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16节
不过,军事谋略上的事,胡宗宪向来不愿意与外人提及,在没有实施成功前,更不愿意与外人详聊,以免让皇上、同僚失望。
李春芳、陈以勤都对胡宗宪提出的粮价觉得合适,点了点头。
之前皇上在两京一十三省抬高粮价,重启常平仓,以致朝廷亏损几百万两银子的时候,内阁还以为皇上做了亏本生意。
万万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皇上、朝廷亏给大明朝百姓的钱,就几倍在鞑靼身上找了回来。
吾皇圣明啊!
“这就是靖海侯!这就是大智慧!”张居正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但他的目光始终望着繁重案牍后的高拱,想要听听高拱对这个粮价的意见。
这一刻。
张居正身上逐渐显现出与严嵩、徐阶相同的城府和心机。
他心里对高拱在内阁种种行径已经很是不满了,他倒不是惧怕高拱的夺权,而是不愿意这种“下克上”在内阁继续下去。
他想知道,在内阁意见如此一致的情况下,高拱是不是还会提出异议,来表达个性。
小山般的公文后,狼毫笔的笔落声停了停,高拱的声音传出,“我同意汝贞对互市粮食的定价。”
张居正说不出失望,而感到一丝阴冷,会藏拙的高拱,会和衷共济的高拱,比那个脾气火爆,一旦不满就会掀桌子的高肃卿,或许还要难对付。
但说到这,内阁会揖基本结束,张居正暂时放下了心中的联想,转而道:“既然如此,那便道停一停手头上的政务,随我一同觐见奏对吧。”
事多且重大。
不是张居正能独自面圣奏对的,万一皇上有觉得哪个地方要调整,内阁也能在御前做出合议。
阁老们纷纷站起身,高拱也扶着桌案慢慢站了起来,张居正走过去帮扶一二。
内阁直庐到玉熙宫,可有段距离,是能坐轿,可进入宫城范围后,一般阁老可就要徒步了。
全内阁,就张居正一人被御赐了二人抬舆,平常时候,张居正惶恐不敢受圣眷,去坐那二人抬舆。
但今日,张居正将高拱扶上了自己的二人抬舆,让高拱坐着被抬着走,自己则与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走着去。
高拱终于享受到了内阁首辅的待遇,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
这抬舆,终究不是他的啊。
玉熙宫。
天色渐暗,宫灯升起。
天颜近在咫尺,头戴精美绝伦的金丝冠冕,身着暗黄色龙袍,一眼望去,满是豪迈之气。
大明江山的千钧重担,落在圣明天纵的皇上身上,是上万万大明百姓的福气。
“启奏陛下。”
张居正当仁不让,先说话了,从袖中取出那一叠奏疏,奏道:“按照陛下旨意,内阁草拟了鞑靼俺答、把汉那吉等六十五人封授策赏,以及互市之地、货品等细则,请吾皇过目!”
黄锦将奏疏接过,供朱厚熜御览,朱厚熜看完,一时间渊默无语。
张居正内阁的心,顿时都提了起来,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没让圣上满意。
“互市之中,再加一物,丝绸。”朱厚熜缓声道。
张居正内阁懵了,李春芳御前失声,“圣上,江南那些丝绸不是卖到西洋?”
朱厚熜立刻望了过去,淡笑的天颜,眼神却满是肃杀之意……
第151章 海瑞利剑,首罪阁老!
所有人都以为。
大明朝在剿灭倭寇,靖海成功后,会立刻开展远洋贸易。
而丝绸、茶叶、瓷器,一直作为大明朝对外贸易的主角出现。
朝廷必然会大规模收购丝绸、茶叶、瓷器,而朝廷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朝廷之前在江南的桑田,加上改严家、徐家田地的桑田,再加上淳安县全县桑田,目前大明朝越有一百二十万亩桑田。
且这一百二十万亩桑田春蚕、秋蚕都吐了丝,鲜茧干制后,经过缫丝工艺得到生丝,再加工成熟丝。
从开春以后,江南织造局累计收购熟丝超过三千六百万斤,制得丝绸二百四十万匹。
江南织造局很早以前,便完成了与西洋商人的五十万匹丝绸交易,为朝廷增收七百五十万两纹银。
而剩余的一百九十万匹丝绸,有九十万匹丝绸流入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诸市中,累计得银七百万两,用作江南织造局收丝、织丝等开支。
之所以出现五十万匹丝绸卖的价格比九十万匹丝绸价格还要高一些,这便是本土市场的劣势。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丝绸这类较为珍贵的东西更是如此。
所有人都以为。
大明朝廷会拿着这江南织造局中的一百万匹丝绸去开拓西洋市场,就连张居正内阁也是这样想。
而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多多少少都知道西洋市场的猫腻,也知道在靖海完成前后无数艘走私丝绸、茶叶、瓷器的船只跨过重洋,向西洋倾销货物,东方三宝在西洋几近饱和。
朝廷里,两京一十三省中,不知有多少官员,有多少大族在等着朝廷货船下海,等着朝廷血本无亏,等着看皇上的笑话。
甚至,有些官员都将提议再度禁海的奏疏写好了,就等着朝廷货船去而后返参奏上疏。
现在,圣上却突然说,将丝绸卖给鞑靼,而非远销西洋。
张居正内阁都懵了。
李春芳更是在御前失言,话一出口,便意识到要遭。
预想成真,朱厚熜笑望着李春芳,问道:“李卿,为何会认为朕的丝绸非销往西洋不可?”
“回圣上的话,我大明朝与西洋素有商贸,一匹丝绸在国朝内最多不过十两银子,而运到西洋,起码能卖到十五两银子,二十两,三十两乃至更多也不是没有可能,臣以为,如今海面风平浪静,朝廷会逐浪而行,丝绸为国库增币千万。”
李春芳额头渗出汗水,幸得有几分急智,勉强回答了圣问。
以丝绸卖到西洋价格作解释,推断朝廷丝绸会卖到西洋,合情合理。
“是吗?”
“是。”李春芳快要跪下了,硬着头皮回答道。
朱厚熜没有放过他,笑容越发灿烂,但在人眼中却是那般冰冷,“看来,朕的阁老,是不知道家中有载满丝绸的船只远去了西洋,抢在所有走私船前面,将李家历年囤积的生丝织成的十万匹丝绸卖给了西洋人,还卖了超高价格,赚了个盆满钵满。”
李春芳跪下了。
冷汗从全身毛孔中涌出。
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李家,是兴化县,甚是扬州府的无冕之王。
原因很简单,那是内阁阁老李春芳家族所在,超过百年传承的李家,在府县中无人能及。
南直隶,扬州府,这极佳的地理位置,就注定李家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
禁海令,片帆不得下海,能限制住普通人,能恫吓住胆小的人,却限制、恫吓不住兴化李家。
几十年来,李家的走私船,无阻地漂洋过海,然后带回巨额财富。
因为是内阁阁老的家族,兴化李家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朝廷的风吹草动,能第一时间知道倭寇灭亡之日,所以,兴化李家的走私船,是第一批下海远洋,向西洋人倾销丝绸、茶叶、瓷器的。
十万匹丝绸,竟在西洋卖了两百万两银子,兴化李家在西洋卖完丝绸,又将银子换成了大明朝较少的胡椒苏木等药材、心材。
赚完西洋人的钱,再转回头赚大明朝百姓的钱,还能静等着看朝廷,看他这个皇帝的笑话。
钱赚到了,还能看个天下第一的笑话,兴化李家啊,想赢天下人。
包括他这个大明朝的皇帝陛下。
“回……回…圣上…的话,臣久居京城,实不知家族近况,还望圣上明鉴。”李春芳磕磕绊绊道。
都到这个时候,再蠢也明白皇上洞悉了官员、大族的西洋计划,如果这时承认下来,圣怒之下,自己和家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撇清关系,是唯一的选择。
哪怕家族覆灭,只要他这个大明朝内阁阁老在,就有重建的机会。
“是吗?”
朱厚熜问了个不需要回答的问,接着道:“李卿家族的走私船,先所有人一步而去,也当先所有人一步而回,算算日子,该到钱塘湾了吧?”
李春芳心底的最后一丝侥幸被击碎,皇上能准确地获知李家走私船回国日期,回国地点,那么,会抓捕吗?
答案是肯定的。
大明律、禁海令,双重律法之下,违反律令下海走私者,抄家、诛族!
兴化李家,在劫难逃。
但家族不是没有想过走私会被发现的一天,也提前有所准备,领导和参与家族走私的,全是家族的旁系,有的连五服都出了。
李家家大业大,血亲众多,族人无数,抄家诛九族也抄诛不到李春芳,这一兴化李家的嫡系上。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李春芳整个人已经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被冷汗湿透了,咬牙坚持道:“回圣上的话,臣不知家族所为,请圣上明鉴!”
朱厚熜笑着,声调却比数九寒天的风还冷,“不知就不知吧,朕已谕令杭州府知府海瑞,锦衣卫浙江千户所千户沈袠处理走私一案,不论牵扯到谁,大罪株连到谁,都绝不宽恕,上至亲王,下至百姓,凡违背太祖高皇帝祖制、大明朝律法者,杀无赦!”
李春芳沉默了,没有丝毫劫后余生的喜悦。
上一篇: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下一篇:返回列表