,国法难容,着即诛九族,传首九边,以儆效尤,钦此。”

  谢朝恩转身欲逃。

  却被朱七堵住了生路,一拳一脚之下,谢朝恩仰面躺在地上,生死不知。

  张居正看着政务堂门前的大戏,道:“不必再等前甘肃镇总兵官郑印进京,锦衣卫于路中拦截抓捕,而徽商商帮,动手吧!”

第178章 徽府军反,就地重开!

  圣旨降。

  前辽东镇总兵官,现兵部尚书谢朝恩被立斩当场。

  余罪不饶,锦衣卫按图索骥去诛杀谢家九族。

  京畿附近尚来不及反应,就又听到,前甘肃镇总兵官,现工部尚书郑印于进京途中,被锦衣卫以圣旨劫杀。

  余罪不饶,锦衣卫按图索骥去诛杀郑家九族。

  几日之内,两位大明朝九卿,正二品官员被诛灭九族。

  朝廷官员率先回过味来,之前九边九镇的总兵官调动,哪是对谢朝恩、郑印的晋升,而是哄着二人和平交出军权,再行诛杀。

  这分明是‘调虎离山’之计。

  朝廷官员才想到第二层,而在京的徽商商帮商人却已经想到了第三层。

  谢朝恩、郑印,是徽商商帮在军方的唯二大力量,如今同时被诛,要是说这中间没有关联,连傻子都不会信。

  再联想几个月前,晋商商帮的覆灭,京畿之地的徽商们顿时有些不寒而栗。

  这分明是朝廷对徽商商帮使用的‘釜底抽薪’之计。

  许多徽商一时没想明白,徽商资助的官员遍布大明朝朝廷,遍布两京一十三省,甚至是内阁中,都有位徽商商帮的‘商魁’,但徽商却对朝廷的手段一无所知。

  但一些徽商已然明白,胡宗宪前些日子与徽商的来往,或得到了内阁,乃至于圣上的授意,其意就是在稳住徽商。

  而稳住之后,该干什么?

  当然是杀了。

  想到第四层的徽商,连金银细软都顾不得收拾,就乔装改扮准备出京。

  而想到胡家移交族产详情给胡宗宪,想到这第五层的徽商,早已心如死灰,没有任何反抗,就像平日里那样,打开了房门。

  门前林立的,赫然是百人队的锦衣卫,如狼似虎的锦衣使者,在这时的徽商眼中,就和地府里勾魂的小鬼无异。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进出京畿的大大小小道路,早就被锦衣卫提前封锁。

  这是天罗地网。

  凡是徽商中人,都是这网中的大鱼,逃不掉,根本逃不掉。

  西市牌楼的刑场,再现嘉靖大案,不少京城百姓,都分不清这是今年,嘉靖四十年的第几场大案。

  或许是第三场,或许是第四场,或许是第五场,也可能是第六场,总之,从开春后,西市牌楼前的道路、土地就没有干燥过。

  总是湿乎乎,黏糊糊的,人从那里经过时,鼻尖萦绕着浓重的‘铁锈味’。

  ‘账主子’的突然死去,多数朝廷官员是高兴的,但也有不少被徽商喂熟的文武,上疏对谢朝恩、郑印的死鸣不平,对锦衣卫突袭徽商在京商铺、钱庄等产业,抓人、杀人表示不满。

  内阁、锦衣卫本来是商量好,等铲除大明朝内的徽商后,再对朝廷中受徽商资助的官员进行肃清。

  但这些官员的激烈反应,突出了急切寻死的意味,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找上内阁,与张居正几人一道呈奏入宫,要对这些‘徽商忠犬’立刻动手。

  玉熙宫的旨意很快传来,简单明了的两个字,“照准!”

  锦衣卫先抓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座衙署中的徽商忠犬,然后,让清平的三法司再去肃清其他衙署的徽商忠犬。

  疯狂杀戮的血色恐怖下,京畿之地的衙署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高效,尤其是三法司,按图索骥抓人、杀人的速度,竟不比锦衣卫慢多少。

  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授意下,东厂也下场了,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陈洪,亲自率队抓捕那些‘狗官’,待身份勘核无误后,于东厂暗狱中诛杀。

  锦衣卫、东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最后,连顺天府衙也参与进来,对整个京畿进行肃清。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京畿之地的官员、百姓,闻‘徽’‘商’二字而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京畿在动手,南直隶、十三省,锦衣卫也在动手。

  其余地方的抓、杀徽商都很顺利,唯独在徽商大本营的徽州府,却出了问题。

  南京镇抚司镇抚使王震在得到京城传来的消息后,便立时倾司而出,扑向徽州府,以圣旨要求接管徽州府进出道路。

  万万没想到的是,圣旨在徽州府失了效用,徽州府衙,徽州府知府拒绝交出路权。

  更要命的是,朝廷对徽商动手的事,在徽州府内发生了消息泄露。

  徽州府内百姓哗然不提,无数徽商在以万般手段试图逃走。

  

  锦衣卫出手拦截,竟然遭到了徽州府府军的攻击。

  不少徽商借机突破了锦衣卫的封锁,逃了出去。

  南京镇抚司镇抚使王震再笨,也知道徽州府衙上下是和徽商商帮一个鼻孔出气的。

  徽州府衙腐败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连徽州府军也没能幸免。

  到底是正规军队,在成建制的对抗上,锦衣卫显然落入了下风,越来越多的徽商顺着徽州府军打开的缺口逃出生天。

  王震与徽州府知府数番交谈无果,终于明白之前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于是乎,命人分去金陵、杭州府,以及中都凤阳。

  圣旨之下,孝陵卫,东南军队,和中都凤阳的中都留守司兵马得到响应。

  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封锁了徽商所有逃跑路线,所有东南战船全部扬帆起航,禁止一切船只下海,施行全方位封锁。

  大量徽商被抓到,连审都不必再审,在哪抓到就在哪杀,包围圈不断合拢,徽商不得不回到徽州府内,借助府军力量求活。

  孝陵卫、东南军队、中都留守司兵马在向着徽州府进发。

  而就在这时候,王震收到了徽州府知府陈平的‘申文’。

  说是审文,其实应该算是战斗檄文,上来就痛骂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是“权奸都指挥使殃商,势压无容控诉,与严嵩之流无二。”

  骂完了陆炳,往后的话,更是难听:“欲赴阙上书,以声锦衣卫祸国殃民之罪,欲兴兵决战,以诛北镇抚司之逆。”

  兴兵决战四字,王震看得刺眼无比,但徽州府知府陈平依然没完,骂完了锦衣卫后,直接对朝廷,对圣上发出威胁:“民情忿怒,鼓噪不服,若圣耳闭塞,不及时处理,诚恐酿成大变。”

  王震接了这份申文,脸都白了,纸卷悄无声息的从指缝滑落,脑海中回荡着四个字。

  “徽民反矣!”

第179章 法不责众,请罪己诏!

  徽州府官商挟民而反。

  以最快速度传遍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

首节 上一节 13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